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艺战线上的斗争表现得十分尖锐复杂。毛泽东同志在总结这一时期国内形势的特点时说:“这一时期,是一方面反革命的‘围剿’,又一方面革命深入的时期。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新民主主义论》)具体在文艺战线上,蒋介石  相似文献   

2.
第五章反文化“围剿”的十年(一)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一时期,是一方面反革命的‘围剿’,又一方面革命深入的时期。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毛泽东:《新民主义论》)。在这个新时期中,郭沫若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三十年代写的旧体诗,有不少反映了当时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要正确理解这些诗的主题思想,就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经常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曾不止一次地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作过高度的概括。他指出:“这一时期,是一方面反革命的‘围剿’,又一方面革命深入的时期。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新民主主义论》)毛主席指出的“两种革命深入”,就是“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而鲁迅则是始终参加、毫不动摇地坚持“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并在“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的。因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其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又说:‘在“五四”以来的文化战线上,文学和艺术是一个重要的有成绩的部门。革命的文学艺术运动,在十年内战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运动和当时的革命战争,在总的方向上是一致的……’,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谈到一九二七——一九三七的革命运动时,曾用下面的一段话,概括了这一时期的特点:‘这一时期,是一方面反革命的“围剿”,又一方面革命深入的时期。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不仅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发动过多次残酷的军事“围剿”,而且在文化战线上对左翼文化也极尽“围剿”之能事。其手段之酷烈,较之我国历史上的任何封建独裁政权,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当事者看来,似乎以为共产主义和共产党是一定可以‘剿尽杀绝’的了。但结果却相反,两种‘围剿’都惨败了。”与国民党在文化领域的苍白形成鲜明的对照,左翼文化硕果累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左翼文化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的奠基性论著纷  相似文献   

6.
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不仅对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过多次残酷的军事“围剿”,而且在文化战线对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也极尽“围剿”之能事。其手段之酷烈,较之我国历史上任何封建独裁政权,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竭力宣扬法西斯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指派特务捣毁左翼文化机关;用恫吓、绑架、暗杀等手段,威胁杀害共产党人和左翼文化工作者;颁布《出版法》、《宣传品审查标准》等反动法令,限制或剥夺进步书刊或文艺作品的出版发行自由……。“从当事者看来,似乎以为共产主义和共产党是一定可以‘剿尽杀绝’的了。但结果却相反,两种‘围剿’都惨败了。”在文化战线,与国民党的苍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左翼文化的辉煌成就:马克思主义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开来,并被革命知识分子运用到历史、哲学、经济和文学艺术等研究领域。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时期,仅上海一地翻译出版的马、恩著作的单行本或专题文集,就达五十多种。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叛变革命,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以鲁迅为首的左翼作家在党的领导下,于一九三○年三月二日成立了革命文学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筹备会在上海东方饭店开会,不幸被特务包围,出席会议的三十六人全部被捕,其中包括左联的五位作家,即柔石、白莽(即殷夫),冯铿、李伟森和胡  相似文献   

