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教研员是思政教学的实践者、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思政教研员应勇担思政教育使命,潜心思政教研,创新思政教研方式方法,从“大”出发,做好应为、可为、善为之事。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教研员对课程研发、教学改革、评价引领、教师发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思政课教研员研修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有效的研修机制和科学的评价方式。菜单式的课程设计、师徒式的研修机制、项目式的研修过程,能有效地解决思政课教研员研修中面临的问题,促进思政课教研员专业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陈明青 《人民教育》2022,(17):26-28
<正>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指示。上好“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也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要担负起的时代责任。一、领悟“大”之要义,把牢大思政课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可以看出,大思政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思政课,  相似文献   

4.
“大思政课”是思政课的范式创新。“大思政课”的出场既遵循了课程发展规律、回应了思政课的现实挑战,也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最新动力。相比传统思政课、“课程思政”和“社会大课堂”,“大思政课”在育人理念上的视野格局更加宏大,有助于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有利于实现“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要通过善用“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和思政全课堂,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使“大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思政课”建设是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重要发力点,通过剖析“大思政课”概念内涵,阐述“大思政课”之“大”的多重维度,从而更深刻理解“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方向、新理念、新形态和新路径。新时代“大思政课”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发展道路,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社会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大思政课”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进路,着力对标“六个要”、对表“新时代”、对接“新渠道”,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加强建设,实现新时代思政课提质增效的任务目标。  相似文献   

6.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视野和方向,思政课实践教学成为激活育人效能的关键场域。善用“大思政课”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从价值、现实、实践等多重维度着手。在价值维度上,以“国之大者”的大胸怀、立德树人的大使命、大历史观的大视野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遵循。在现实维度上,以立足“两个大局”的现实大格局、定格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大成就、聚焦虚拟实践的现实大转向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际遇。在实践维度上,以协同共驱育人打造“大协同”模式、转变教师角色确立“大先生”定位、完善评价标准构建“大评价”体系为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揭示了思政课的属性和功能,是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根本遵循。科学理解这一重要论断,要深入领会思政课讲道理在引导学生坚定信念、明辨是非、躬身实践方面的价值。要深入把握思政课讲道理的丰富内涵,即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之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之理。要从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力”、思政课教师的“讲授力”、思政课的“承载力”、不同学段的“衔接力”等方面深入探索思政课讲道理的推进路径,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8.
杜宏学 《成才之路》2024,(13):29-32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应利用好思政课这个“主战场”。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要坚持制度跟进上“零延迟”、施行过程中“零差评”、践诺环节上“零距离”、问题解决上“零容量”四种零思维,把握好大历史是思政课的鲜活教材、大实践是思政课教学资源、大理论是思政课的实践基础三个大方向,打牢在学生思想引导与价值引领上下功夫、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上下功夫、在关切学生心理上下功夫三个基本功,发挥好校内外资源、有利契机、线上线下两级平台三个网络优势,做到持续加强一流人才培养和师生思政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思政课改革要贯彻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善用“大思政课”能有效提升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奠定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基,“大思政课”教学内容铸造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魂,“大思政课”教学方法夯实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根。践行“大思政课”理念,要因材施教:培养“大先生”,建设善用“大思政课”育人“大队伍”;因事而化:化用新时代“大事件”丰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因时而进:开展凸显职教特色的实践教学以及“互联网+”新态势下的思政课创新教法;因势而新:建设“大课程”体系,搭建思政课教学“大平台”,应用协同育人“大机制”。  相似文献   

10.
建设思政“新课堂”应聚焦两个关键要素:思政课与思政教师。“新课堂”之所以“新”就在于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去呈现,思政课与思政教师联动共进才能实现课堂的真正创新。沈阳市沈北新区教育局从“学思践悟”四个维度,通过思政课与思政教师联动,提升思政教师课堂教学创新的敏感力、示范力、施教力。  相似文献   

