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学习实践、操作用的工具称学具。学习 2 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时 ,每个学生用 2 0根小棒(石子或豆子 ) ,这是最简单的学具。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 ,学具使用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目前 ,有的教师还采用老一套教法 ,认为使用学具麻烦 ,课堂纪律差 ,学生难管 ,教学进度慢 ,难完成教学任务。其实 ,恰恰相反 ,使用学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每套学具大致有 2 0根小棒 ,2 0个圆形 (…  相似文献   

2.
1学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a.认识不足。学具是近几年逐步推广的新型教具。由于应试教育在人们的意识中根深蒂固的影响,有些教师对使用学具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考查机制,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效率不高。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教学方式,认为学具只不过是学生的玩具而已。发到学生手中,有的被束之高阁,有的被当作玩具而损坏,致使学具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b.使用不好。学具的应用需要一定的技巧,比较难组织;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完成教学内容,又要指导学生操作,感到时间不够用;有些教师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使用学具…  相似文献   

3.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灵活使用学具可使教学变得直观,学具能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活动上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乐学、会学。一、巧用学具学具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为学生所使用,教师在设计学具使用时一定要"巧"。如我在教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学具盒中的小直尺,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  相似文献   

4.
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教育部颁布的学具配备目录,我县从2001年秋季开始推广、使用学具(《数学》和《美术》共两科)。通过几年的实践,本人就如何推广应用好学具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一、什么是学具,为什么要用学具所谓学具,就是“实物教材”,是由学生自己使用的助学器具。目前学生使用的学具包括两个方面的来源:一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配备目录,由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统一鉴定和发行的;二是教师组织、学生自制的学具。利用学具进行教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针对我县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教学中必须利用学具进行教学,理由有三点:1.  相似文献   

5.
通过指导学生自制学具,使用学具,挖掘学具的功效,在放眼观察、放手实验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1 利用学具,提高科学认识小学自然教学是学生科技认识上的启蒙教育,这种教育大多结合具体的观察实验进行。教师在努力做好演示实验的同时,还应注重指导学生制作、使用学具来辅助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如教学《燃烧是怎么回事》一课时,如何理解"燃烧就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制取氧气便是解决这个知识点的关键。为此,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程序:先由教师做氧气的实验,以期先入为主。…  相似文献   

6.
发学具,是老师们每天都要遇到的事情,但什么时候将学具发给孩子才合适呢?最近,本人到幼儿园实践锻炼,发现几乎园里的每位教师都是在课前将学具发到小朋友的座位下或桌子上。在教师组织集体活动时,有的孩子便情不自禁地去摸近在手边的学具,教师不得不经常中断教学加以制止(当然,也有些教师对此视而不见,照样我行我素)。有一次,我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件事:那是小班的一节数学课,内容是学习“3的形成”。张老师备课很充分,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启发孩子认识“2个添上1个就是3个”。开始,课上得还算顺利,但有几  相似文献   

7.
郭云霞 《考试周刊》2014,(33):75-75
正一、使用教学具的必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及听课活动中,我们会发现类似情形:教师演示了教具,但效果不怎样;学生也操作学具了,但问题并没有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教具与学具对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有什么意义呢?以及如何利用教具提高教学有效性,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笔者在教育教学中有以下几点思考,并提出具体操作措施。1.使用教具与学具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特点,利用学具促进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还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如讲授对三角形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从  相似文献   

8.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教育部颁布的小学学具配备目录,我区从2001年秋季开始推广应用小学学具,《数学》、《自然》、《美术》共三科。通过近两年来的工作实践,本人就如何推广应用好学具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1什么是学具?为什么要用学具?所谓学具,就是“实物教材”,是由学生自己使用的助学器具。目前学生使用的学具有两个方面的来源:一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配备目录,由省教育装备处统一生产和发行的;二是教师组织学生自制的学具。利用学具进行教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就我区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教学中必须应用学具,理由有三点:①学…  相似文献   

9.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具已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用具。因此,我认为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是城市还是乡村,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都应普遍推广使用学具。用好学具,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学具,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学观。同时,还可通过教师的演示和示范,使学生由被动地看变为主动地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可在操作和讨论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基础知识,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学生使用学具有利于知识…  相似文献   

