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饶鉴  刘亚进 《考试周刊》2013,(25):29-30
任何对人物的认知,都应该是建立在特定的人性认识基础之上的。中西方不同的人性假定,催生了不同的政治人物报道视角和报道效果。西方政治人物的报道理念是建立在"人性本恶论"基础之上的,因而报道更加注重对政治人物的监督;而中国的政治人物报道理念则是建立在"人性本善论"基础之上的,因而更加注重对政治人物的宣扬。本文从人性论入手,深入解读中西方政治人物报道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当前以党报为主的主流媒体人物报道存在等同于典型报道,丧失应有的客观、公正立场及新闻伦理等现象,而在新闻专业主义指导下采写人物报道,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人物报道中的缺陷描写类型一些人物报道(包括人物速写、人物通讯、消息等),其中有不少涉及到人物缺陷的描写,非但没有影响人物的先进性,没有掩盖人物的美好的方面,没有损害人物,反而使记者笔下的人物更有个性,更富有趣味性、生动性,因而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人物报道中的  相似文献   

4.
蒲华 《文教资料》2008,(18):132-134
在<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的教学中,教师面临着诸多困惑:如何处理多而杂的人物活动?如何选择至今仍然争论激烈的评价范式?对此本文提出一些务实的解决之道:以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模块立意来指导教学实践,提出以人物活动所处的时代背景为依据,选择典型事件来评说出人物的时代性和对同时代的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提出通过细节教学,把人物"说"得鲜活生动,把人物"评"出个性与智慧,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相似文献   

5.
科技人物报道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宣传科学方法以及正确引导舆论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但科技人物报道很容易学术化,很难引起受众兴趣。抓住受众的求真心理、求新心理、求知心理、求近心理,有助于使科技人物报道活起来。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方式,典型报道的意义就在于其鲜明的时代性,从而使报道中的典型深入人心,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以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为例,典型人物的时代性反映出社会的主旋律和时代主题,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7.
从今天的眼光看,元杂剧的人物构成与设置,显然不当之处甚多;如果跟西方传统戏剧相比.某些问题还格外突出.总的来说,元杂剧的人物构成复杂多样,并带有明显的市民性;人物设置则比较自由、随意,不讲究一定的规范.  相似文献   

8.
树立、宣传英模人物,是我们党传统的工作方法。大力宣传英模人物是新闻媒体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唱响主旋律的重要内容。站在历史与时代的高度,紧密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现实,用历史的眼光进行审视,探讨英模人物通讯发展演变脉络及走向,总结经验、得失,这对改进并完善英模人物通讯写作模式,增强传播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引导功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教授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运用“以事系人,以人察史”的历史人物教学,是引导学生走进历史,并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这种历史人物教学,指的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典型的历史人物及其精彩史料,串领起教学重点,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因具有趣味性、易懂性而颇受中学生的青睐。一、历史人物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中,有精忠报国的爱国者,如岳飞、文天祥;有富于正义的不屈之士,如魏征、司马迁;有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家,如秦始皇、汉武帝;有发明创造为人类造福的科学家,如毕升、李时珍;有独…  相似文献   

10.
陈兆明 《教师》2013,(24):116-116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写记人一类的文章时要有意识地打造精美细节,用细节激活笔下的人物。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选择典型细节,表现人物个性;使用相同细节,强化人物个性;选取不同角度,丰满人物个性;运用动态细节,凸现人物个性。  相似文献   

11.
<正> 与《儒林外史》的反思历史,揭示时代的文化心态,探索民族性格走向主题相适应,吴敬梓在人物设置、刻画上,不是以塑造典型的个体形象取胜,而是以众多个体交汇的群体形象见长;不是以纵贯全书的主宾人物关系架设人物系统,而是以不断现隐的人物交替构建群体人流。这样的人物系统不仅较全面地展示出科举制度给整个社会带来的种种异化的世态外相;而且较好地传导出科举制度给各个社会阶层带来了怎样的心理流向,怎么牵动整个社会的心灵律动,也富有哲理地启示人们:从各阶层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2.
当今典型越来越多,影响却是日渐式微。大部分典型的感人事迹会随着媒体报道热潮的冷却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脑海。像雷锋、焦裕禄、张海迪这样能在受众心中化为永恒典型的人物已是屈指可数。作为传媒人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拥有了先进的传播技术,而传播效果反倒不如几十年前呢?造成典型不典型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才能使典型报道更典型呢?本文分析了典型人物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小说叙事中的人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心理性"人物观着眼于人物的心理可信性,"功能性"人物观侧重于人物在情节中的作用."心理性"人物观着重分析了福斯特的"扁形人物"和"浑圆人物","功能性"人物观着重分析了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人物观,"心理性"人物观和"功能性"人物观都表明叙事人物身上含有叙事主体的某种评价态度.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文学人物心理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在文学人物的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着虚构人物以假为真,心理学方法机械横移的错误做法。研究者把美学意义上的典型形象,当作病理学意义上的精神病人,移用精神分析方法,臆测人物的无意识动机,诊断人物的心理病症,探寻人物命运的生理心理病源,等等。研究者大多因不满于以往典型人物研究中的庸俗社会学而转向现代心理学。但是,无视典型人物的美学本质和社会内涵,套用精神分析学的做法,实质上从庸俗社会学走向了庸俗心理学。  相似文献   

15.
文学表现对象从官绅降至平民是社会的进步,小说从叙述情节、表现人物到注意人物内心世界,刻划人物心理,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我国古典小说对人物心理的艺术处理有直接表现、间接表现、“空白”潜蕴等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学表现对象从官绅降至平民是社会的进步,小说从叙述情节,表现人物到注意人物内心世界,刻划人物心理,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我国古典小说对人物心理的艺术处理有直接表现,间接表现、“空白”潜蕴等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一篇典型报道的创业故事、人物精神、企业文化和奉献社会等方面的挖掘剖析,深刻揭示了典型的社会价值。深入探讨了典型报道的时代性、针对性、思想性在大众传播中的重要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塑造人物的巨匠。他笔下的“扁平人物”栩栩如生,独具特色,众多形象已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他创造出来的“狄更斯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9.
典型是中国古代人物品评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尚典型”与“称典型”从两方面构建了“典型”人物与传统历史及现实未来的关系。唐以后人物品评中典型批评的盛行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对遵礼守法及道德规范的高度重视,“典型”人物身上往往呈现出古风古韵。“典型”人物亦颇具老成之品性,以中正、七十“不逾矩”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物典型批评还往往与“清风”连用,“典型”人物无论从外形还是从骨髓里都透出清明的风貌,体现了善与美的统一。传统诗文中还有不少将饮酒与“典型”联系起来的语句,形成了一个脱俗率性的“饮者典型”的文学母题。  相似文献   

20.
巴尔扎克的辉煌艺术的最高顶点,是他的人物塑造。巴尔扎克大大开拓并丰富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提供了从肖像描写到内心刻划、从描写人物的环境到展示人物言行的全面的艺术经验,使得在小说中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