11.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重要的哲学命题蕴含着对思政课的生成历史、思政课所面对的时代要求和思政课发展的未来趋势之三重追问。从定位上把握思政课与其他课程所讲道理的不同侧重,从内容上梳理各门思政课所讲道理的内在联系,从层次上理清思政课所讲道理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真正地把握思政课讲道理的内容。思政课教师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精耕教材,钻研课堂;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运用问题导向思维,以透彻的学理解疑释惑;要重视理论联系实践,提升学生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从三个维度系统阐释了“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内容、路径。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及价值意蕴,明晰为什么要建好“大思政课”,要着眼于大,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大思政课”是思政课的延伸与拓展,是“国之大者”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厘清什么是“大思政课”,要遵循与现实结合根本要求,充分立足国情、及时融入教材、有机贯穿课程、坚定教师信仰,运用好新时代伟大实践的育人富矿,发挥好亿万中国人民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的育人功能。探析怎样建好“大思政课”,要把握“善用”这个关键,从认识、方法、载体、规律四个方面全面发力,打造因事而化的“大思政课”。  相似文献   

13.
“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教师要想方设法打造站位有高度、选材有热度、思维有深度、情境有温度、课堂有趣度的思政课,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曾青生  孙园  曾娜 《教育与职业》2020,(10):107-112
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思政课的价值旨归和评判思政课实效性的根本依据。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具有主体自觉性、内容现实性、师生互动性三个特征,影响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的矛盾关系具体表现为教师的应然与实然矛盾、师生的对接与错位矛盾、知行的统一与隔离矛盾。文章提出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抓住创新“力”、把握协调“度”、培植绿色“情”、激发开放“气”、达成共享“境”五个途径促进大学生获得感的生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15.
李亚 《贵州教育》2022,(19):3-6
“红色故事”目前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运用十分广泛。讲好“红色故事”已然成为思政课教师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围绕如何在思政课教学中讲好“红色故事”,思政课教师要在“选好、讲好、用好”上下功夫。准确把握“红色故事”的选取原则,找准育人素材;努力提高“红色故事”的呈现能力,增强育人效果;充分领会“红色故事”的思政教育价值,讲出育人道理。最大限度发挥“红色故事”之于思政课教学的助力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伟大“抗疫精神”有机融入小学思政课可以更加丰富、更加鲜活、更加有趣。课程内容上要进行系统优化,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生长性课程有机整合。思政课呼唤更有价值、更有温度、更有情感的教学形式。办好思政课的关鍵在教师。打造思政课“三支队伍”,才能确保思政课高质量开设。  相似文献   

17.
与其他课程相比,高校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优势突出,是“四史”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的现实需求,是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要求。“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契合点,“融入”是二者相结合的关键所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紧抓关键课程,着力推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要统筹兼顾思政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提升授课效果;要善用“大思政课”,打好“四史”教育融入“组合拳”。“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和系统分析红岩精神的概念及其内涵,是准确把握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价值和意义的前提和基础。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学成效、引导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顺应高等教育新时代发展之需。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做好四个“要”,即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坚持情理交融、要充分利用先进互联网技术,使四个“要”在教学理念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教学成效上相得益彰,从而在整体上、系统上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质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思政课,具有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作用。然而,育人者必先受教,“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法治素养,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思政课教师素养传统的“六要”的一种挑战。思政课教师不仅应守正“六要”,而且应创新“六要”,从而提出并满足“第七要”,即法治(素养)要高。尤其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精通法律知识、深谙法律本质、养成法治思维、善于运用法律,这对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师专学报》2022,(1):86-92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的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取得的成效,为学界进一步探索构建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契机。以“概论”课为例,我们可按照联通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和课后巩固的实施路径构建“概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促进教师身份转化。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顺应了信息时代思政课教学的发展要求,但在实践中要想发挥其优势还应解决如何守好线上思政课主阵地、如何实现线上线下有序衔接和如何使师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