8.
如何教好鲁迅的杂文,使学生通过对鲁迅杂文的学习,了解鲁迅,学习鲁迅,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一、要全面了解鲁迅杂文的写作背景鲁迅的七百余篇战斗杂文均写于1918年至1936年间。其间大体处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一时期,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即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而共产主义者的鲁迅,却正在这一‘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我们知道,这一时期,毛主席对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以及政策和策略等都作了明晰的阐述。因此,只有学好毛主席的有关著作,才能正确理解和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一方面对苏区加紧进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界频繁发动反革命文化“围剿”,当时,无论是在政治,军事还是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斗争都十分激烈。这个时期,在上海,在左联的领导下,文艺界从1930年至以后的几年里,曾多次展开过关于文艺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它是三十年代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左翼作家的革命组织。三十年代初,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面对着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疯狂的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严峻的现实阶级斗争,要求革命作家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积极投入反文化围剿的战斗。同时,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不断深入和发展,特别是经过了一九二八年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30年代文化控制与反控制的政治背景下,左翼杂志《文学》在一年内连出四个专号对付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其“创作专号”所刊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反映现实社会的矛盾和斗争精神,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文化围剿,给30年代沉寂的文坛耳目一新的感觉,为新型文学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三月二日,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五十周年纪念日。周扬同志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以左联为标志的“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以伟大的鲁迅为旗手,举起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旗帜,勇敢地挫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文化‘围剿’,用革命文艺家的鲜血写下了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的新篇章。……三十年代的革命文艺,以它强烈的战斗精神,鼓舞了处于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下的广大人民,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这是对于三十年代文艺的历史功绩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3.
《红豆》继承了左翼文学的阶级性的部分特点,一方面,秉承了“革命加恋爱”的小说模式,最终爱情为革命服务,爱情服务于革命的形势需要。除此之外,文本之间的互文性使得作家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另外一方面,它继承了当时的革命历史小说的特点,不可否认这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我觉得它和《青春之歌》中主人公林道静和余永泽的故事情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14.
<正>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大批共产党人和其他革命志士,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国民党反动派反共的两个"围剿",即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在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中,他们查禁书报、封闭书店,通缉甚至拘禁、秘密杀害进步作家,无所不用其极,妄图在文化战线上剿杀革命,以维护他们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左联"的五位作家(白莽、柔石、胡也频、冯铿和李伟森)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国民党杀害的。1933年,鲁迅先生满怀满腔悲愤,写下了情深意切的纪念散文《为了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五十周年。明年是“左联”五烈士牺牲的五十周年。胡乔木同志在首都隆重召开的纪念“左联”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十年代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的先驱者用血肉铸成的纪念碑,它与中国人民结成了不可分离的血肉联系,它的伟大功绩是永远不可磨灭的。胡乔木同志要求我们:“坚持和发扬三十年代左翼文艺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光荣传统,把左翼文艺和左翼文化运动留给我们的战旗举得更高。”在三十年代粉碎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的激烈战斗中,用自己的血肉铸成中国革命文化的纪  相似文献   

16.
张君平 《上海教育》2011,(13):63-63
引入课文《为了忘却的纪念》 师:在龙华烈士陵园碑林区的南壁碑碣,刻录了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全文手稿。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反革命军事围剿的同时,又发动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1931年1月17日,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了五位“左翼”作家并于2月7日秘密枪杀了他们。得知这一消息,鲁迅悲愤至极。  相似文献   

17.
《北斗》是丁玲主编的左联机关刊物.作为左翼文学的阵地,它在严酷的文化专制下巧妙运用各种斗争策略,指引左翼文学在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下争取发展空间并广泛扩大影响;同时,它努力繁荣创作,指导左翼文学创作逐步走向繁荣;《北斗》还积极指导左翼文艺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左翼文学的发展.它犹如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坛上的北斗星,为繁荣和发展左翼文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记得30多年前,我教中学语文,当时收录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同志用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论述了矢与的的关系。他说‘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在这里,毛泽东引用了传统的语言有的放矢与无的放矢来比喻这两个关涉到中国革命成败的根本对立的思想原则,说明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意义。的矢之喻,出自王充《论衡·超奇篇》。王充是汉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曾对汉代一些儒生专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毛泽东诞生一百周年。在他整个一生的政治生涯中,值得研究和继承的东西很多。在纪念他百岁诞辰之际,就我所知和我亲身经历谈谈毛泽东是如何善于掌握时机,如何扭转一次又一次时局,而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 在革命斗争中,无论是政治的或军事的,国内的或国际的,毛泽东十分重视掌握时机,这个问题。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谈到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的“围剿”和红军的反“围剿”时,曾说:“在和敌人准备‘围剿’同时,进行我们的反‘围剿’的准备,实有完全的必要。”“这里有一个困难问题,容易发生争论。就是,何时结束自己的进攻,转入反‘围剿’的准备阶段呢?……有时准备过早,会变为等待敌人;等了好久而敌人未来,不得不重新发动自己的进攻。有时我们的重新进攻刚在开始,又恰好遇到了敌人进攻的开始,把自己处在困难地位。所以开始准备的时  相似文献   

20.
1929年,上海文坛正处在反革命文化"围剿"的白色恐怖中,然而,一位没有参加左翼文化组织的青年作家,却大胆地把毛泽东作为正面形象写进了小说,这个人就是徐雉。徐雉(1899—1947),浙江慈溪人,现代著名诗人、小说家。他出生于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