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科技短波     
正中国天眼向全世界天文学家开放本着开放天空的原则,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于北京时间2021年3月31日0时起向全世界天文学家发出邀约,征集观测申请,所有国外申请项目统一参加评审。征集项目的评审结果将于今年7月20日对外公布。观测时间将从今年8月开始。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中国"天眼"首次发现新脉冲星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迎来首批成果,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6颗通过国际认证。这是我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发现脉冲星是FAST的核心科学目标。脉冲星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产生,因发射周期性脉冲信号而得名。脉冲星的本质是中子星,具有在地面实验室无法实现的极端物理性质。因此,脉冲星被认为是理想的天体物理实验室,通过对其研究,有望得到许多重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9月15日23点23分,南仁东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2岁。回首一生,他的"身份"似乎很多,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的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是为"独一无二"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奔走的"推销员",是"中国天眼"建设施工现场的"战术型老工人"……不过兜兜转转,他只为了一件事,却也是件轰动世界的大事——打造"中国天眼"。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9月25日,一口名为FAST的超级"大锅",在历经22年的漫长时光后,终于克服资金和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里安家落户——这无疑是本年度天文学界的一桩大事。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它的建成,将为中国探月工程和进一步深空探测提供技术支持,并将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我约国家天文台的金乘进研究员采访,坦率地说,有赶时髦做热点话题的心思。他是有着"天眼"美誉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接收机与终端系统的负责人。看过刘慈欣的著名科幻小说《三体》,在我的想象中,金乘进在FAST项目中的作用无疑就是叶文洁的角色。假如真的有外星来电,他也许就是第一个接收者。但是在采访之前的沟通中,他就以斩钉截铁般的坚决断了我的念想。"涉及天眼的采访都需要单位批准。""哪个部门批准,你告诉我联系方式和电话。我们准备正式的邀请函。"  相似文献   

6.
正5月30日下午,作为2018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国科协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科技中国梦建功新时代"专题报告会。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应用物理学家杜祥琬院士,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特别技术顾问何华武院士,计算机专家倪光南院士,以及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首批西迁教师马知恩,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原院长刘财,"蛟龙号"载人作业潜水器首席潜航员叶聪,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FAST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的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成功吊装,标志着这只"观天巨眼"终于睁开了,即将把目光投向宇宙的深处,追踪遥远的信号,搜寻奇异的天体,甚至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中国"天眼"的开启,还将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的"天眼"(FAST)以500米的口径成为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以大为美"的天文观测领域,要比较射电望远镜的大小,需要分清射电望远镜的形态,是抛面的、球面的、带形的,还是把许多单个射电镜连起来组成的阵列(这个阵列可以看作是一个超大型射电望远镜)。下面就让我们盘点一下不同类型的射电望远镜究竟有多大。  相似文献   

9.
正在黑暗中追寻千分之一秒间的"闪烁",这是林琳和伙伴的工作日常。即便疫情期间也是如此。37岁的林琳是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讲师。2020年,她和25岁的北京大学天文系博士生张春风、35岁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助理研究员王培等联合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开展的一项"追光"研究,同时入选《自然》杂志和《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学发现。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6月23日,备受瞩目的"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盛典"在北京举行,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院长王志明获得"年度人物"荣誉称号,其提名理由为"在成都建立国际化开放式学术特区,为西南科研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同年获得此重要奖项的还有"中国天眼之父",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南仁东。而在2014年,王志明教授的人工材料国际团队和另一位时代楷模——黄大年教授的团队,同时荣获第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的望远镜能跟踪了。"8月28日凌晨,助理姜鹏向南仁东报告这个好消息。"测试小组:祝贺啦!结果不错!虽然我不知道观测细节和源的名字,下次告我即可。"5点36分,南仁东的回复中皆是激动的字眼。"下次",来不及了。9月15日,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因病逝世,享年72岁。闭上一双眼,拨开一片天。他走后的  相似文献   

12.
正7月3日,直径500米、迄今全球最大的"锅盖"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架设完成。它就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世界上最大和最具威力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被称为"天眼",用来倾听宇宙深处的声音、观测宇宙奥秘。尽管还有一段时间FAST才能正式竣工,但这个位于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的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早已按捺不住,在工程的最后冲刺阶段便摩拳擦掌,开始接收来自宇宙的信号。7月3日,随着FA ST的最后一块"镜片"吊装完毕,其主体工程反射面单元系统——那口"大锅"宣告完工。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研究的范式已经发生深刻变革。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基础前沿领域的科技创新,越来越依赖精度高、功能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国之重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上海光源、"中国天眼"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4(5):542-549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通过国家验收由高能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于7月17日顺利通过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BEPCII是目前我国重大科学工程中最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项目之一。该工程项目建议书于2003年3月获国  相似文献   

15.
<正>1.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简称BEP-CII)是我国"十一五"重大科学工程,总投资6.4亿元,工期5年,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担建设。工程于2004年初动工,2008年7月完成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历时22年建成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它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对于帮助人们解开宇宙初始混沌、暗物质分布及星系演化等谜团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王兴兰  宋文  姚伟欣 《情报杂志》2012,(9):152-157,130
通过文献调查分析FAST项目的实现原理、各个分面的内容,介绍了serachFAST、mapFAST、FAST Coverter等实际应用,并结合与本体相关的热点研究提出FAST的其他应用,如人名规范.由于LCSH在我国应用较广,因此FAST项目的引入对我国主题术语的分面应用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在未来一年之内,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将不再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这个称号将属于位于中国贵州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这张照片拍摄于2015年11月26日,可以看出,FAST巧妙地"镶嵌"于一个天然的喀斯特洼地上。现在,FAST的搭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工人们正把4450块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民族悠悠5000年的历史长河,曾经孕育了诸多伟大的发明,深远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过去的五年,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发明家砥砺奋进,科技发明的重大突破纷纷出现,原创、领先的发明成果全球瞩目。"墨子号"量子卫星已飞向太空,"天眼"正环顾宇宙,多种大飞机翱翔蓝天,"复兴号"高铁领跑世界,中国已经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发明成果。党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5):542-542
由高能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于7月17日顺利通过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BEPCII是目前我国重大科学工程中最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