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羽西 《出版广角》2016,(19):50-51
在互联网媒体的强势冲击之下,传统都市报面临巨大的挑战.《华西都市报》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打造华西传媒集群、实施"i战略"、寻求跨界合作的转型方式,为都市报转型指明了新方向.文章以《华西都市报》的转型为例,梳理其转型战略,为都市报未来的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1995年1月1日,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创刊,开启了中国报业"都市报时代"。2014年12月,华西都市报发布媒体融合"i"战略,明确提出站在传媒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再创业、再出发。20年,《华西都市报》从一张报纸发展为华西传媒集群。目前已经形成以《华西都市报》为主轴,拥有华西都市网、华西城市读本、华西社区报、8小时购物网等多个单元的全新媒体矩阵。华西传媒集群媒体融合"i"战略是系统地重构和创  相似文献   

3.
1993年,第一家以都市报冠名的《贵州都市报》创刊,1995年,都市报发展早期的领军者《华西都市报》出现,1997年,已有20家左右都市报散落全国。1997年12月17日,中国记协主办"市场经济与都市报发展研讨会",它意味着,都市报已然成为一种现象并引起业界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4.
蒲媛 《新闻传播》2010,(4):44-44,45
作为中国报业史上第一张正式发行的都市报,从1995年至今,《华西都市报》已经走过15个年头。面对激烈的竞争,《华西都市报&#183;汽车周刊》作为《华西都市报》经营部门的一员大将,在近年呈现高速增长。本文试通过分析《华西都市报&#183;汽车周刊》核心竞争力建构、运营方式等方面为当下都市报专刊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唐英  李江 《青年记者》2016,(3):80-81
《华西都市报》的全媒体转型实践 在媒体格局深刻变迁的背景下,传统报业遭遇断崖式下滑.为应对这一新常态,一些有影响力的报纸,尤其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都市报,纷纷开始寻求以全媒体为指向的转型之路.如《南方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全媒体集群的构建以及《燕赵都市报》“报纸+网站+手机客户端”三媒一体的运营模式,都是都市报向全媒体转型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6.
华西都市报的迅速崛起,使中国报业刮起一股“都市报旋风”。 市场化思路企业化经营的新路,引领华西都市报迈向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7.
谈都市报的市民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十年代后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中,以《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都市报群迅速崛起。这些报纸都由各地省委机关报主办,是介于机关报与晚报之间的新型城市报纸。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南方日报社的《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方”)、福建日报社的《海峡都市报》、湖北日报社的《楚天都市报》、江西日报社的《江南都市报》、四川日报社的《华西都市报》、(以下简称“华西”)、陕西日报社的《三秦都市报》、湖南日报社的《三湘都市报》、河北日报社的《燕赵都市报》等。据中央电视台的统计,  相似文献   

8.
以责任意识践行主流化转型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报类媒体的主流化转型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主流化是都市类媒体的责任担当 早在1999年,第二届全国都市报总编辑年会暨理论研讨会上,就有代表提出"迈向主流媒体"的概念.之后,包括<华西都市报><钱江晚报><南方都市报>在内的一些都市类媒体,率先开始探索主流化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9.
蒲媛  杜江 《今传媒》2010,(7):38-40
一、问题提出199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创刊,中国报业自此进入了都市报时代。发展至今,《华西都市报》在社会影响力、媒体公信力、品牌发展力等众多指  相似文献   

10.
刘祥玖 《传媒观察》2002,(11):25-27
报业成都模式:竞争趋同 中国市场报的趋同化历程是从都市报开始的。成都既是中国都市报的发韧地,也是中国报业趋同化竞争源头。1995年初,《华西都市报》成功开创都市报模式后,1995年8月开始,《成都商报》确定了“综合性市民生活报”定位,对《华西都市报》进行直接摹仿和追踪跟进,从而引发成都报业第一轮趋同化竞争。同时也标志  相似文献   

