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辽宁省开展特色普通高中建设情况调查得知,辽宁省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是关注优势项目的凝练;二是重视校本课程开发;三是加强特色教师建设;四是形成特色学校文化;五是强化管理机制建设。但一些普通高中的特色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较为成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针对存在的问题,要继续加大培训指导,提高认识;加强引导,凝练特色;增加投入,保障资金;扩大开放,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制度建设,注重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2.
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职院校只有突出办学特色,才能取得不断发展。在创建办学特色的过程中,一是要突出服务意识。办出专业特色;二是要坚持就业为导向,体现人才特色;三是要因地制宜,探索办学模式特色;四是要树立人才强校观念打造师资特色;五是要发掘人文资源,突出思想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3.
对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办学特色就是推动发展的竞争优势。我们办学十年,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基本思路和做法如下:一是“助残扶弱”铸特色;二是坚持发展树特色;三是狠抓教学出特色;四是紧跟市场创特色;五是诚信办学扬特色。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其语言特色对教学效果的意义十分重要。历史教学的语言特色应该有五个方面,历史特色;通俗易懂,浅显明白;语言直观;具有启发性;符合学生的心理节奏。  相似文献   

5.
办学特色是推动民办高校发展的竞争优势,仰恩大学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经验:一是科学定位;二是重在建设;三是创新管理;四是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6.
大力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学校特色建设中采取哪些有效策略展开阐述,为学校特色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方法与途径。重点阐述了三大策略,梳理特色资源,凸显新的增长点;培育特色文化,为特色建设助力;培育特色队伍,为特色建设打造磁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引领中国都市文化潮流并具有特色的地区主要有: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它们被称为“海派文化”;津京地区,它们被称为“津京文化”;香港及其周边的广东地区,它们被称为“港派文化”。在这三种文化的孕育下,中国20世纪通俗小说此起彼伏地形成了三大波段,形成了海派、津派和港派小说。这三派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各有自己的特色。文章认为尽管这三派小说的特色是多方面的,其总体特色应该是:海派小说完成了通俗小说的市场转型;津派小说构筑了通俗小说的地域特色;港派小说有着更多的现代国际视野。在这三派通俗小说的共同打造下,中国通俗小说进行了现代性的改造,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型的通俗小说。  相似文献   

8.
近代湖南私立学校,无论是从师资力量、办学设施还是办学特色方面,都代表了近代湖南学校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一是师资力量完备,办学设施完善;二是始终站在湖南教育近代化进程的教前列;三是办学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观。在总结历史教训和分析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形成了坚定不移的开放态度;在总结各国对外开放的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开放原则;在继承发展毛泽东对外开放观的前提下,形成了灵活全面的开放策略。邓小平对外开放观,具有坚定自主灵活的特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对办学特色几个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办学特色是近几年来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中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追求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办学趋势。我国大批特色学校的实践证明:学校进行特色建设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克服教育上的某些弊端;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满足社会发展对多种人才的需求;有利于学校扬长补短,启动活力,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有利于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建设。本文试对办学特色研究中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办学特色的概念我们可以对办学特色概念作如下规定:办学特色是学校…  相似文献   

11.
近年在文坛上兴起的辞赋创作热,体现了文学创作的古典主义倾向。然当代辞赋创作尚处草创时期,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辞赋作者要发挥辞赋“润色鸿业”、“体物写志”等多方面的功能价值;在题材上,注重传统题材的重写与新题材的开拓;应以诗人之赋代辞人之赋,彰显辞赋创作的主体意识;在不违背赋体基本规范的原则下,不断创新当代赋体形式;辞赋作者还应不断加强学养,树立良好的文德与文风。  相似文献   

12.
盛唐时期,诗歌创作空前繁荣而诗歌理论却颇为沉寂,理论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创作实践。其原因在于:诸多重要的诗学理论已于初唐时期得到了深入的探讨,其观点和主张也多为盛唐诗人所认同;因为时代的熏染,盛唐士人大多过着心性放达的诗化生活,他们将主要精力投放到了与自由心性更为契合的诗歌创作上,而不愿意去进行纯理性的思考;盛唐时期确立的“诗赋取士”的定制,使士子大多热心于“实战”的演练,相比之下较为轻视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丁玲起起落落的一生及其文学创作历程,女性意识贯穿其创作始终,并在其作品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丁玲的创作经历了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其女性意识所展现的特点也不同:早期创作中女性意识逐渐形成;加入左联后创作中女性意识逐渐模糊:延安时期创作中女性意识展现为收敛与再次凸显、深化;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创作中女性意识发生异变乃至最终消失。造成丁玲作品中女性意识沉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需要结合丁玲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进行深入探究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Sacred teaching takes many forms across religious traditions, focusing on creation and sacramentality in Christianity, God’s nature and creation of human beings in Judaism, and spiritual and social practices in both. At the heart of Jewish, Muslim, and Christian traditions are accents on the sacredness of life, creation in the image of God, and human dignity.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three traditions to discover textures of sacrality and practices of sacr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Can such teaching be revolutionary in divided contexts? The paper proposes an approach to sacred, revolutionary teaching to foster compassion, openness, humility, and hope.  相似文献   

15.
从本性的纯真情感、等待的执著情感、对爱的绝望情感到世俗的复杂情感,分析了张洁小说创作的心路情感历程。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到《他有什么病》,可以明显地体会到张洁小说创作的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16.
金融创新是银行提升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金融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取胜。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当前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金融创新的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我国金融创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动静结合作为我国古诗词创作常用的传统艺术创作方法,它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以静衬动、以动衬静、以动衬动、动静互衬四种,被我国古代诗人在其作品中广泛而巧妙地运用,创作出了"妙合无垠"的艺术境界及艺术审美效果,充分体现出动静结合手法绝妙的艺术表现力,因此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成为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必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游子文学创作体现出海外游子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时期,游子文学的创作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色彩,其早期的创作全面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转型期中国文学传统渐渐式微,但海外游子文学创作始终没有与中国文学传统决绝。  相似文献   

19.
中外学术界对鲧、禹传说性质的认定,经历了一个由传说到历史、由历史到神话、再由洪水神话到创世神话三个阶段的认知过程。将鲧、禹神话认定为创世神话并进行研究是最近半个世纪的事情。大林太良、叶舒宪、胡万川等人的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他们都将鲧、禹神话认定为陆地潜水型创世神话。笔者先前也将其认定为世界父母型创世神话,现在看来,这些观点都有重新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四川当代彝族汉语诗歌的创作经历了从建立到发展再到繁荣的时期,有人数众多的作家队伍,他们的汉语诗歌创作成为我国多民族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各个创作时期的特点,选择了吴琪拉达、吉狄马加、阿库乌雾三位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来作为个案分析,力求展现诗人们所代表的那一时期的诗歌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