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法学教育传统、课程设置、师资、生源等各方面看,我国的大学法学教育更接近大陆法系国家的大学法学教育.结合现在的法学教育实际,我国本科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为通识教育.法学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应从合并专业、实施双学位制、改革学制、更新课程、限制研究生数量入手,从而真正实现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发展,要求对其培养目标再分析,并对课程设置体系进行调整,以促进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我国现行法学教育模式中的学校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作出检视的基础上,提出依培养对象的层次设定培养目标、设置核心课程和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我国现行法学教育模式中的学校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作出检视的基础上,提出依培养对象的层次设定培养目标、设置核心课程和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5.
栾爽 《考试周刊》2012,(58):16-17
司法考试的确立,是对各高校法学办学质量的一个认证,同时也为我国的法学教育改革作出了某种昭示。大学法学教育本身尚存在的缺陷和司法考试的影响成为大学法学教育改革的契机。改革应从以下方面展开:确立职业教育的法学战略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是法律人才的培养基地,我国高校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尚待改革和创新.基于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其教育模式的改革应包括: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加入法学本科培养目标体系: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法学教育的始终;探索新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模式;加强法律诊所教育在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各行各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必须进行针对性的改革与调整。高等法学教育应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改革考试制度,从而更多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8.
应为与难为:21世纪我国大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经济时代多元化与个性化的需求对我国现有的“专才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出了挑战,人才培养的变革最终将落实到大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上。我国现有的大学课程体系明显存在着专业设置权游离于大学之外、培养目标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尚未落到实处、课程设置过于专业化和缺乏通识性等弊端。21世纪我国大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出路在于实现专业教育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的融合和专业设置权的回归,注重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美国法学教育八大特征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考察当代美国法学教育的前提下,可以概括出美国法学教育在行业管理、培养目标、学位设置、师资队伍、学生素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外活动等八个方面的一些主要特征,应当结合我国法学教育的实际.借鉴美国的一些经验改进我国的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15,(5):118-122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与我国华中科技大学在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上各具特色。以两所大学具有代表性的机械工程专业为切入点,分析两所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内容。比较中英工科类大学在机械工程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培养目标、实践目的以及教学形式上的异同,给我国工科类地方性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在学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培养手段和培养体制等方面的不足。针对这一问题,高等院校法学教学改革应当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等方面寻找对策,期望能够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职工学校要在法学知识创新与法学教育创新方面不断改革与探索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实用原则,要在教学计划的设置、课程的开设上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有意识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对大学法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法学本科教育应注重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具有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传统法学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也成为大学法学教育改革的契机。信息技术在全球法学教育资源共享、法学课程整合、法学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法律人思维方式转变等方面对优化法学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法学教育主要是培养法律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市场的法制建设服务。当前,我国法学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培养目标不准确、培养方式单一化等问题。法学实践教学应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增强实践化课程,完善授课方式,从而达到法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不足,亟待完善。章以商法实务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在新形势下对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如何在新培养目标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初步构想了模拟实务教学法。  相似文献   

16.
丁亮 《教育探索》2015,(2):89-92
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法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法学本科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英国经过成功的课程改革,其法学教学由于其代表性、先进性以及对我国法科学生就业问题的启发性被选择纳入到我们的研究视野。我们拟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与改革,最终使法科学生摆脱就业时"不可用"的窘境。  相似文献   

17.
法律人即法律职业共同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要条件。实际上,"法治就是法律家之治",而法律职业道德是构成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保障。高校承担着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输送法律人才的重任,但我国高校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尚待改革和创新。基于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其教育模式的改革应包括: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加入法学本科培养目标体系,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法学教育的始终,探索新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模式,加强法律诊所教育在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法学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其在培养、训练法律人才,促进法学研究,发展法学理论,为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法学课程之改革是法治国家发展和法学教育之内在要求,而法学教育教学改革之关键在于对法理学课程实施改革。在我国对法理学课程实施改革必须论证一些基本问题:课程改革之必要性和可行性、改革目标和路径以及改革之预期效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法学研究生教育随着高校规模扩张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由于招生人数不断膨胀,造成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出现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师资配备与教学方法不得当等诸多问题。因此,借鉴异域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理念,重新设计我国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我国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之必要。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域外法治国家考察,总结了其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值得借鉴的培养模式和制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定位,培养目标,合理规划课程安排,优化革新教学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方高校法学教育应当选择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将地方高校法学教育定位于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探索地方高校法学教育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准确定位法学特色专业、明确法学特色专业培养目标、创新法学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师资队伍与整合教学资源、改革与创新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着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