11.
九十年代后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中,以《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都市很迅速崛起。这些报纸都由各地省委机关报主办,不同于传统的晚报,是介于机关报与晚报之间的新型城市报纸,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南方日报社的《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方”)、福建日报社的《海峡都市报》、湖北日报社的《楚天都市报》、江西日报社的《江南都市报》、四川日报社的《华西都市报》(以下简称“华西”)、陕西日报社的《三秦都市报》、湖南日报社的《三湘都市报》、河北日报社的《燕赵都市报》等。据中央电视台的统计,全国已有此类…  相似文献   

12.
都市报兴起于9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近30家都市报。 今年五月,中国记协国内工作部和都市报联谊会组织有关人员,分三组到燕赵都市报、三秦都市报、兰州晨报、大河报、华西都市报、贵州都市报、三湘都市报、楚天都市报、海峡都市报等九家比较有代表性的都市报进行了考察、调研。对都市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形成了一些共识。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2008,(6):80
成都都市报零售市场主要有<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天府早报>和<成都日报>,其中<成都商报><成都晚报>和<成都日报>隶属于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华西都市报>和<天府早报>隶属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是市场上主要的竞争者,过去几年两报为了争夺成都都市报龙头地位,都使尽了浑身解数,在零售市场上,不断使出重拳.<成都晚报><天府早报>和<成都日报>实力弱小,与<成都商报>和<华西都市报>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报业的版图上,成都的报业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现在全国都市报的风头正健,而第一个把都市报办成气候的便是地处成都的华西都市报。翻开华西都市报对外宣传的宣传册,华西都市报首任总编辑席文举和现任总编辑刘为民的合影出现在宣传册的第一页,那是两人几年前在江苏考察报业时在无锡的太湖边凭湖临风时照的,同时席文举的“办报办不成市场畅销报,不如  相似文献   

15.
都市报的兴起和晚报的对策吴永祚都市报———一个新兴的媒体群落从90年代中叶开始,一种类似晚报的新型大众传媒———都市报,先后出现在我国一些大型中心城市,四川成都的华西都市报、湖南长沙的三湘都市报、陕西西安的三秦都市报、贵州贵阳的贵州都市报、江西南昌的...  相似文献   

16.
彭波 《传媒》2008,(11):84
2008年10月24日到26日,由中国都市报研究会主办、《重庆晨报》承办的2008中国都市报研究会总编辑年会在重庆举行。来自《南方都市报》、《楚天都市报》、《燕赵都市报》、《华西都市报》、《潇湘晨报》、《都市快报》等全国38家强势都市报的高层人员和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  相似文献   

17.
解析后都市报时代的显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亚林 《新闻界》2005,(4):39-40
199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创刊,随后,全国许多城市都创办了类似的都市报。都市报在与党报、晚报竞争中,在受众定位、传播内容和方式以及营销手段上,实行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使都市报迅速崛起。不同城市的都市报在复制“华西都市报模式”之后大多实现了“光荣与梦想”。正因为都市报创造了报业奇迹,晚报、时报、商报甚至党报也加入到都市报行业中,相互模仿、克隆。都市报呈现的聚拢趋势,形成被圈内人士诟病的“同质化”顽症。昆明、南京、重庆、南宁等全国数十个城市里的都市报也被这种顽症缠身。高度的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媒体的失范,以编…  相似文献   

18.
张力 《新闻世界》2010,(4):80-81
本文主要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华西都市报》1997年至2009年12年来的农民工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探讨都市报对农民工的报道视角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作为中国第一份都市报的《华西都市报》自2003年来,对农民工的报道数量增加了,报道的题材框架多样化了,但对农民工的报道呈现被弱化和被边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华西都市报》1997年至2009年12年来的农民工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探讨都市报对农民工的报道视角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作为中国第一份都市报的《华西都市报》自2003年来,对农民工的报道数量增加了,报道的题材框架多样化了,但对农民工的报道呈现被弱化和被边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199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创刊,这是我国第一份真正冠名为都市报的报刊.自此,以贴近生活、贴近市民为宗旨的都市报诞生了,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