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上小学二年级的露露生病了,想吃葡萄。于是,妈妈骑自行车到5公里以外的镇上买来葡萄。洗完葡萄后,妈妈随手把散落的一粒放进嘴里吃了。这一幕恰好被露露看到,竟然大哭起来,边哭还边说:"这是我的葡萄,你凭什么吃?"听了孩子的话,妈妈心里十分难过,没想到孩子这么自私。露露这种行为是否属于自私?其实,低幼阶段的儿童心理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具有  相似文献   

2.
一笑 《家教指南》2006,(2):47-48
故事: “宝宝,这个给我吃一点,好不好?”“不给,这是我的。”4岁的宝宝害怕地将所有的巧克力都抱在自己怀里,怕妈妈抢去。妈妈很生气地说:“宝宝,如果这样,下次我不给你买了。”宝宝听到后,干脆坐在地上哭了起来,不停地说:“坏妈妈,抢我的巧克力!”妈妈感到很无奈,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自私。  相似文献   

3.
《红蜻蜓》2023,(11):28-29
<正>同学们在汽车后面玩耍是有危险的,你知道吗?露露是个勤于观察的孩子。快下雨了,露露发现楼下的一辆汽车后面有一群蚂蚁在忙碌着。她欣喜地蹲在汽车后面看起了蚂蚁搬家。就在这时,司机上车了,他从后视镜里没有看到蹲在地上的露露,正准备倒车。这一幕正好被从后面过来的露露妈妈看到,她慌忙跑过去抱起了露露。司机从后视镜里看到露露妈妈和露露后,赶紧把车熄了火,在场的所有人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相似文献   

4.
上小学二年级的露露放暑假了。暑假是露露最快乐的时候,却是露露妈妈最头疼的时候:露露一个人待在家里,既不安全又没人监督她的学习;把她带在身边,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怎么办呢?露露妈妈和其他小朋友的家长~交流,发现大家都为此事犯愁。露露妈妈和其他几位家长商量之后,决定给露露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报个暑期兴趣班,这样既有人管孩子,又可以给孩子补习功课。  相似文献   

5.
溺爱     
张蓉 《小学生》2004,(8):29-29
一天,婶婶带着她的心肝宝贝露露到我家玩,我连忙端出糖果给她吃。她可真够贪心的,抓了一把又一把,而婶婶只是笑着说:“乖孩子,可别吃多了,小心虫子在你牙齿里安家。”只见露露头一歪,眼睛一瞪,冲着婶婶就发火。婶婶不但不生气,反而拍拍露露的头说:“噢,妈妈说错了,你们看我的露露长大了,能训妈妈了。”说完笑得更甜了。我们家人也陪着尴尬地笑了。  相似文献   

6.
葡萄的滋味     
没吃过葡萄的人一定很想尝尝葡萄是什么味道:是甜的,还是酸的?因为我是生长在山旮旯里的孩子,家里又挺穷,所以和其他农村孩子一样,从没有吃过葡萄,因此我一直期待着一次吃葡萄的机会。今天,我不知走了什么“运”,这机会终于来了。早上,当我和孪生妹妹走进妈妈的朋友家时,一看,见妈妈和她的朋友好像在吃些什么东西,好奇心促使我走近了他们,哦,他们在吃——葡  相似文献   

7.
和儿子一起在餐厅里享受了一顿美好的餐点,餐后的水果是一颗颗饱满的葡萄,让人看了忍不住垂涎欲滴。突然,邻桌传来了一阵童声:“妈妈,我要吃葡萄,你赶快剥葡萄给我吃!”回头一看,原来是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大约五岁的孩子在用餐。禁不住孩子再三的央求,年轻妈妈放下了她吃了一半的食物,开始帮孩子剥葡萄。每剥一颗,就送进孩子的嘴里,然后继续剥下一颗;而孩子要做的,就是坐在那里,不断地重复张嘴、咀嚼、吞咽的动作,直到盘子里再也没有紫艳艳的葡萄时,年轻妈妈才终于得以继续她的中餐。我对儿子说:“我以后绝对不做这种事!”因为我认为,单就“剥…  相似文献   

8.
事例——下午,新新妈妈来接新新回家,新新一脸不高兴地告诉妈妈,下午做值日生分苹果时,他把小苹果分给了别人,把大苹果留给了自己,小朋友们都说他不是个好孩子,有好东西只会想到自己。新新委屈地问:“为什么我不能吃最大的苹果呢?”父母不当的话——“这有什么,新新是妈妈的宝贝,当然要吃最大的。走,你要吃什么,妈妈给你买去!”《纲要》链接——新《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大方好客、与人友好相处的品格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目标。目前,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独居独食较多,加之父母的宠爱,易养成孩子惟我独尊的自私心理,因此,培养孩子大方不…  相似文献   

9.
女儿的自私     
<正>妹妹与妹夫外出打工,将两个孩子寄养在我家。太太不乐意,表面上不好说什么,事后竟另眼看待小外甥,还差点把4岁的女儿教"坏"。一天下班回家,女儿拉我到书房悄悄说:妈妈买回三只蛋糕,我们每人一只。同时强调,吃时别让表哥他们看见。  相似文献   

10.
回报母爱     
去年,与孩子们一起学了一篇童话故事<一串葡萄>,课文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狐狸妈妈翻山越岭为饥饿的小狐狸摘来葡萄,路上却遇上猎人,为救小狐狸,她冒死引开猎人.狐狸妈妈死了,而她丢在树下的葡萄却发芽生根了,在若干年后枝繁叶茂,结了串串葡萄,让小狐狸吃到了甜甜的葡萄.面对自己的孩子,狐狸妈妈翻山越岭,再苦再累也不怕;危急时刻,狐狸妈妈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的孩子,即使丢掉性命也不悔.这就是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母爱.当小狐狸吃着香甜的葡萄时,回报母爱只能永远埋在心里了,这个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与愧疚,只是在小狐狸身上.那么,我们呢?  相似文献   

