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对待会议报道、包括领导人活动报道(下同)的态度上,出现了一种偏向。有的人认为。党报缺乏可读性,是会议报道造成的。党报上没了会议报道,就受读者欢迎了。因此,对会议报道,必欲除之而后快。还有的人,以一种无可奈何的态度对待会议报道:唉,把一版豁出去,给会议和领导人,集中精力经营其他版……受这些思想的影响,一些版面编辑厌烦会议,一些会议记者以消极的态度报道会议。这提醒我们,对会议报  相似文献   

2.
宣传与信息     
自治区党委领导同志谈改进会议报道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最近自治区党委领导同志指出:我们会议的方式要改革,要突破;会议报道也要改革,要突破。会议报道也要注重会议提出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不要只从形式上考虑。开会,不一定每会必报;即使要报,也不一定开幕、闭幕等进程都报道。还是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他进一步谈到对领导人活动的报道也要改一改。他说:“领导人活动不一定每有活动都报道;即使需要报道,也不一定要写领导人的讲话;即使需要写讲话,也不一定要写是某个人讲的,可以写会议强调的精神。”他还说:今后,凡是专业性的会议,自治区领导人不一定都去陪会,而由具体负责那一方面的领导人到会,报纸报道也要注意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改进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的呼声已经喊了很多年。抱怨声也一直回响在各种场合,各个层面,大家抱怨:尽是些会议报道;办报也头痛:我们有什么办法,哪一个会议不报道也不行。会议报道似乎成了党报的包袱,好像只有各级党政部门搬了“山”,填了“会海”,党报才能讲可读性,才能办好。  相似文献   

4.
(一) 党的报纸的党性并不排斥新闻的可读性,相反,党报只有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才能把党性落在实处,才能充分发挥党报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化育人的作用。 但是,在党报的实际工作中,常常不自觉地强调和偏重党性、指导性而忽视群众性和可读性。这种片面性的认识和做法,使得党报版面上充斥着长篇会议报道和领导人讲话(文章),其他新闻报道也多是内容上不深不浅,形式上不长不短,文风上枯燥、生硬、呆板的“报八股”。有人称这种“报八股”为“中不溜”,说错谈不上,可能还受到某些对新闻传播规律知之甚少的领导人的称赞,但却不受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报道好党和政府的会议活动,党报责无旁贷。但会议活动报道在写作时很容易流于程式化、公式化,令读者感到枯燥。如何使会议活动报道“活”起来呢?盐阜大众报进行了大胆探索。这里结合本人实践谈几点体会。 精选“亮点”。会议活动通常都有一大堆材料和一定的程序,报道时千万不能被套住,简单地记录下会议过程,或将会议主要文件、主要领导人的讲话照葫芦画瓢摘录一遍。因为读者并不关心会议的一般进程,他们关心的是这次会议活动有什么新精神,有哪些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新信息。因此,报道时要突出会议活动最重要、最新鲜、群众最关注的内…  相似文献   

6.
办报难,办企业报更难,难就难在它很难按新闻规律独立思考,很难冲破传统习惯,因而极易将这张新闻纸办成简报纸。近几年来,本报为改变这种局面,集中力量攻难点,出新招,在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一、以“填平会海”为发端,改进会议及领导人活动、讲话的报道。会议及领导人活动、讲话的报道,一直是企业报头痛的事,每会必报,讲话照登,在企业报这种特殊机  相似文献   

7.
在地市党报一版上数量较大的会议报道(包括领导人活动报道和工作报道)是让办报人最费心思,又是读者议论最多的问题。有人认为地市党报要增强可读性,就要大量刊登社会新闻,减少会议报道。显然,这种是不全面的。会议报道是党报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报一版的“重头戏”。搞好会议报道根本的出路在于真正全面理解和遵循会议报道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找准权威性、指导性与可读性、群众性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8.
凌曦 《传媒观察》2003,(6):26-26
中央《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出台以后,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大大“缩水”,腾出的媒体空间报道什么?怎么报?这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其实,中央在《意见》中就提出了明确的要示: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党报和党报记者的报道重心要下移。 新闻报道重心下移要求记者的“身子”先要下  相似文献   

