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贲门癌术后出现的胃液返流,引起胸痛、烧心、误吸等临床症状,严重者造成返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等,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质量。为解决这一难题,2002年~2007年,我院对66例食管贲门癌手术病人行食管椭圆形切除胃食管后壁嵴瓣状吻合成形术,起到了良好的抗返流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1 病例介绍 女婴2个月,因发热5天,呛咳、呼吸困难2天入院。 5天前开始发热,曾肌注青霉素2天,每天40万单位,体温稍降。发病第3天开始咳嗽伴水泻4~5次/日,禁食并服痢特灵。次日腹泻愈,但低热不退,呛咳并喘憋,呼吸困难,不能吃奶。患儿为足月顺产第一胎,母乳喂养,素来常感冒。生后接种过卡介苗。无结核  相似文献   

3.
对刀伤致颈段食管穿孔误诊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40岁.因颈部刀伤1 h入当地医院,查体:颈前下见一长约10 cm横形切口,颈左侧中部见一长约3 cm纵行伤口,无明显活动性出血,伤口皮缘整齐、无肌肉外露,颈部活动自如.当地医院在局麻下行颈部伤口行清创缝合术,术后对症治疗.伤后第5天患者诉颈部左侧伤口胀痛,并发热、有声嘶,局部皮肤红肿,予以拆除左颈部伤口缝线,伤口流出脓性分泌物,给予伤口清洗、引流,伤后第6天换药见伤口内有食物残渣流出,考虑食管穿孔.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膈疝诊治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胸心外科1987年7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37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膈疝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疗效。结果死亡2例,35例治愈出院。改进手术方法后,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膈疝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膈疝并非罕见,应争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胃结肠韧带游离充分、改进缝合技术、减少可增加胸腹腔压差的并发症,可明显降低术后膈疝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机械吻合吻合口狭窄的预防。方法2008例食管、贲门癌中男1327例,女681例,23例颈部吻合,1985例胸内吻合。结果发生吻合口狭窄80例,发生率4%。结论熟练应用吻合器可降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贲门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预防方法。方法:对15例贲门癌术后患者按我国胃癌TNM分期:Ⅱ期5例,Ⅲ期10例,应用腹腔干灌注化疗术(方案FAM)预防复发。结果:随访2a以上,15例病人仅1例局部复发,复发率6.7%。结论:对贲门癌术后患者应用腹腔干动脉灌注化疗可有效预防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我院1976.3~2000.3月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21例患者中17例行机械通气治疗,13例行气管切开。结果: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16.2%(21/130),死亡率28.6%(6/21)。结论:术前心肺功能异常、呼吸道感染、麻醉、手术创伤、伤口疼痛等是引起术后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加强术后呼吸道管理、避免手术并发症对预防术后呼吸衰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组两侧患者分别于89年4月和91年1月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贲门癌、食道中段癌切除术,麻醉及手术均顺利。手术进行到切除癌肿段时,术者嘱常规将胃管退到食管上端。均因退出的胃管没经擦干而用胶布固定不牢,术中胃管脱落。手术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金属内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 ,探讨支架留置的适应症及影响因素。方法 :10例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置放了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 ,全部操作在DSA监视下进行 ,支架置入前后行食道造影对比观察。 6例接受了放疗和化疗 ,10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结果 :支架置放成功率和支架置入后患者吞咽困难缓解率均为 10 0 % ,4例患者 8个月内死亡 ,2例于术后 3~ 6个月内出现吞咽困难症状 ,经食道镜检查 1例为肿瘤生长超过支架所至 ,1例由于支架近端黏膜过度增生所至。余 4例随访 8至 14个月 ,未出现吞咽困难。结论 :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疗效可靠 ,并发症少 ,基本上可以代替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贲门癌的双对比造影显示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双对比钡餐造影法诊断为早期责门癌,并被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患者的详细X线表现。结果:在22例早期贲门癌中,隆起型12例,溃疡型4例,贲门形态变异和钡流走向改变3例,食管下端壁僵硬3例。结论:双对比钡餐造影在早期贲门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深度静脉麻醉胃镜检查术后患者不适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9月-2010年10月某院深度镇静麻醉胃镜检查术受检者270名,术前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记录受检者术中术后多项指标,分析深度镇静麻醉胃镜检查术术后患者不适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不适的影响因素有年龄、BMI、是否患有冠心病、是否曾经做过胃镜检查、术前心理是否紧张、术中是否出现呛咳和躁动、麻醉药物起效时间、术后清醒时间。结论对于年龄较大、肥胖、患有冠心病、以往从未做过胃镜检查、术前紧张、术中出现呛咳躁动、麻醉药物起效时间长的受检者应在术中密切观察其呼吸、循环受抑制情况,并在术后延长观察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的86例急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HAP患者34例.通过对年龄、有无糖尿病病史、有无饮水呛咳、GCS评分来分析脑出血术后患者与HAP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出血术后患者HAP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有糖尿病病史、有饮水呛咳、GCS8分等.结论:详细了解脑出血术后患者发生HAP的危险因素,根据相应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地干预措施,加强防治,有效地减少H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的治疗价值。对25例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在确定病变范围及浸润深度后行黏膜下剥离术。先超声内镜判断浸润深度及利用Lugol液染色确定病灶范围,后采用术中标记、粘膜下注射、边缘粘膜切开、剥离及创面处理等方法。结果显示,病灶完整切除,术中无穿孔、出血;术后3、6、12月常规随访,均无复发。1例术后3个月出现食管狭窄,给予扩张后狭窄缓解。结果表明,对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安全的内镜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连大学学报》2020,(3):72-75
肠瘘是腹茧症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发生于术后2~4天,本例患者发生于术后第12天。通过有效引流、肠内外营养方式的调整、机体活动、生长抑素的应用,在护理环节上加强引流液的观察、引流营养护理、创口周围皮肤护理等,并进行功能锻炼,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使患者肠瘘闭合,术后92天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5.
对1991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在我科行开腹手术的50例患者给予血清C-反应蛋白监测。发现所有患者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以下简称CRP)浓度均在6.25μg/ml以下,呈阴性反应;术后36h血清CRP浓度平均为121.27μ g/ml,均呈阳性反应;术后5d27例患者血清CRP呈阴性反应,23例仍为阳性。前者术后第5天体温异常者仅2人占7%。而后者体温异常21人占91.3%。根据分项统计发现:[1]年龄与血清CRP术后第5天阴转率无关。[2]手术范围与术后第5天CRP阴转率有关,呈负相关。[3]手术时间也与术后第5天CRP阴转率呈负相关。该资料证实了,C-反应蛋白在组织损伤时,可迅速升高,修复后很快降为正常的理论,它能较为正确的反应组织损伤的大小及修复情况。  相似文献   

