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西部小说家赞恩·格雷依托真实的美国社会历史,以西部牛仔为主人公完成了30余部西部牛仔小说的文学创作。格雷的作品在美国西部牛仔小说发展史上承上启下,既继承了20世纪初"文学牛仔"英雄形象的塑造传统,以模式化的方式展示了"文学牛仔"的浪漫传奇和侠肝义胆,从而持续推动了美国西部牛仔神话的形成;也通过对牧区战争、黑人牛仔、印第安人和现代牛仔形象的写实塑造,在间接反映"牧牛王国"发展真相的同时,为20世纪后半期西部牛仔小说从通俗走向严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牛仔研究,始于与牛仔有关的传说故事及牛仔小说等文学形式。牛仔小说,作为美国西部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广袤的美国西部大地,渊源于美国社会形成的特殊环境,积淀着美国社会发展中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牛仔小说通过牛仔小说作家的笔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牛仔形象,以独特的文学形式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美国西部发展的历史,20世纪以来,史学界和文学评论界对于牛仔小说的研究和评价始终揭示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牛仔是深受美国乃至全世人都喜爱的最具美国西部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物,是西部小说的灵魂。西部小说是美国所特有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的产物,它以19世纪的西部开发为背景,成功地以“牛仔神话”为题材,是反映美国历史发展和民族性格特征形成的一种大众文学,小说中的牛仔形象已成了美国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美国早期牛仔小说是美国西部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美国牛仔小说根植于广袤的美国西部大地,积淀着美国社会发展中深厚的生活、文化和历史底蕴。牛仔小说作家作为时代的思考者和感受者,是在以小说的形式深刻地反映美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这一独特的文学类型渊源于美国社会形成的特殊环境,是考察美利坚民族性格和文化价值观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牛仔精神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的美国西部大开发,西部牛仔的开拓、吃苦及独立自主的精神更是对美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牛仔精神作为美国人的精神支柱,鼓舞着美国人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开垦疆域,增强国家实力,同时也为美国的现代化之路铺平了道路,因此,这种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赞恩·格雷是美国通俗小说作家,他的反映西部骑士生活的小说《紫艾草骑士》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小说中刻画的两位牛仔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是西部牛仔的典型代表,其行为可歌可赞,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7.
反恐小说《爱别离》塑造了西部反恐缉毒前线的警察群体形象,彰显了西部警察责任感和牺牲精神,张扬着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色彩;极端残酷危险的斗争形势奠定了人物塑造的悲壮基调;自然风景的描写和佛学意味的渗入丰富了警察形象的文化内涵;对人性的剖析消除了警察形象的"神性",增添了烟火气息,极具美学张力。这些艺术手段突破了公安题材小说中警察形象模式化、单一化的拘囿,提升了警察形象的艺术魅力,符合时代新的审美诉求。  相似文献   

8.
"文学牛仔"的英雄形象从出现到确立再到呈现出一种消解的趋势,在牛仔小说发展史上是一个渐变的历史过程。19世纪60年代,美国西部大平原地区"牧牛王国"的崛起为小说家提供了美国文学本土化的新素材,"文学牛仔"在传奇冒险故事中登场并随"一角钱丛书"的流行初具英雄形象。随着20世纪初美国西部踏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文学牛仔"被牛仔小说家刻画成阳刚威猛、热爱自由、神勇无畏和开拓进取的骑士英雄。20世纪后半期,美国社会与文化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使"文学牛仔"的英雄神话开始解构,其英雄形象的消解反映了牧区社会衰落时牛仔作为社会边缘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新娘来到黄天镇》被认为是斯蒂芬.克莱恩优秀的西部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揭示了19世纪末东部工业文明的发展对美国西部文化的影响,反映了美国东部文明向西部蔓延、渗透直至征服的历史进程。牛仔的命运为解读没落的美国西部文化提供了新的文学视角。  相似文献   

10.
一个美国牛仔头带大草帽、骑着高头大马,走在西部辽阔的天空下。他能套住一头母牛,能从屋顶飞身跳到一匹等待着的马背上。他寡言少语,子然独行绝对自由。这就是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美国西部牛仔的形象,但这些并非都是真实  相似文献   

