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2010年1月,我带着"世博会"的采访任务在美国底特律采访北美车展.然而,海地大地震的消息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地震发生48小时后,我已然踏上了前往海地的航班.那时的我不知道在那里我可以向谁求助,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落脚,更不知道自己是否会遭遇新闻中说的治安事件,心里只想着太子港.又过了一个48小时,夜幕中,我作为上海第一家媒体记者,进入了海地.从"世博会"到"太子港",我接受到的是被连降几级的落差,可是,就在这个克服千辛万难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两者的共同之处,这份感悟和经历,实在难得.  相似文献   

2.
孙兴维 《青年记者》2012,(10):27-29
“走进边防,就是走进崇高”.作为一名边防记者,我深知自己肩头的责任与使命,自从当了解放军报驻新疆站记者以来,我走遍了新疆6700公里的过防线,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到边防一线采访,先后到过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阿里高原、昆仑山神仙湾等地采访,先后参与了甘肃陇南5·12大地震、西北四省奥运火炬传递、建国60周年边疆口岸行、乌鲁木齐“7·5”事件、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记者都有过泪如泉涌的经历。 央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直播节目中,观众已看到多个流泪的主播。就连外国记者,在四川地震灾区采访中也都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路透社记者马克说,虽然自己有过多次采访地震的经验.也曾报道过1999年的土耳其大地震,但这次还是被这惨痛的一幕幕深深触动了。  相似文献   

4.
2010年1月,我带着上海新闻晨报“世博家庭”,从上海到美国底特律采访北美车展。然而,海地大地震的惊人消息,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5.
杨彪 《军事记者》2013,(5):16-16
"4·20"地震发生时,我正在进行晨练。脚下的草地突然晃动起来,我以为是自己头晕,忙抬头看一边的电线,都在使劲摇晃。经历过云南耿马澜沧大地震和"5·12"汶川大地震的我,立即意识到是发生大地震了。哪里地震?几分钟后,在国外求学的孩子发来微信告知:雅安芦山发生里氏7.0级地震。于是,我独自驾车向雅安方向驶去。这时,成都街上的车堵成串串。  相似文献   

6.
车辉 《新闻三昧》2008,(8):41-42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我作为工人日报采访组的一员参加了对震区的采访,有一些感触,谈出来请大家指教。  相似文献   

7.
坚守到最后     
在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时刻关注着灾区的情况,虽然身在外地采访,还是积极委托同事向灾区捐款。5月20日下午4点半从廊坊采访回来,刚到家门便接到自愿报名去汶川地震灾区采访的电话,自己不顾连续多日出差的疲惫,坚定的报了名。我是在26日下午6点接到去四川地震灾区采访通知的,由于母亲身体最近一直不太好,春节期间因高血压曾经晕倒,  相似文献   

8.
用心去"看"     
2009年4月15日,接到报社领导的命令,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到四川地震灾区采访.拍什么?到哪里去拍?更关键是怎么拍?一年过去了,我不能去碰触那些刚刚开始愈合的心灵伤疤.用心去"看",用心去感受,是我这次采访的最大感受.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进入中国科技界采访后,曾有机会接触并采访过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当时,李四光作为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曾和院长郭沫若,副院长吴有训、竺可桢一起,共同主持过中国科学院的工作。在这同时,李四光作为中国地质部部长,在中国寻找石油,以及邢台发生强烈地震、唐山大地震前夕,作为一位地质学家所表现的那种爱国、敬业、对科学执著追求的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在晚年已经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将不久于人世时,所表现的那种无私无畏的忘我精神,以及他临终前的热切恳求——恳求医生再延长他半年时间的生命,以完…  相似文献   

10.
我在南通广播电视报工作的五六年中,采访过海内外影视明星、歌星等名人近百人.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采访他们有时相当困难,甚至会遭遇意想不到的窘境.几多艰难,几多心计,实为局外人所不能体味.现在,我将这些年来在采访名人过程中发生的几则小故事写出来,供读者朋友茶余饭后“玩味”.  相似文献   

11.
张广友 《传媒》2000,(8):23-25
在我30多年记者生涯里,所采访的重大事件中最使我难忘的就是1976年发生的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 当时,我在新华社总社当机动记者。地震发生后,我是首批于当天到达唐山地震现场的记者之一。第二次地震(7.1级)发生时,我就在唐山市内。从那以后,直到毛泽东主席逝世前夕(9月8日)的50多天中,我一直是在  相似文献   

12.
5月1日,我接到新华社总社通知,让我在土耳其待命准备进入伊拉克采访。这一天,土耳其东部的宾格尔省发生里氏6.4级地震。地震现场也是“战场”,但我不愿意看到战争,更不愿意看到灾难性的大地震…… 清晨起床,按惯例先打开电脑上网,一则《土耳其东部宾格尔省发生了6.4级地震》的消息让我震惊。当时,我和同事马建国与中央电视台记者顾玉  相似文献   

13.
《视听界》2008,(4):F0004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半小时内做出反应,先后派出多名骨干记者前往灾区采访,  相似文献   

14.
每周一的下午是齐鲁晚报雷打不动的主任例会时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齐鲁晚报主任例会正在进行,会议刚结束,便传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的消息,编委会紧急做出决定,派精干记者赴灾区采访……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中国大地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就浙江而言,5月初落成了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5月底奥运圣火传递到浙江.浙报集团以采访资源共享为机制创新,从"跨海大桥"报道为起点,经过"四川大地震"和"圣火传递"的完善成熟,到"奥运会"的成功运用,践行了"采访资源共享"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新闻实践》2013,(6):I0002-I0003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大地震! 灾情发生后,浙报集团各媒体记者迅速集结,第一时间向灾区进发,踏上艰难采访之路。  相似文献   

17.
人本价值的内涵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外众多新闻记者奔赴前线,及时报道救援进展情况.但不可忽视的是,少数媒体记者在对当事人的采访和报道中,将人本价值抛于脑后,缺失人文关怀,做出了有违新闻职业道德的事.  相似文献   

18.
一部作品的孕育、诞生,总是包含着一系列偶然的机缘.一旦胚胎形成,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想"挡"也"挡"不住.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一直在思考,如果用报告文学的手段来表现这场灾难,能否写出与<唐山大地震>不同的作品来?哪怕是一点点新意,取材或立意、切入点等等.重复必然难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为媒体铺天盖地的"轰炸"已经让人们经受过了足够的感官刺激.  相似文献   

19.
举世公认,中国媒体关于汶川大地震后的新闻报道实现了重大突破.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地震发生之后,谣言的传播也一刻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20.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早晨,我随空军工作组从昆明赶赴成都,立即进入灾区,用手机向编辑部发回了第一篇报道。一直到5月30日下午,我才离开这片令我深感心痛、深深祝福的土地。作为一名记者,在灾区的采访中见到了太多悲惨的、感人的画面,它们永远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