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实现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是和谐社会蕴涵的本质思想。生态思维反思传统主客二分式的思维方式,提出整体主义、平等观念、有序循环思想等生态原则,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走现代工业化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思维的现实探索与实践,生态思维呼唤生态人格的觉醒,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意蕴,对于解读现实社会的生存困境,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方位生态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和谐社会与和谐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建设和谐大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和谐大学的理念包括以人为本的理念、崇尚学术的理念、服务社会的理念、持续发展的理念、面向世界的理念和引领社会的理念.正确处理和谐社会与和谐大学的五个关系:服务社会又引领社会发展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文化创新与文化和谐的关系;规模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关系;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李倩  肖琼 《华章》2011,(20)
伊斯兰文化中蕴含着极为深邃的和谐理念,据有强烈的整体观,涵盖天、地、人等各个层面,敬主与爱人相辅相成,精神与物质并行不悖,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伊斯兰文化以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为目标,倡导跨文化之问相互尊重、和谐共存、和平对话.因此,解读伊斯兰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需要政府转变理念,建立法治政府.当前在和谐社会理念下,法治政府构建制度建设,应从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完善社会冲突解决机制,健全政府内部制度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孔子和谐思想的价值取向是“道”,核心观念是“中”与“和”。其和谐理念渗透在人与自身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三个方面。重温孔子和谐理念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人的生态意识和道德素质的提高.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全新型的德育理念,它不仅对人的社会行为,而且对环境的自然行为均要进行伦理道德的评价,从而有利于人们摆正人在世界中的位置,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人的和谐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应当加强人的和谐意识培养。和谐社会构建不仅是要建立物质和谐,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精神和谐。以和谐为中心的生态美育,对促进入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精神和谐具有独特的作用。加强生态美育,重视精神和谐,各方面要相互配合,积极培养人的和谐意识,是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中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庄子思想,特别是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丰富的生态文明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建设目标。这同时也是具有庄子“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一种深化概括。注重庄子“天人合一”思想的现实意义,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多种关系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建设“天地与我并生”的和谐统一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其根本宗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讲究人与自然、人的精神与体魄之间的和谐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有着内在一致性.因此,和谐性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应是我国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涵之一,研究传统体育文化和谐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作用,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阐述了乡镇体育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育精神较好地体现了和谐社会的这些目标追求与价值导向.通过对乡镇体育和谐发展的研究,有助于加快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速度.因此研究乡镇体育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而不同":儒道释和谐思想分疏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道释三家都包涵着丰厚的和谐思想:儒家主张中庸之道的和谐观,侧重人际关系的和谐;道家主张天人一体的和谐观,侧重天人关系的和谐;释家主张中道圆融的和谐观,侧重身心关系的和谐。三家虽立意与旨趣各有特色,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但共同建构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与"多元一体"的思想结构。儒道释三家的和谐思想,为建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我党孜孜以求建设美好社会、实现美好生活的社会理想,体现了文明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不管理论研究专家从什么样的角度或视角出发,也不管政府部门对和谐社会的特征、前景有着怎样的概括和描述,社会和谐最终的落脚点必须是人的和谐,或者说其核心在于百姓和谐。要实现百姓和谐,党群和谐、干群和谐是基础和前提,而党群和谐、干群和谐的关键则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真心为民爱民的"民本"意识,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许尚枢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4):12-17,27
济公是一位力促社会和谐发展的践行者,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物与人之间、自我身心之间的关系时,都贯穿着一个"和"字。济公和谐文化以"戒恶扬善,慈悲度人,和乐处世,无我利他"的济公精神为核心理念,是对佛教教义、家族风尚和天台民风"四气"(硬气、灵气、侠气、和气)的继承和发扬。对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指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自我身心和谐的社会。其前提和基础就是社会和谐。社会和谐的关键就是人与社会的权界建构是否科学、合理。这正是探析“群己权界”的要旨所在。划为“群域”就要做到民主,划为“己域”就要尊重自由,和谐社会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5.
生态和谐因素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读和谐社会,应着力把握其表征时代精神的理论特质,特别是其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其中彰显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生态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并凸显其基础地位与时代特征。随着人们对和谐社会构建认知能力与解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其研究已深化到从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审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因素内在深层逻辑关系的崭新阶段。在当代,生态环境因素极大地渗透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水准。从生态哲学维度系统梳理和深度规范和谐社会构建的生态背景与基础功能,生态和谐思想渊源与生态和谐审视维度,和谐思维方式与和谐发展理念以及与时俱进的生态和谐实践,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思想文化发展历史,就我国古代思想的发展而言,儒佛道三家并驾齐驱,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而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是天冬合一观念,由此出发.关于心理健康思想方面引申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终极价值的统一四大命题。本文以儒佛道思想为内容,以心理健康思想为目标,初步探讨了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思想.以期丰富当今心理健康理论,以中国哲学智慧进一步阐释建设和谐社会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和谐社会的思想理念,而政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当前基层社会对和谐社会构建尤为迫切,这就要求基层政府职能转型,把和谐理念积极应用到基层社会治理中,使基层社会的民众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繁荣成果。  相似文献   

18.
吴洋 《天中学刊》2014,(1):55-57
“和谐社会”的概念在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与社会意义,体现出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身心和谐四个方面。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价值理念对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行为模式是“以时禁发”,这一具有普遍价值的精神资源能够为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战略目标,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环境道德教育对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社会的和谐具有精神支撑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环境道德教育是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从工业文明范式的价值观向生态文明范式的价值观转换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