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记者》2014,(1):92
为推动时尚传播研究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科的建设发展,探讨创新研究方法与理论视野,东华大学时尚传播研究中心拟于2014年4月18日-20日在上海举办"时尚传播与社会发展国际论坛"。本论坛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东华大学承办的  相似文献   

2.
今年年内 ,我国近现代新闻事业的发祥地上海将出现一个高规格、高质量的传媒论坛。前不久 ,2002首届上海传媒高峰论坛组委会成立 ,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据悉 ,首届上海传媒高峰论坛由上海市记协、市新闻学会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主办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和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共同协办 ,上海易扬文化传播咨询有限公司承办。论坛的主题是 :中国入世与传媒经营创新。最近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2002首届上海传媒高峰论坛组委会名誉主任王仲伟就论坛的有关事宜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问 :为什么上海…  相似文献   

3.
谢明 《新闻界》2015,(3):40-42
<正>2014年10月27日,第三届中国人际传播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主题是:"跨学科视角:新媒介语境下的人际传播研究"。这次论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召集并筹备,受到中国传播学会资助,以第十二届中国传播学大会分论坛的形式召开的。2010年10月23日,得到中国传播学会的大力支持,中国传播学会人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在南京大学创立。目前,该委员会有来自全国重点高校和科研  相似文献   

4.
4月22日,来自海内外的新闻传播学者在历史文化名城河北保定汇聚一堂,共同庆贺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分会(简称中国传播学会)成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冷溶到会并讲话。他说,中国传播学会要深化新闻传播学研究体制改革,整合研究力量,优化新闻传播学资源配置,进一步繁荣发展新闻传播学。  相似文献   

5.
2月27日上午,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新闻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上海市记协联合召开上海主要新闻单位中青年骨干座谈会,围绕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这一主题,结合各自的学习体会和新闻实践,进行座  相似文献   

6.
新闻传播的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建文 《当代传播》2002,1(6):12-14
当人们提出要从政治学或社会学乃至经济学的角度来审视新闻传播时,一般不会引起异议;但是,如果提出要从美学角度来审视新闻传播,情况就不同了。那些持异议者会认为:“新闻的本质特征是真实性,不涉及美与不美的问题。”“如果引入‘美’的范畴来为新闻传播导向,岂不变成粉饰现实,美化客体,搞虚假报道吗?” 上述情况说明了:新闻传播的内涵从整体上说十分丰富,在对它进行深入思考时,可以也应该引入相关学科的不同的学理;新闻传播的内涵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之间的联系比较频繁、比较显豁,也比较容易从学理上把握。至于新闻传播与美学的联系则是内在的,对它的认识是需要用学理的逻辑加以透析的。因此,不仅那些不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的受众在接受具有美的内蕴的新闻传播时,对其中的审美因素难于辨析和认知,不排除会有某些情感的触动,但难于从美学的角度说清楚,即使一些业内人士亦如此。  相似文献   

7.
新军事变革背景下军事新闻传播研究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 《新闻界》2007,(1):60-61
童兵教授对军事新闻学做过这样的论述“如果说新闻学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普遍规律的一门科学,那么,军事新闻学则是一门专门研究军事新闻传播现象、军事新闻传播事业及其特殊规律的新闻学分支学科,即为新闻学的一个子学科,是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新闻美学是新闻学和美学的统一,其最终体现在新闻作品中。近些年来,随着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媒体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压力,媒体亟须从新闻采编层面出发,探寻新闻作品内在美与外在美高度统一的有效路径,提升新闻的感染力、传播力与影响力,主动适应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与传播格局的变化。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新闻美学价值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当下新闻美学价值体现的新特征,并分析新闻美学价值在新闻采编中体现的意义,最后对新闻美学价值在新闻采编中体现的有效路径进行探索,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6月12日举行“改进突发事件报道 研讨会”。全市主要媒体负责人和记者代表总结、交流了上海媒体在“抗击非典”和“伊拉克战争”等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得失,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上海市各新闻单位代表近百人出席了研讨会。 研讨会交流了贯彻实施《关于做好本市突发事件报道的若干意见》的思路和方  相似文献   

