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人物专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鲜活的,是有感情的,也是复杂的。他们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他们是相通的,他们都是人,在专访中,落脚点要展现人物的性格,显现人物的人格魅力。电视新闻人物专访通过主持人和人物双方以放松心态、谈话的方式进行真实自然的交流或交锋,扩展新闻事件的思辨空间。对人物命运进行层层的剖析和挖掘、故事化的报道,使电视新闻人物专访获得浓浓的人情味并使围绕新闻人物的事件清晰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改革中,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创办了“北京人物”和“话说北京”等专题节目,现简介如下: “北京人物”“北京人物”节目坚持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核心,热情地宣传首都各条战线的当代人物和历史人物.具体地说就是:1.在四化建设中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特别是在改革中勇于开拓的人物以及对社会有一定影响的各界知名人物.他们过去的成就和现在的贡献,他们的轶闻趣事均可成篇。2.在平凡岗位上干出成绩的“小人物”.他们中,有的人虽然“没名气”,  相似文献   

3.
赵淑萍 《青年记者》2012,(18):15-16
时政新闻中的人物经常是政党、国家、政府的领导人,他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闻人物,他们的身份体现了新闻价值要素的显著性.以新闻价值构成的要素加以分析,显著人物进行的活动往往能引起受众的特别关注,媒体报道的着眼点是以人物的出现为报道主线,报道内容围绕人物的活动展开. 以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的视角进行观察,可以发现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这就是:时政新闻中的人物报道对于构建国家政府领导人物的媒介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海钦 《东南传播》2012,(8):163-165
电视人物栏目的魅力在于通过纪录和讲述一个个人物的真实故事,展示人物的智慧、情怀、胸襟和境界。地方台自办的人物专栏在选择采访对象时,当地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往往是首选,不过他们大多也是本地的知名人士,可能已经被众多媒体报道过,观众对他们也有一定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赋予观众全然一新的视角,如何让采访对象的形象变得立体丰厚,惟有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凸显人物个性,还原人物本真,并用电视独有的表现形式演绎出来,呈现给观众一个个大家熟悉的陌生人,这样的地方台电视人物专栏才有其生存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大量流行于亚洲地区的韩国电视剧里,人物可能没有复杂多变的内心,他们只是类型化的单面人物形象,编剧、导演不需要用性格复合理论来塑造人物,但观众们还是关注剧中人物的命运,观众知道自己要看什么,编剧导演和制片也知道,他们不避其俗,投其所好。  相似文献   

6.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初,诙谐自贺知章,轻薄自祖咏……”提到了十四位具有各色性格以及各种特长的人物,不仅是当时各种特色人物的画廊,而且也是了解唐代社会风气的重要资料。本文对这十四位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特色作了考释,同时也解释了与他们有关的几种诗体。  相似文献   

7.
周亭 《现代传播》2002,(1):83-85
20 0 0年 12月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广播电视人物词典编辑委员会主持编纂的《中国广播电视人物词典》(以下简称《人物词典》)。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广播电视专业人物词典。它记载了 2 0 0 0多位 2 0世纪为创办和发展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披荆斩棘、锐意进取的人物 ,没有他们的艰苦创业、辛勤耕耘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广播电视的枝繁叶茂。《人物词典》的问世 ,不但令后人得以了解他们不凡的经历和业绩 ,而且通过对人物的记载也可以从一个侧面描绘出 2 0世纪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这对广播电视历史的研究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人物词典…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政要人物当然属于超级的新闻人物。他们本身就是一个新闻的富矿,是媒体最大的“卖点”。这种新闻价值是由这些人物身份的极特殊性所决定的。 对于地市级的媒体来说,当地的党政主要领导同样也是这一方的特殊人物,是这个地市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人物。他们的思维、工作方式和态度,甚至于他们的性格对这个地方的作用和影响都是非常大的。他们同样也是地市级媒体所应挖掘的“新闻富矿”。但是当他们出现在地方媒  相似文献   

