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银花 《考试周刊》2013,(33):34-34
<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全套教材中,共选了李白的三首古乐府诗。一篇是必修三上的《蜀道难》,另两篇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将进酒》,都编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我把这三篇体式相同(都是乐府诗)的课文放在一起让学生学习。目的是学生能更深切地感受李白的诗风,进而认识李白的个性,掌握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举一反三,最终学生自己能解读李白的其他诗篇。  相似文献   

2.
《李白——诗歌及其内在心象》一书谈到李白《送内寻庐山道士李腾空》一诗时,松浦先生又写道: 这里的“内”,由于李白一生中结过三次或四次婚,到底指哪个时期的妻子,目前还没有考证清楚。一般都认为,是李白晚年之妻宋氏。松浦先生说没有考证清楚,是出于谨慎,但又说“一般都认为”是“宋氏”,却是一个极大的疏漏。李白“终娶于宋”一说,源于魏颢《李翰林集序》:“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魏颢这篇序文,钩章棘句,夺误颇  相似文献   

3.
春日忆李白(唐)杜甫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瘐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题解] 杜甫与李白有很深的友谊。杜甫有多首反映怀念、思念李白的诗作,如《梦李白》、《天末怀李白》等,本诗即是一首这样的诗。[注释] 白也:白,李白。也,副词,表感叹。 瘐开府:庚信,字子山,南北朝时诗人。因曾任北周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世称庚开府。 鲍参军:鲍照,字明远,南朝诗人,因曾任临海王刘子顼(音xu)参军,故称的参军。 重与细论文:可参考陶渊明诗:“奇文共欣赏。疑义…  相似文献   

4.
《梁甫吟》是李白诗歌中的一篇重要作品。诗人运用大量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融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了这样一首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浪漫主义的诗篇。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前代的研究家均以为作于天宝初年李白遭谗去朝以后,今人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亦系此诗于天宝九载(750)。但是,仔细揣摸这首诗的意旨,尤其是把它和李白去朝以后的其他一些诗作加以对比,就会发现一个问题:这首诗在色调上和其他诗有着明显的差别,其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情绪也与其他诗迥然不同,本文拟就这一问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为江西诗派鼻祖,以宗杜为主,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李白的喜爱和欣赏,他是宋代诗人中学习李白较为突出的一位,其今存的诗、词、文中歌咏或评说李白的材料多达22条,其中词1首,诗5首,文16篇。书法家、诗人、学者身份的黄庭坚对李白的接受和继承,在整个宋代李白接受史上具有较为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白文见于《全唐文》的共计 66篇。大致表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咏物抒情 ,二是干谒求功 ,三是纪游赠别 ,四是歌功颂德。内容上 ,李白的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即喜欢谈“道”。李白的文主要有雄奇豪放与清新婉约两种基本风格 ,其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自身经历的影响 ,其次是辞章的安排 ,再次是意象的运用 ,最后是继承与创新。本文既是对李白文章内容与艺术两方面的总结与梳理 ,也是对其文章的一次鉴赏  相似文献   

7.
历来研究李白的学者,或对李白功夫置之不论;或一带而过,不作深究。而常人之于李白功夫这一观念,往往是印象式获取,未免武断,或推至有唐一代剑术第二的位置;或以为其捆风,予以谤嗤。尚未有较为系统地剖解。本系列论文对有关李白功夫的材料进行全面梳理,旨在探求李白是功夫高手的可能性元素。这虽非李白研究的热点问题,但也可填补李白研究的一项空白;又或可完成大众对李白功夫印象式观念的纠偏。本篇是李白功夫系列论文的第一篇,通过对李白"两"位师父的探讨,以及其与两位师父事实上的关系,来分析其是功夫高手的可能性元素。  相似文献   

8.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天宝三载 ,李白因受权贵排挤 ,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结束了他短短三个年头的供奉翰林的生活。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 ,李白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第二年他离别东鲁家园 ,准备南游吴越 ,临别时写下这首诗。所以诗又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诗的主体部分写的全是梦境 ,展现的是一幅幅瑰丽变幻的神仙世界 :海日升空、天鸡高唱、熊咆龙吟、群仙盛会……有人说 ,这是一首记梦诗抑或游仙诗 ,那么应当怎样看待李白的仙道观呢 ?李白生活的时代正是唐代道教发…  相似文献   

