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6):172-176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以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一个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互联网与学校招生、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课堂教学、就业创业的深度融合,这是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根据"互联网+"融合发展需求,结合我校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现状,以"互联网+"核心技术为切入点,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环境平台建设以及以平台为基础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三方面,来探索构建"互联网+"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创新创业精英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推动科技教育快速有效发展,提升了高校教育创新力。对河南省部分地方高校的调查发现,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制度建设不规范、课程体系不完善,地方高校与"互联网+"国家战略结合较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亟需进一步加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地方高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和"以人为本"评价指标结构模型,以推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培养数字媒体优秀人才和行业转型与创意产业快速发展进行关联,导致数字媒体人才的培养观念与手段发生了改变,要培养具备创业管理、创新实践与创意思维三方面能力的数字媒体"三创"人才。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媒体"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期望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海量用户数正在颠覆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数据处理的技术手段也在持续创新。回顾信息管理专业发展历程的同时,结合"互联网+"创新技术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分析了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内涵,修正人才培养目标,提出"451"与"0.5+1.5+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系统化综合实践指引的一体化课程体系项目构成,搭建了大数据云挖掘下的实践学业发展平台,从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系统和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互联网+"综合职业素养。最后,通过学习分析进行人才评估和推荐,实现人才培养的闭环。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计算机技术是"互联网+"的依靠与媒介,两者相辅相成。笔者通过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联系,探讨计算机技术对"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相联系的作用。"互联网+"计划的发展将为我国各个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形势下,软件行业的目光都被"互联网+"、大数据所吸引,软件行业即将迎来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对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环境的转变原因与具体表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企业定制,校企联合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核心课程等措施,达到推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促进软件教育行业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互联网+"时代对人才职业能力与素质的新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需要认真反思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由"单一"向"多元化"人才的转变,建设互联网融合的课程体系,创新信息化智慧教学方法,搭建"互联网+校企合作"平台,从而构建适合"互联网+"时代的中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互联网+"时代下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等行业的融合,为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壮大了新兴业态。对于企业而言,密切关注这一场"互联网+"革命为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才能更好地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创新需求。在"互联网+"大数据这一大背景下,企业的营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是传统营销模式下单纯的等待商机,而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这一精准营销的利器,创造商机。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企业营销的新模式,在分析"互联网+"时代营销新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这一时代背景下营销的新思维,提出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企业营销的新模式,以期能使各企业迅速适应这一时代下的营销新模式,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印刷应运而生。"互联网+"印刷的出现为印刷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也对印刷工程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印刷工程专业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本研究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印刷工程专业加强"互联网+"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了现有印刷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印刷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家战略的"互联网+",不仅为应用技术大学与业界共同构建联合计算机实验室提供了技术背景,还催生了教育的互联网思维,综合应用技术大学与"互联网+"的特征,针对计算机实验室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计算机实验室多方共建分享以及功能多元开放拓展的可行途径。联合计算机实验室是基于"互联网+"并建立在行业、产业、企业和大学的共同需求上的最佳互联互生模式,真正实现技术人才培养的产学结合与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受到互联网的积极影响,"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促进多个行业的整合与迅速发展。然而教育行业内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舞蹈教学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文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舞蹈教学展开了分析,通过互联网对舞蹈教学产生的影响,最终提出了舞蹈教学的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启动创新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以培养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综合能力为核心,从教学体系、实践平台、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打造"四层次、四阶段、四维度"的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全面实施,社会及企业均对高素质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如何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有效推进民办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革新,是当前民办高校和企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介绍了当前民办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分析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培养民办高校校企合作人才的意义所在,提出了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的出现为传统外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探讨了"互联网+"的内涵和特征,详尽分析了在"互联网+"形势下实施外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可行性以及意义,试图为外语第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240-243
基于"互联网+"思维,探讨"互联网+"在实验室建设中的作用和应用方式,并通过"互联网+建筑能效管理系统实验教学平台"的研发和教学实践,展示了"互联网+"在人才培养、实验教学和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以期为提高实验教学和管理水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当今社会互联网对人才的需求,培养能达到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立足信息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企业共同合作,组建现代学徒制专班,逐步探索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平台,以企业岗位技能构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着重培养"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互联网人才。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对职业教育存在两条影响路径,一是"互联网+"与职业教育的"嫁接式"影响,即直接路径,二是"互联网+"以职业为中介的"传导式"影响,即间接路径。在这两条路径的作用之下,"互联网+"从理念、内容、结构、模式等四个维度深度影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教学活动、校企合作等环节。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其所影响的领域也越发广泛,对人才的需求与以往相比也有较大的不同,高职院校致力于为国家输送所需的专门技能性人才,为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受互联网发展的深刻影响。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营销专业,其专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职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始受到重视。文章开始首先简单介绍了"互联网+"给高职营销专业带去的影响;第二部分中指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的最后就"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应用到社会各个阶层和行业当中。"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与各个行业领域更加深入的融合,通过"互联网+"对各个领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内,"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正确利用"互联网+",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