9.
要塑造一个让读者过目不忘的典型人物不是件容易的事。综观各类媒体对“最美人物”的报道,在尽最大可能还原人物瞬间最美壮举的同时,还对其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入挖掘,零距离走进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甚至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这种全视角报道人物的手法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人物报道,就是以报道新闻人物先进事迹为主,并深刻揭示他们思想境界的一种新闻文体。优秀的人物新闻所再现的特定英雄形象,往往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要使人物报道更加绚丽多彩,需要探求人物报道的多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人物报道是指以报道新闻人物为主要内容的稿件,人物报道讲述在特定环境中有着特定社会行为或生活方式的人的故事.读者对人物报道会很感兴趣,他们可以从人物报道中得到相关的借鉴、启示、提醒和教益.  相似文献   

12.
描绘主人公的生活细节,是西方记者撰写“人物专稿”的拿手戏。他们有披露某个名人的轶事或其私生活,便能把自己不喜欢的人物搞臭的歪点子——这不足取;他们也有表现某个名人的日常琐事,便能为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增色的真功夫——这可借鉴。我们有些同志在采写人物通讯时,往往把有助于表现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生活细节,视为“小事一端”,忽略不“记”。结果,不能让读者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新闻报道范畴内,“百姓”、“民生”、“人性化”等成为最被大众关注的话题,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都相继推出最贴近广大受众的人物报道模式——“百姓故事”。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成为报纸人物专访版面的主角。这些百姓人物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典型人物、先进模范,他们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很平凡,也许在他们的身上,广大读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相似文献   

14.
景晓黎 《视听》2016,(12):143-144
人物新闻是以写人物为主的一种消息。广播媒体对影响较大的先进人物,通常会先报道新闻人物,紧接着围绕人物进行追踪挖掘,做好人物新闻的专题报道。一篇优秀的人物新闻专题应该有温度有灵魂,这就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要善于挖掘讲好新闻故事的力量,提高受众对人物新闻专题报道的兴趣,让他们可以从人物新闻的报道中得到相关的借鉴、启示、提醒和教益,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更具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大人物、知名人物、重要人物、特殊人物等去世,这也是新闻,一般说没有什么争议。但是,他们逝世何时公开报道?做法却不尽相同。我认为,应该死后即报。其消息可云:某人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于某地去世。因为,这是  相似文献   

16.
对各种写作者而言,文学家在创作过程中似乎拥有更多的自由:他们不仅司以凭想象安排生活场面,创造故事情节,而且可以虚构出一个个人物来。然而,这种自由是有限度的。许多作家在谈到自己创作过程中的甘苦时曾表示,他们的创作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譬如在塑造人物时,就受到自己笔下人物的限制,以致于常常不得不“跟着人物走”。——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在谈到自己的小说  相似文献   

17.
朱瑛 《视听纵横》2009,(6):111-113
在电视人物报道中,除了对人物的客观介绍外,让人物自身出来讲一讲,不仅能真实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特征和现场氛围,使观众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而且也能使报道的结构更加丰富,报道的形式更加生动活泼。因此,人物同期声作为人物类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电视工作者所重视,被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所采用。那么,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图书馆传记词典在仔细调查和研究原始传记资料的基础上,收录了302位杰出的巳故图书馆学家。他们被誊为美国图书馆史上卓有成就的重要人物。凡是那些对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及他们的生平事迹都被收进了选本传记词典,他们的工作曾极大地影响了美国图书馆的服务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非典型人物是相对典型人物而言的。所谓典型人物,指的是那些表现非常突出的人物。而非典型人物,往往不怎么起眼。但不管是典型人物还是非典型人物,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就非典型人物而言,只要抓住了其身上的闪光点,同样可以写出具有影响力的报道来。这些年,笔者有意在非典型人物报道上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并屡有收获。  相似文献   

20.
黄宁 《声屏世界》2006,(10):8-10
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活跃在我们面前的人物,不仅仅是那些政治家、演艺明星、体坛明星等名人,还包括一些在某个学术领域具有话语权的知识分子。 这样的人物,不再纯粹地从事学术研究,他们走到台前,通过各种传媒,特别是电视媒介不断地为人们所熟知。媒介除了传播他们的专业知识外,还将他们的整体形象传播给了受众,使得这些原本远离大众视野的人物,清清楚楚地呈现在了受众眼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