10.
一、课前准备好教具和学具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初步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特点,教学时可采用直观的方法。为此,需要准备人民币(实物)若干,做为教具;教师可在卡片上写上(或油印)票面值,代替人民币,发给学生做为学具。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学》2009,(7):23-29
一、问题的提出 什么是教学辅导?有专家认为,教学整体上可以分为“备课、上课、作业、评价、辅导”五个环节,辅导是其中的第五个环节,只有这五个环节闭合了,教学才会有效,只有这五个环节的有效性提高了,教学整体有效性才会提高。这种观点很有道理,然而并不完全准确。因为,这一观点把辅导从学生的课前学习、课中学习、课后学习中剥离出来,把辅导与备课、上课、作业、评价割裂开来,带来的问题就是“上课”成为教师按预定计划的个人表演,不需要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辅导是教学的第五个环节,那么也就成为课堂的延伸。  相似文献   

12.
动手操作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有些学生“玩”学具,随意拼拼摆摆;有些学生我行我素,自己摆自己的学具,对教师解充耳不闻;有些学生抢别人的学具……操作效果不是很理想。那么,提升操作效率,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13.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生活经验少 ,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很弱 ,而数学知识一般较抽象。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自己操作学具来摆一摆、分一分、拼一拼等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指导学具操作要注意什么呢 ?结合教学实践 ,笔者谈谈四点认识。一、指导学具操作要注意适时。利用学具辅导学习有很多优越性 ,但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进行恰当的选择 ,不能任意使用。对浅显易懂的教材 ,学…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史学论集》中说:“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由此知之历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于中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历史学科作为中考必考的学科,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但是,在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存在着错误的认识,有些学生包括其家长,就单纯地认为学历史,就是背背记记就可以了;还有些人认为历史课是副科,不应该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花费太多时间,上课听一听就没问题;也有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就是听教师讲故事,其实历史学科并不是像学生和很多家长想象的那么简单,学习历史绝不是像之前那样的学习方法就能学好的。中学历史学科有着深刻的内涵和要求,历史学科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也预示了未来,认真学习历史,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公民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5.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还不够成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结合讲授内容教会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学具。使用学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使用进行探索,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林慧 《广西教育》2014,(29):42-42
正学具操作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思维空间。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学具操作存在着误区,如操作要求不明确,缺乏针对性;急于操作,不在意学生的思维及想法;对课堂生成不予理会等。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在于教师只重视对学具标准件的使用,对学具在课堂操作中的思维含量缺乏认识,使学生成了课堂操作工。为此,笔者做了一次尝试,对标准学具做了加工故意使其"残缺",运用残缺学具的操作给学生预留思维生长的通道,提升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7.
直观性原则是我国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之一,利用学具来辅助教学,就是直观教学的重要途径.而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令教师的教学直观性变得更为重要.鉴于此,学生在展开数学学习时,不至于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学具,不仅能够催生学生的数学学习意愿,还能令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获得更为良好的学习体验,以此增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通常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实际上,教育评估也是教育过程的继续。因为作为教师必须随时了解所用教材、教学方法的效果如何、距离所要达到的目标有多大差距、哪些学生学习吃力、采用什么方法步骤对学生的指导最适宜等等,这些都少不了要动用教育评估技术。就是说,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专生入学知识质量的逐年下降,使中专物理教师的教学感到非常吃力、非常累人。本文就如何处理教与学,克服物理课堂教学的困境作些探讨。一、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整个教学中,首先要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中专生正处于发育时期,本应具有求趣、求知、求动的欲望,这是学生对学习对象力求认识的一种心理特征。然而,入学生的生活经历往往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我们中专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树学生的学习信心。我认为,教师在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辅导、实验等一系列教…  相似文献   

20.
王居正 《山东教育》2000,(13):39-40
数学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决定了学具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好学具,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变教师的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自己操作、讨论、研究的过程中,理解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了解数学思想方法。一、用好学具,加强基础知识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大纲规定的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学具,从具体到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