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汉语和英语中有许多比喻性词语.它们的喻体与喻义之间存在着多种对应关系,即一一对应关系、部分对应关系、完全不对应关系.而由于各国文化观念、历史文化背景、信仰差异及体育运动的喜好的不同,导致设喻方式也不尽相同.针对不同的设喻方式可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和套用及借用法,以此来提高翻译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汉字 ,对于学习日语的中国人和学习汉语的日本人来说 ,无疑是一个便利条件 ,但同时也处处布满陷阱。这两种学习中常常出现词语误用的现象 ,其原因之一是两种语言中存在着相当一部分不完全同形对应词。本文从寻找两种语言不完全同形对应词的对应方式入手 ,试图探求规律性的东西 ,以找到词语误用的原因所在 ,并尽力使学习者在充分认识对应规律的基础上减少误用直至避免误用  相似文献   

3.
洪宗海 《海外英语》2011,(13):175-176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它们在表意上有着巨大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语义上的对应关系主要有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和没有对应。根据语义上不同的对应关系,可采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注释、回译、套译等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语言中都存在着外来语。汉日外来语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就日汉外来语进行比较,发现两点不同:汉日外来语吸收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汉语外来语倾向于意译,日语外来语则使用音译;在汉日外来语的本土化(即汉化和日化)上存在着不同。  相似文献   

5.
谚语是语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用语通俗,修辞生动,言简意赅。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虽然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但是都有比喻生动,寓意深刻,用词精炼,没有一个多余的词,单句讲究韵律,双句讲究对仗,文体非常口语化,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流传的特点。从文化视角来看有效的英汉谚语翻译方法可以采用直译、意译、套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等。英语谚语汉译时要特别注意口语化,用词精炼,某些特殊句式的译法,这样才能形象地把英语谚语传译到汉语中。  相似文献   

6.
谈英语谚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谚语是一种文学形式,它与汉语文化有着极大的差异。谚语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韵味隽永。谚语的翻译要求译者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尽可能保持原文的形象比喻、修辞效果、民族特色、语言流畅,并有谚语味道。因此,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翻译是尤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黄海婷  刘恒 《文教资料》2007,(2):197-19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习语又是语言的精髓。习语的翻译必须以文化为背景才能译出源文的形象,比喻,修辞,以及其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本文就英汉习语在文化背景上的对应关系,非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文化因素对习语形成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汪琳 《文教资料》2010,(17):40-43
谚语反映源语文化和民族特性,中法两种文化的悠长历史孕育了各自极具特性的谚语。本文从词义完全对应、词义部分对应、词义平行、汉语化及典故风俗类五个方面选析了部分法语谚语翻译成汉语的几种选择方法,使读者看到译者在兼顾达义、结构和音律等各方面因素后所选择的对应译文,以适应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谚语是语言的精华。在俄语实践中,经常能遇见一些谚语,他们结构严谨,寓意深刻,能恰当而又充分地体现语言的优美和多彩。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对俄汉两个民族谚语在结构、形象和寓意上表达的特点进行分析,以便学习中更好地把握。  相似文献   

10.
文章考察了汉——藏对应和汉——彝对应的核心词汇有阶分布,确定高阶词汇比例大于低阶词汇比例,从而进一步说明汉语和藏语同源以及汉语和彝语同源.也就是说,汉语和藏缅语的同源关系可以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相似文献   

11.
汉日语中都有第三人称代词,但无论在使用频率还是在使用限制上都有明显的差异。本文通过汉日对比,考察与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相对应的日语表达,探究其对应条件,并分析汉日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汉语中,汉语学家对"谚语"的概念众说纷纭,而俄语也一样,也存在着"谚语"概念不统一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俄汉"谚语"概念的对比研究,分析出了汉语谚语和俄语谚语概念主要包含的要点,同时指出俄汉谚语概念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对汉语数词缩略语的构成形式、构成特点及应用价值作了初步探讨,并对其在哈萨克语中的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和不相对应的关系及其因果作了阐述,并指出其在信息技术开发和社会应用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与汉语在外延和内涵意义上存在着完全对应,部分对应,缺乏对应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英汉词义对应关系的浅析,以便让英语学习者进一步探索思维方式上的,文化习惯上的,语发展上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在各自长期的文化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鬼"文化和各自对"鬼"的认识见解。反映在语言上,"鬼"形象在汉日谚语中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不同之处。本文旨在整理和分析汉日谚语中"鬼"形象的异同,并对中日两国的文化内涵作阐述。  相似文献   

16.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口头上的一种固定的语句。它的性质和成语、谚语相似。它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yǐn)语,就好像是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就好像是谜底。两个部分之间有个停顿间歇(书写时用“———”表示)。有时解释部分干脆不说出来,让听者和读者自己去体会、猜测,所以叫“歇后语”。它还能分成两类:一类是“喻义歇后语”。这类歇后语的特征是:前一部分为比喻(有的也引用传说故事或历史故事),后一部分为说明。两部分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意义联系,或是形象推理,或是逻辑(luóji)推理。如“芝麻开…  相似文献   

17.
在考察汉语中的“把OV在L”和“在LVO”一组对应句式时,我们发现日语中也同样存在着一组对应的句式:“…に…すね”和“…で…を…ょる”。通过对汉语和日语中这两组句式在语义、句法结构、语用条件、转移条件等方面进行逐一的对比分析,我们清楚的看到二之间存在着相同的一面,他们各自都存在着一个对立关系的句式,而且汉日之间还存在着对应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到这一点,将无疑有助于日本学生汉语的学习;同时,我们更应注意到,汉语和日语中这两组句式之间又不是完全对应,正是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才导致了学生们在使用汉语时出现原因不同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语料库数据,以ノニ条件复句与"而"句的日汉对应关系为中心展开研究,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双语言对比分析反作用于汉语研究,更加清晰地透视汉语中"而"的用法。本文作为探索ノニ条件复句与汉语转折复句对应关系研究的一部分进行论述,期以该研究对中国日语学习者的逆接条件句学习产生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英汉比喻习语中的喻体给人以生动的联想,其丰富的联想效果赋予了习语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等特点,同时也是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集中体现。文章分析了英汉比喻习语的喻体和联想效果的对应关系:喻体和联想效果对等;喻体和联想效果的不对等,如喻体不同,联想效果相同或相似,或喻体相同,联想效果不同;英汉文化空缺导致的喻体和联想效果对应空缺。通过对比再现了习语喻体和联想意义所传承的文化内涵,从而有利于正确把握习语喻体的联想效果。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语中都有大量比喻性词语,但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比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选择也不尽相同,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比喻性词语的喻体与喻义间的对应关系着手,可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比喻性词语可通过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典故格言等诸多形式表现出来,英汉两种语言在对同一本体设喻时,采用的喻体却有同有异,喻体与喻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