11.
<正>坐落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洛杉矶,是一座风景秀丽、璀璨夺目的海滨城市。一望无垠的沙滩和明媚的阳光、闻名遐迩的"电影王国"好莱坞、引人入胜的迪斯尼乐园、峰秀地灵的贝佛利山庄……使洛杉矶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电影城"和"旅游城"。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西部牛仔电影的风行,在影片中频频出现的牛仔裤走进了公众的视线。当号称"牛仔之王"的男影星罗伊·罗杰斯,以一身牛仔装的形象令众多影迷倾倒的时候,也许,他根本就没有想到,由他塑造的这个浪漫、潇洒、粗犷的牛仔形象,竟然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湛蓝色风暴,从美国西海岸蔓延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群独特的流浪汉形象,他们都是精神的漂泊者。这些流浪汉形象继承了传统流浪汉形象身上存在的双重个体形象特征,表现出鲜明的精神漂泊特点和执着追求精神,丰富和发展了流浪汉形象群体。  相似文献   

13.
美国西部牛仔的形象,已通过电影电视深入人心。他们其实就是美国西部的第一代拓荒者。本期阅读栏目我们为大家介绍的《穿过宽阔寂寞的大草原》与美国这段历史有关,不过它的主人公可不是彪悍的牛仔,而是一位柔弱的小姑娘。  相似文献   

14.
《天下骏马》是美国当代小说家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1933-)创作的"边境三部曲"的第一部,小说以牛仔格雷迪和罗林斯在西部工业化侵蚀的情况下前往墨西哥寻找"伊甸园"的浪漫传奇重构了美国西部神话。麦卡锡在当代文化视域下回顾西部进程的历史,阐释了东西部文化差异下"边缘人"无所归属的身份困境,并把这种身份选择困境置于不同于美国的墨西哥文化背景下,展示最后的牛仔们对自我的追寻和迷茫。  相似文献   

15.
牛 仔头戴宽边高顶帽 ,颈系红领巾 ,腰挎左轮枪 ,手执套索 ,这就是美国牛仔的形象。在西部小说和电影的诠释下 ,他们已经成为马背上的英雄 ,并在美国人的记忆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在 18世纪 ,“牛 -仔”(cow -boy即牧牛童 )是作为两个词来发音的。后来 ,牛仔成了美国牧牛者的代名词。赶牛是牛仔最主要的工作 ,也是牛仔生活中最折磨人的历险。通常牛商雇佣一个赶牛工头 ,赶牛工头又招集一批牛仔。这些牛仔一般都年轻力壮 ,骑术娴熟 ,知道怎样来驾驭那些野性未驯的牛。每群牛有数百到数千头不等 ,牛群排成的长龙 ,有时可达数英里。赶牛要视…  相似文献   

16.
西部开发是19世纪美国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美国内战以后,靠牧场主的投资和牛仔的艰辛劳作,使内战前一直被称为"美国大荒漠"的大平原地区被开发成美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在那里兴起了一个疆域辽阔的"牧牛王国"。投身到大平原牧业开发的牛仔多是青年,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开拓进取,乐观开朗,不但为美国西部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留下了永久的精神遗产。重温美国牛仔开拓西部边疆的创业史,会使我们得到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千金》是华裔美国作家林露德的第一部传记体小说,塑造了一位早期进入美国西部的华人女性开拓者。女主人公腊露自尊自爱、坚毅刚强,她的一生坎坷曲折,她的精神贵逾千金。本文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林露德在创作过程中的阶段性差异,从中探讨女主人公形象的转变及其创新;同时,通过追寻林露德对华人女性形象的表述,不仅可以照见林露德幼年时的经历,也言说了她对华裔文化身份建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牛仔神话:美国文化的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仔神话”即美国西部故事 ,是深受美国乃至世界各国人们喜爱的一种大众文学。它在构思、取材、人物塑造和创作手法上都继承了神话创作传统 ,昭示的则是现代美国人的矛盾心态 ,具有浓烈的美国文化蕴涵 ,是美国所特有的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牛仔     
牛仔(英文为Cowboys),是美国西部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有关牛仔的故事不仅流行美国,而且风靡全球。尽管观在少有牛仔,但牛仔对人们的影响却十分强烈。旧时代的牛仔仍然是现代许多书刊、电影和歌曲描述的主角,牛仔已成为美  相似文献   

20.
牛仔是美国的代名词,"牛仔精神"被称为美国精神,就连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也被为牛仔政策.从牛仔一词探源入手,纵观美国历史,认为牛仔的表象是男人气概,而实质上,美国牛仔的外衣下包藏着野性和血腥的美国精神.由此也不难理解现在的"牛仔政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