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段时间,我又通读了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反对本本主义》、《反对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著作。这次重新通读,令我体会最深、给我启发最多的是毛主席在 1937年夏写的哲学名篇《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著作今天读来依然觉得针对时势、切中时弊,尤其是对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更是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 20多年来,我们的党、国家和军队在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闻宣传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  相似文献   

2.
宣传的艺术     
“引而不发,跃如也”最近重读毛主席《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看到毛主席向农民宣传破除迷信的一段话,联想到我们的宣传报道工作,颇有一些启发。现在我先把这段话抄录在这里:“我在乡里也曾向农民宣传破除迷信。我的话是:‘信八字望走好运,信风水望坟山贯气。今年几个月光景,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一齐倒台了。难道达几个月以前土豪劣绅贪官污吏还大家走好运,大家坟山都贯气,这几个月忽然大家走坏运,坟山也一齐不贯  相似文献   

3.
执着阅读     
余华 《出版参考》2010,(10):5-5
在小学毕业的那一年,应该是1973年.县里的图书馆重新对外开放.我父亲为我和哥哥弄了一张借书证.从那时起我开始喜欢阅读小说了.尤其是长篇小说。我把那个时代所有的作品几乎都读了一遍: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还有《牛田洋》、《虹南作战史》、《新桥》、《矿山风云》、《飞雪迎春》、《闪闪的红星》……当时我最喜欢的书是《闪闪的红星》,然后是《矿山风云》。  相似文献   

4.
以前.我也得过一些奖品.多属物质性的,在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且打心眼里喜欢的却极少。但有一件“奖品”却使我久久难忘。今年初,突然收到一封署有《新闻知识》字样的来信。打开一看.才知是《宝鸡日报》给我订了份《新闻知识》杂志,对我给党报投稿以示奖励。望着寥寥数语的附言.细读随信所寄的第一期《新闻知识》,已过不惑之年本来很少激动的我.却难以抑制自己的兴奋之情,竟拿着信和杂志向同事“炫耀”。我之所以这样,首先是被报社善于揣摸受奖人心理需求的良苦用心所感染.其次是时颁奖单位抛弃讲“实惠”的世俗、不以金钱物质…  相似文献   

5.
新书摘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960年出版以后,毛泽东特地给我写了一封信,要求阅读这一卷的英译本。他的信是这样写的:“林克同志:选集第四卷英译本,请即询问是否已经译好如已译好,请即索取两本,一本给你,另一本交我,为盼”1960年的“莫斯科会议声明”发表以后,12月17日,他又写了一信,说:“莫斯科声明英文译本出版了没有请你找两本来,我准备和你对读一遍。”此外,毛泽东还读过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译本,如《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一些讨论形式逻辑文章的英译本。在学习马列…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发行的喜讯传来,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喜悦。我手捧红宝书,心向红太阳,更加怀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多少幸福的往事,一齐涌上心头。特别难忘的是一九六○年,《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出版发行时,毛主席他老人家在日理万机,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日夜操劳的情况下,却惦念着我这个在旧社会苦水中泡大的穷孩子。这年十二月八日,他老人家嘱咐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给我寄来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我手捧宝书,一股暖流传遍全身,激动的热泪夺眶而出,幸福的情景浮现在眼前:我妈妈在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三一年春,在毛主席家当媬姆,一九三○年十月和杨开慧同志一起坐牢,解放后,毛主席给了我们全家无微不至的关怀,并四次接见了我妈妈。敬爱的毛主席呵!是您老人家把我从旧社会讨米要饭的苦难中救了出来,是您老人家给了我们全家以幸福和温暖,是您老人家把我送进人民的学校读书。为了使我好好学习,您老人家又特地寄给我光辉的宝书,我深深地感到,不只是您老人家对我个人的亲切关怀,而是  相似文献   

7.
我60年代初对毛泽东同志诗词手书产生了兴趣,当时买了三本这方面的书,一本是毛主席诗词线装本,一本是《毛主席诗词手书选集》,另一本是《毛主席诗词试解》。三十多年来,我虽然调动不少单位,也丢失了不少书,但毛主席诗词这三本书,一直保存至今。有空余之时就翻翻看看,有时也仿照毛泽东同志诗词手书练上几笔。最初练的是“毛泽东”这几个字,我觉得这几个字连接得很好,写得也很好,很有意思。后来我就学仿毛主席的“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这是我近几年经常练,练得最多的几个字。有时毛主席诗词手书也临习写一写。特别是毛主席诗词…  相似文献   