10.
1990年11月27日,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记者、新闻史学家、新闻教育家戈公振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由上海市新闻学会、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市政协文化委员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市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和上海市图书馆共同主办的“纪念戈公振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于12月1日在上海市政协举行。参加这次纪念活动的,有全国记协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赵超构,全国新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新闻学会会长马达,上海市新闻学会副会长、市政协文化委员会副主任邹凡扬,上海市新闻学会副会长徐学明、张林,上海市记协副主席陈念云、宋军、秘书长张锦棠,上海市委宣传部报刊处处长柴之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丁淦林,复旦大学教授余家宏、舒宗侨,老新闻工作者陆治、杜绍文,江苏新闻学会秘书长张(氵圣)德,以及上海新闻界、文化界150余人。纪念会由马达同志主持。戈公振先生的侄子、著名翻译家戈宝权专程赶来,参加了纪念会;戈先生之子戈宝树,以及老新闻工作者马荫良提交了书面发言;全国政协常委周巍峙同志为会议发来了纪念词。本刊编辑部也参加了这次纪念活动。会后,约请上海新闻学会整理出部分同志的发言。限于刊物篇幅,本刊发表时做了删节。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2011,(11):158
2011年10月22日,由中国传播学会、中国传播学会组织传播专业委员会和西北大学联合主办,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组织传播学论坛"在西安隆重召开。中国传播学会秘书长杨瑞明、中国传播学会组织传播专业委员会会长胡河宁、中国科技大学科技  相似文献   

12.
《新闻实践》2009,(12):67-67
上海文广在全国广电系统内率先实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制方案是将上海文广分拆为"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东方传媒"。 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更名为上海广播电视台,继续实行上海文广现有的事业体制,由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上海市文广局实行行政管理。上海文广的播出资源和涉及“新闻制作”的部门,包括节目编审委员会、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由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与红河学院共同主办,红河学院人文学院承办的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论坛于12月4日在红河学院隆重举行。红河学院党委书记陈永明、副院长安学斌和人文学院张平海院长,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钟进文教授、研究委员会名誉会长白润生和副会长白  相似文献   

14.
在当下新闻传播多元化的时代,新闻传播机制已成为人类生态平衡的子系统。本文从政治、文化、教育与行业这四个方面探讨在人类生态系统中如何进行新闻传播机制的创新,以求利于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新闻传播机制的长效运转。  相似文献   

15.
2012年5月12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会主办,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清华-网易未来媒体研究中心协办的"全媒体时代国际新闻传播教育创新论坛"的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召开。论坛邀请了来自海内外学术界和媒体业界的60多位院长、总编等嘉宾,就国际新闻传播教育中的"全球模式"与  相似文献   

16.
陈璟 《新闻知识》2007,(9):24-25
一、新闻编译的跨文化交际学解释 国际新闻传播是跨越国界的新闻传播活动,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特性。国际新闻编译是一种特殊的新闻信息传播,因为它和翻译行为联系在了一起。同时,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本转换,因为它和新闻活动密切相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刘玉 《青年记者》2007,(22):68-69
作为以传播信息、"监测环境"为职志的大众传媒,对灾难信息的传播是其应有之义。然而,或囿于观念、或囿于利益,当下灾难新闻传播与传媒所要担当的社会职责差距尚远。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搞好灾难新闻传播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基于框架理论下,新闻传播需要对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进行较好的把握,从而保证新闻传播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新闻传播框架理论在当下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这一理论在新闻传播当中应用较为普遍,在框架理论影响下,新闻传播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多元化的发展特征。在基于框架理论下,对新闻传播问题研究过程中,本文从社会学和心理学框架理论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新闻传播日后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0月21日至22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东方卫视、美国杜克大学中国媒体与传播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国电视英语新闻20周年论坛——暨首届全球新闻与传播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次研讨会展示了在全球传播时代,中国对外传播的实力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军事记者》2004,(8):31-31
刘徐州报道:“当代中国传媒与法律论坛”近日在京举行。该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和中国法治新闻杂志社共同主办,汇聚法律与传媒领域的专家学者,探讨法制新闻的传播规律,分析新闻传播在司法审判领域遇到的各种问题,意在促进法制新闻学术研究的繁荣和提高法制新闻的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