16.
新妈妈备忘     
Q 我是剖腹产的,产后第4天开始发烧,后用先锋必输液,今天停止输液。请问我什么时候才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A 剖宫产术后发热,一般在38℃左右,持续3天会慢慢降到正常体温,这是术后正常过程。你在术后第4天发热,是  相似文献   

17.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院自1995年起采用蒙药“乌门十七散”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临床获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生物医学统计方法,通过检测P-选择素(P-sel)、血栓前体蛋白(TpP)、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PLT)对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后是否会并发门脉血栓(PVT)进行早期预测.采用SPSS17.0中决策树的CHAID和CRT算法,对48例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后的病案数据,通过确定分类因变量、自变量、决策树生长方法和修剪规则,建立术后是否会并发PVT的预测模型.分别建立了术后1、3、5、7、14天的CHAID或CRT分类模型,并在术后第三天和第五天产生了相对较好的预测模型.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第三天对P-sel、TpP、D-D、PLT指标进行检测,尤其检测P-sel、D-D的值有助于PVT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9.
吻合口瘘是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手术野的充分暴露,清晰的解剖关系,食管胃血运的保护,减少吻合口张力的措施及手术前后的妥善处理均是非常必要的。对吻合口瘘应强调尽早及时确诊,必要时应反复胸透和美兰试验,不失时机地积极早做彻底引流,控制感染。一旦确诊尽早做空肠造瘘肠内营养治疗的“三早”原则是提高吻合口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去势术对雄性犬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2只年龄体重相近的雄性犬随机分为非手术组和去势组,将去势组进行去势手术,观察测定各组犬术前第1天、术后恢复后第14天、第21天血清中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HDL-C(高密度脂蛋白),分析去势术对雄性犬脂代谢的影响.结果:去势组TG在第21天显著上升,TC去势组相比于非手术组呈下降趋势,HDL-C第14天和第21天都低于非手术组,LDL-C都高于非手术组,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去势手术会影响机体脂类代谢,导致去势组甘油三脂升高,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下降,低密度脂蛋白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