8.
何光先先生: 读了先生发表在《新闻知识》1989年第8期上《答车英》一信,感慨万分,先生这种严谨治学精神和勇于探索争鸣的气魄实为我永生学习之。先生在信中所提观点与我有不少同感,但也给我提出了一些很值得继续思考的问题。不瞒先生:我是潜力研究西方新闻学的,原本也不想再在所谓“深度报道”上花更多的精力,然而,正是由于先生的精神和气魄以及所提出的问题,促使我又拿起笔来,就此问题再度与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我是解放军兰州军区84504部队政治部的报道组长。今天,我来信要感谢《新闻记者》对我们部队新闻报道培训班的帮助。今年4月初,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我们试办了新闻报道培训班,来自全部队基层36名报道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班未开始,我就愁心事:怎样给学员们讲课。说实话:我搞报道工作也才几年,没有好好地总结过自己的写作体会和经验。就在我万分焦急的时候,一位图书员向我推荐了《新闻记者》杂志,我找了今年的几期,一看实用性还比较强。我临阵磨刀,把自己的临场发挥与《新闻记者》中的有关文章穿插在一起给学员们讲课,大家不但听了很来劲,而且还做了大量的笔记。事后,学员们反映:讲得实用。目前,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个业余新闻爱好者。17年前,《新闻与成才》的前身──《解放军报通讯》编辑袁良同志,在乌鲁木齐市边疆宾馆给原乌鲁木齐军区新闻干部骨干培训班授课时,我结识了《解放军报通讯》,从此后,她便成为我新闻学步的唯一良师。17年来,我年年坚持自费订阅她,阅后精心保存,至今一期不少。《新闻与成才》开辟有“业务探讨”、“采写体会”、“成才足迹”等,这些文章都是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写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撰写的,是我学习的优秀教科书。经过认真学习,我逐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掌握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我采写的新闻作品,先后…  相似文献   

11.
意境的寻求     
亲爱的青年记者: 在给你们写这封信的开头,我想引用了玲同志给我的信中的几句话,也可以说是信中之信吧!她的信中说: “今天收到湖南寄来的《芙蓉》,一口气读完了你写的《微笑》。你写得多好啊!我们都微笑了,而且大笑了。”“艺术也需一点点远视。要有点虚,太实在了,反而有失之‘死’。虚中才有想象,意境,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曾在《出版视野》上发表过20篇“读书偶得”。从2008年第5期开始,我未再续写。最近几个月.连续收到一些同行和朋友的信息和电话,鼓励我继续写下去。四川省出版界的老前辈。革命老人袁明阮生前于2007年2月6日.也就是他92岁高龄时.病重期间.借助高倍放大镜给我写了长达7页的信.给予我极大的鼓励,让我十分感动,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3.
这部书稿,最初是由黄苗子先生与我联系的。1979年5月23日.黄先生给我一信。说:“美国耶鲁大学中国历史教授黄仁宇先生.托我把他的著作《万历十五年》转交中华书局,希望在国内出版。”苗子先生颇有识见地提出,“这样做将对国外华人(此二字为编者所加一一编者注)知识分子有好的影响”.又说陈翰伯同志也有这一看法。黄先生的信最后说:“现将全稿送上,请你局研究一下.如果很快就将结果通知我更好.因为他还想请廖沫沙同志写一序文(廖是他的好友)。这些都要我给他去办。”  相似文献   

14.
新近出版的《张耀词回忆毛泽东》一书,说了许多鲜为人知之事。该书为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张耀词同志为8341部队即中央警卫团团长,后为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他为长征干部,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四十余年。四十余年的亲身见闻,记下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 张耀词同志在该书中,回忆林彪老婆叶群如何在毛主席面前密告罗瑞卿同志。张说,1965年10月毛主席住在杭州汪庄。当年11月下旬,有一天在一老同志处碰见叶群。叶群是在1965年11月下旬来杭州的。当时叶群开门见山就对他讲:“我这次来,是林彪叫我带来一封面交毛主席的信,请你带去交给毛主席吧!”  相似文献   

15.
信息快递     
《湖北档案》2005,(10):48-48
9月2日,武汉市档案局举办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学习培训班,市档案局全体工作人员和各区档案局分管法规工作的局长、科长近100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由市人大法规室庞少华处长主讲.  相似文献   

16.
《江西图书馆学刊》2004,34(4):106-109
《学习型社会》,《第五项修炼》,《学习力》,《团队的智慧》,《谁动了我的奶酪》,《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变革冠军》,《未来时速》,《致加西亚的信》。  相似文献   

17.
2016年,我在内部印了《师友飞鸿》书信集,设法送了一部给其信也被收录的陆本瑞同志,没有想到竟然很快就收到他的回音,他还特地赠我他的大作《出版往事》.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其中还夹有我20多年前给他的一封短信的复印件!以他这样一位位高权重的老同志,能够一直保留我的信,着实让我激动了好一阵子,并且一下子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翠翠     
我刚在A市办完档案业务培训班又回到省城的翌日,一进办公室,同事就给了我一封信。我接了这信,捏在手里,起初还以为是一位我认识的学员,请我解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但翻转信背一看,却是家乡赵家村的赵某某所发,我立刻就想起了那位好学不倦,处事谨慎,面貌清秀,多年不相闻问的高中老同学。  相似文献   

19.
北京卫戍区某部政治处自1985年以来就把《新闻记者》作为学习教材,订阅给参加新闻报道培训班的新闻报道员,不但满足了他们学习新闻写作知识的热望,而且为部队培养了大批新闻报道骨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在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一日对周海婴同志关于鲁迅著作注释、出版和研究工作的信,作了重要批示。《鲁迅手稿全集》就是根据毛主席批示的精神,由《鲁迅手稿全集》编辑委员会编辑,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鲁迅手稿全集》共包括五个部分。先出文稿、书信、日记三个部分,计划在一九八一年鲁迅诞生一百周年以前,陆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