9.
信息集萃     
国内传媒动态
  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会议在兰州召开
  8月27日,第21届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会议在兰州召开,本次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会议的主题是“党报在中国梦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来自全国30多家省级党报的社长、总编辑,以及《中国记者》《新闻战线》《中国新闻出版报》的代表齐聚兰州,共同探讨党报如何做好中国梦的传播者与建设者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如何改进在地市报一版上颇占篇幅的会议报道(包括领导人活动和工作报道),一直是报人苦心研究的课题。作为党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定不移地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报业发展的永恒主题;适应市场、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要则是报业生存的现实要求。怎样实现宣传规律和新闻规律的辩证统一,做到领导和群众都满意?江西省九江日报在切实改进会议报道、腾出更多的版面给基层群众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求得“尚方剑”压缩会议报道数量党报的新闻宣传中,会议报道是无法回避的重要内容。因为会议是地方党委和政府贯彻落实党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党报的时政报道往往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甚至连话语风格都基本上是一个调子。有人甚至说,时政报道还不是很容易吗,就是有哪些领导出席什么会议或活动,某某领导指出、某某领导强调、某某领导要求、某某领导最后说。尽管这个说法有些偏激,但也不无道理。因为在当今的许多时政报道,特别是有关领导人活动的报  相似文献   

12.
解贵民 《青年记者》2003,(11):33-33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研究“三农”的,显示了新一届领导人对“三农”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如何创新“三农”报道也就成为市地报搞好宣传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日照日报》的“三农”报道在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创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军区军兵种报纸的质量.是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的重要保证。在实践上,我们《战旗报》从4个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宣传质量。 一、大力提高会议报道质量。 党报报道党和有关机构召开的重要会议义不容辞。《战旗报》现在和今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文风、报风存在什么问题?突出问题之一,就是邓小平同志1992年1月视察南方时提出的:“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邓小平同志在这里批评干部中的形式主义尽管只说到电视,但实际上是含指整个新闻宣传,党报特别是地方党报会议报道多、文章长的问题并不亚于电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新闻出版报和新疆经济报社联合举办的“党报如何应对市场”理论研讨会于2003年12月3日在北京召开。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中国报协和首都部分新闻媒体的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教授共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新疆经济报社长、总编辑苏继赏介绍了《新疆经济报》创刊13年来从新闻业务和报业经营两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努力走向市场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与会者充分肯定了新疆经济报所进行的成功探索,并围绕“党报如何应对市场”这一主题开展了广泛的探讨和交流。“党报如何应对市场”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华文  相似文献   

16.
会议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搞好会议报道是新闻记者的一大职责,很少有记者没有接触过会议报道的。在我国新闻界,有关会议新闻要改革的呼声,已喊了多年,虽然近年来已开始有所变化,但从整体上看,目前的状况仍是:会议新闻太多太滥,主管部门要求新闻媒体大会大报、小会小报、有会必报,有的领导把报与不报、刊登的位置、篇幅长短看作是一种“政治待遇”。另外还有篇幅过长、内容空洞无新闻、写法程式化明显等。有的报纸第一版7条新闻中有6条是会议新闻。据有的党报统计,会议新闻在第一版约占35%的比例。一言以蔽之,会议新…  相似文献   

17.
广 大读者和地方党报的报人 ,常抱怨领导同志的公务报道太多 ,人们不爱看。这是事实 ,但只说了一面。我说 ,领导干部的新闻报道有多的一面 ,也有少的一面。多者 ,缺乏价值的“炒官”新闻太多了 ;少者 ,真正有新闻价值的太少了。说领导公务活动中缺乏新闻价值的报道太多 ,是指领导同志参加一般性会议的报道太多了 ;是指领导同志一般性的、不解决问题的下乡活动“每下必报” ,报得太多了 ;是指领导同志应酬性的诸如典礼、开业揭碑剪彩和参观之类的报道太多了。说这几类报道缺乏新闻价值 ,是因为所报道的领导的会议讲话、下乡发号施令式的讲话…  相似文献   

18.
改进会议报道,是报纸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老话题。众所周知,群众“不爱看”党报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会议报道太多、太滥、太长,表现方式一般化、程式化、表面化,缺乏亲切感、新鲜感。如千篇一律地报道会议时间、地点、出席领导人名单,死板地大段摘引领导人的讲话或报告的原文,而最有新闻价值、群众最关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会议报道的质量对于党报来说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党报的生命力。地方党报要“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就要认真改革会议报道,创新会议报道的形式,改变会议报道滥、长、空、旧的弊端,让会议报道“短下去”、“活起来”,让读者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20.
新闻立报背景下的时政报道的改革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立报要求党报改革:不改革死路一条,改革是雷区探路. 党报改革呼声已久,时政新闻被认为是最难突破的领域,相关文件的出台规定了其中最受争议的领导人会议报道的要求,然而几年来,却并没有堵住社会对党报时政新闻宣传味浓,语言枯燥的诟病.那么,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