11.
四毛 《现代家教》2000,(5):24-25
前几天,我带着3岁的小侄女月月到一位同事家去玩,刚进门便看见同事的小孩露露正津津有味地啃一块油酥饼。月月看着嘴馋,双眼直勾勾地望着吃饼的露露,同事马上招呼他的孩子:“露露,分一块油酥饼给妹妹吃。”  相似文献   

12.
最近发现班里的孩子挑食得厉害,以前只是告诉老师“不喜欢吃”,而这几天干脆捂着肚子说肚子痛,吃了就会吐,有时严重了还落泪。正巧有天看电视,看到一位妈妈把一些孩子不愿吃的食物当作“敌人”,让孩子大口去“消灭”它们。我看到那孩子很高兴,很开心地帮妈妈消灭了它们。  相似文献   

13.
露露今年3岁,要上幼儿园了,全家人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到幼儿园过集体生活,又能学到不少知识;担忧的是露露的吃饭。露露吃饭是全家人最头疼的一件事,每天做饭都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做出来的饭,好了他能吃上几口,不好连看也不看,一家人哄者劝着也无济于事。入园查体时,医生说露露营养不良,还贫血。露露的奶奶很纳闷,孙子想吃什么,我给他买什么,天天有肉、有蛋,还常吃点营养品。怎么会营养不良呢?开学了,爸爸、妈妈领着露露到幼儿园报到,细心的保健医生看出了他们的困惑,对家长关心的一些问题耐心地作了解答,并介绍了幼儿园里如何合理的安排…  相似文献   

14.
我的孩子今年12岁,上小学6年级,我和爱人都没有兄弟姐妹,奶奶爷爷外公外婆和我们三家就这么一个孩子,对他的疼爱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可是我儿子对所有的爱熟视无睹,以自我为中心。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自私?河北家长李微孩子的自私,除了有本能意识外,主要还跟家长们的误导有关。有些大人们爱逗小孩玩:“宝宝,这个苹果给我吃了。”“宝宝,这个洋娃娃我抱回家啦。”小孩通常会本能地把自己的东西赶紧往身后藏,或者是赶快往自家跑。久而久之,他们的自私心理会越来越强烈,直到有一天连自己的妈妈也不准乱动他手里的东西。有好东西也想不到与别人分享…  相似文献   

15.
露露的妈妈带女儿来咨询。妈妈开门见山地说:“今天下午露露本来有体育课的,可是我不让她上了,因为她几乎每次上体育课都要被老师批评,有的时候还把她拽到队列外面去站着,或者让她脸朝后站着。我也很苦恼,这样对待孩子会很打击她的自尊心。但是想一想,又觉得老  相似文献   

16.
《幼儿教育》2011,(10):18-20
前段时间,《虎妈战歌》一书炙手可热。很多妈妈,尤其是家里有孩子学音乐的家长纷纷拜读.但读了之后心里更加发憷,连虎妈这么强悍的妈妈都没有让女儿露露爱上音乐,她们最后选择了放弃音乐学习。学习古典音乐真的那么艰难,非得在这种硝烟四起的亲子关系中走向放弃吗?  相似文献   

17.
一位8岁孩子问妈妈:"妈妈,什么叫吃苦呀?"妈妈对孩子的这个问题,在回答时进行了一个巧妙的设计.首先,妈妈给孩子准备了一些略带苦味的食物,让孩子来尝尝,孩子吃了一点后马上问:"这是什么味道呀?"妈妈告诉化:"这是食物的苦味呀."孩子似乎有所理解.过了两天,孩子感冒咳嗽了,妈妈没有像过去一样从医生那儿买来止咳糖浆,而是特地准备了一些带苦味的中药水给孩子喝,孩子张口服了一点后忙说:"好苦,我不要吃了."  相似文献   

18.
吃奶糕的孩子仇克豪他们早已脱离了婴儿期、幼儿期,已经进入了小学,升至三、四年级,但他们还在依偎母亲,还想让妈妈抱一抱。“吃奶糕的孩子”,便是一些老师对这样孩子的戏称。营养充足却“发育”不良,生理上长大而心理上幼稚、这大概便是吃奶糕孩子的通病。笨孩子会...  相似文献   

19.
问:我女儿3岁半了,每次看到别人手里拿着好吃的东西,她总是跟人家要着吃,但是自己的东西却舍不得给别人吃。这孩子应该不缺吃的,只要我认为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的食物,我都会给她买。我给她讲了很多分享的故事,希望她能变得大方一点。她现在知道了应该跟别人分享的道理,但是每当要把自己的玩具、食物拿出来的时候,还是很小气。每次从爷爷奶奶家住几天回来就表现得更加以自我为中心,玩的、吃的都要归她或者由她来分配。怎么才能让她不那么自私呢?江苏常州熊晓雅  相似文献   

20.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由于孩子不喜欢吃蛋,母亲为了让孩子多吃蛋,就和孩子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母亲起初的规定是:谁输了就要吃一个蛋。于是孩子在这种好玩的气氛中吃下了蛋,对此,她很是得意。后来孩子每一次吃蛋都要和妈妈玩这个游戏,而且吃蛋时时候也不是那么的情愿。有二天,母亲提出还是进行猜拳的游戏,不过这一次,谁输了就没有蛋吃,只有赢的人才能吃到蛋,结果孩子表现非常的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