9.
小岛 《小学生导读》2014,(10):16-17
正从小到大,我们读过、背过许多李白的诗,也都知道李白的《秋浦歌》,其中那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更是人人耳熟能详。《秋浦歌》是写给秋浦河的。你知道李白有多宠爱这条河吗?从唐天宝八载到上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49年到761年这13年间,李白曾5次到过秋浦河,泛舟河上,留下40多首诗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秋浦歌》十七首。中国的文学史上,还没有哪一条河享受过诗仙李白这样的宠爱,这条河是李白留下诗歌最多的河,是一条流淌着诗的河。  相似文献   

10.
陆廷香  唐渠 《海外英语》2012,(18):162-164
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依据,从链接与连贯、逻辑—语义关系这两个方面对唐代诗人李白的《春思》及其英译文进行语篇对比分析。通过对比,链接上,汉语语篇比较隐晦,英语语篇比较明晰;逻辑-语义关系上,英语语篇较紧密。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关理论在汉英语篇对比分析上是合理性的。  相似文献   

11.
课本里一篇篇文质兼关的诗文是我们赖以雕琢学生粗糙的心灵的工具,笔者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为例,试图探索这一实践过程的可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古往今来,在李白的出仕问题上,都一致认为:诗人李白一生中只有两次出仕,那就是天宝元年(741)被召入京,任供奉翰林的长安三年和天宝十四载(755)参加永王璘幕府而获罪入狱、流放夜郎。据近来发现和考证,我们认为:诗人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蜀前的青少年时代,在其家乡彰明县尚有一次出仕,这就是诗人李白的首次出仕。  相似文献   

13.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南游吴越告别东鲁诸公时写的一首留别诗。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它意境雄伟,形象多彩,手法新奇,是一篇体现李白浪漫诗风的重要作品。我在讲授时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现实的反抗,是他不事权贵、傲岸不屈的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进而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在指导阅读时,我先让学生理出文章的思路:入梦缘由—梦游天姥—梦中仙境—梦醒时分—梦后感慨。然后提出6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  相似文献   

14.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多次来往鄂州,并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文。可是,历史上的江夏、武昌、鄂州,与今武汉市武昌区这一地名曾多次易置和重叠,以致今之读者、诠释者多将其地望混淆,难免张冠李戴。该文意在重新检索,将李白作于鄂州的8篇诗文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5.
正李白,我们人人都熟悉的唐代大诗人,但实际上,李白在我们心目中只是一个概念化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可从《疯狂,梦境和艺术世界的相同与相异》这篇文章中,我们读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实在"的李白。这篇文章是李长之的著作《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  相似文献   

16.
康靖宇 《成才之路》2012,(15):99-I0019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名倾天下的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最早称“巴陵城楼”为“岳阳楼”的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李白一生曾六登岳阳楼,最后一次到岳阳楼,有个过路人在岳阳楼的墙壁上留下了三个字:一、虫、二。众人不解其意。等到李白来时,人们就向他请教。李白沉思良久道:“这是仙人留下的一副对联。‘一’指水天一色;‘虫、二’便是风月无边”。人们叹服,并请李白留下墨宝。李白欣然命笔,写下“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八个大字。如今,这副对联刻成雕屏,悬挂在岳阳楼三楼主门。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壮美而神奇的单元。 从“诗仙”李白到“诗豪”刘禹锡,从桂林山水到金华龙洞,我们在一篇篇美丽诗文的带领下,犹如走进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这篇诗话,再现了这首名诗产生的过程,阐释了诗歌的丰富内涵,表达了李盂亲如手足的情谊,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感真挚、意境高远、诗意浓郁的散史。  相似文献   

19.
如果从1984年在李白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李白学术讨论会上宣读的《〈蜀道难〉探索》算起,并将《李白史迹考索》中的几篇论文一并计入,那么迄今为止,王辉斌在12年的时间里,共在全国13个省市的28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研究李白的论文整50篇.在这28种研究成果的载体中,既有专业性的《中国李白研究》、《李白研究论丛》、《文学遗产》、《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等,又有如《天府新论》、《中州学刊》、《社会科学研究》之类的综合性社科刊物,而更多则为如《四川师大学报》、《齐鲁学刊》这样的一些高校文科学报.仅此,  相似文献   

20.
《大鹏赋》是李白超越有限的精神图腾,他在大鹏的现象中寄寓了自己的自由理想。这篇赋受庄子《逍遥游》的影响明显。但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一为哲学论文,一为文学作品;大鹏不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为李白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