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那份情感,总是复杂而细腻的。父母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拥抱,甚至举手投足间所流露出的点点滴滴,或许都会成为孩子受用一生的珍贵财富和无穷力量。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2005,(Z2)
秘密是孩子长大的营养品,得到父母尊重和信任的孩子,更容易成为自尊自信的人。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秘密,让他们有一片自己的“野地”,给他们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你有权保守个人秘密,但是当你意识到不安全的时候,当你意识到自己难以面对复杂处境的时候,应及时向父母求助。  相似文献   

3.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父母不仅仅让孩子接受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品德,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对孩子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应该有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信息总汇     
许多父母因为忙于工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在一起吃饭可以说是父母和孩子交流最有利的时机。但和孩子沟通应注意四点技巧:一是父母要当一个好的听众,一定要让孩子把话说完。在孩子说话时,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举止,要能听出弦外之音;二是全家吃饭是一件轻松的事  相似文献   

5.
家庭失和,孩子暴力倾向几率高。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每个人从小就以模仿父母的行为作为自身今后行为准则的一个参照。据国外的调查显示,生活在父母失和环境下的孩子无论男女,都要比生活在家庭和睦环境下的孩子具有暴力倾向的几率要高出许多。亲缘交往是否和谐,是孩子能否适应复杂社交的重要条件。处于失和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之间交流都存在问题,每次父母之间的冲突对孩子都是一次极大的负面刺激,孩子心理发育就容易出现自闭、自卑、抑郁等等诸多心理问题。这些负面的心理自然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社会交际,严重的可以形成人际交往障碍。…  相似文献   

6.
在听到老师告孩子状时,父母千万要冷静下来,不要急于打孩子,训斥孩子。孩子的生活是复杂的,很容易引起误会,老师也未必能了解清楚。因此,做父母的应当既要听老师的介绍,也要认真听孩子的申辩,然后做出恰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形成"我是谁"的自我意识,正处于自尊心极强的阶段,面对一系列的当众屈辱,一般孩子都承受不起这样沉重的打击,更何况他本来就是一个不善表达的孩子。而父母如果仍然像以往一样要求他、批评他,只会起到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的负作用,使孩子的问题更趋严重。即使一些孩子眼下不出现异常,也可能成为以后诱发心理问题的隐患。本案中的李铭从小是一个听话、省心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也是容易受伤害的孩子,他们往往不善倾诉内心的苦闷。对于这种性格的孩子,父母尤其要关心他们内心的感受。在家庭教育中,建议父母:从小要允许孩子适当顶嘴,不要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实际上,父母在家里也代表了"权威",孩子跟父母"顶嘴"需要"反抗权威"的勇气,所以,"顶嘴"的孩子也更具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8.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培养教育,是我们肩负的历史重任,是我们教学改革面临的严峻课题,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下面就一些观察和思考谈谈感受。一、孩子成长的必备条件一是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这里讲的良好的家庭环境指的是既有一定物质基础,又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家庭。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第一位老师就是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不仅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还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因此,父母要为子楷模。孩子的更多时间是生活在家庭中,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无时无…  相似文献   

9.
孩子对父母的要求至少有以下10点: 1.家长对孩子要做到既是父母,又是教师和朋友。也就是说,家长对孩子应该既爱又亲又教育。 2.父母之间要恩爱相亲,和睦共处,不要吵架,特别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不要互相揭短。 3.父母要讲文明,不要用武力对付孩子。 4.父母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谅解。 5.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尽可能及时、准确地给予回答。 6.父母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0.
父母要自我觉醒和认知,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手段影响孩子,教育子女,父母要时时关注自己的言行,不能有丝毫的懈息,要经常反躬自问,修正自己的行为,这是父母与孩子及家庭保持和谐、健康成长的前提.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教育至关重要.父母与孩子除了亲子关系以外还是指导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家长要具备老师的素质和应负的责任.父母更重要的是牵着孩子的手,与孩子一起慢慢成长.而不是生硬的"管教"和"必须"式的命令,或一味的溺爱,这样都会伤害孩子.  相似文献   

11.
"孩奴"对父母是一个辛苦而无奈的称谓,身为父母者劳其一生、倾其所有,为的是让孩子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当父母沦为"孩奴",孩子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不利于他们的发展,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反而缺乏竞争力。"孩奴"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为了使更多的父母摆脱子女的"奴役",政府及相关教养机构要转变观念,给幼儿一个自由、健康的成长环境;为了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不妨从自身做起,做个优秀的"农夫",在关键的时刻给孩子指引,给孩子创建一个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2.
调查显示,我国市民最关心的问题是孩子的教育。家长普遍认为: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找个好工作难,自己就这么一个孩子,怎能不为孩子着急。这一方面有社会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一些父母想让孩子来圆自己的梦:父母没能上大学,孩子一定要上大学;父母工资收入低,孩子一定要成大款;父母想当医生没当成,孩子一定要成为名医……凡此种种,看似为孩子着想,其实都是不应该的,甚至可以说是不人道的。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梦,他要为他的梦想去发展和奋斗,这在一定意义上是他生命意义的体现。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特有的个性和潜能,有些事情他喜欢去做;而有些事情他一…  相似文献   

13.
许多孩子不仅和父母同居一室,而且长时间同床而睡,不少五、六岁的孩子还和父母同睡,即使家庭住房条件许可也如此。这种孩子长时期和父母同床而睡的现象不仅妨碍了父母感情的交流,也不利于孩子自立意识的培养。长时期与父母同睡的孩子“精神断奶”较晚,任性、做事拖拉、更普遍地依赖父母。有些孩子甚至因为迟至身体发育仍和父母同居,滋生出种种消极的性幻想和手淫等不良习惯。所以,父母一定要尽早让孩子分床睡觉。下面是两位母亲的做法:一位是从孩子零岁开始就训练,孩子很自然地离开父母能独自睡觉;一位是通过布置优美环境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小天地,使其树立“这是我的房间、我的床”的明确的主体意识,适时地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开始独自睡觉。这两位母亲的做法都很成功,也愿您成功。  相似文献   

14.
施立松 《家长》2010,(5):29-30
时下,大多数父母都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其实在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是更重要的。要从这个阶段起,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特别是做母亲的,要成为培养孩子习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5.
孩子出生之后,父母仿佛重新经历一次生命之旅。父母应该对孩子负责,这是最重要的。要让他身心健康地成长,要让他感到幸福、快乐,要为他将来适应社会打好基础……合格的好父母无疑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灯——父母做出了率直的榜样,孩子就会诚实;父母用爱环绕着他们,孩子就会去爱;父母善于谅解,孩子就会宽容;父母用微笑对待生活,孩子就会满怀欣慰;父母勇敢地面对挫折,孩子就能学会顽强地去生活……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做父母也一样需要你用心去学习、去感悟。父母培养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本期,让我们一起关注如何…  相似文献   

16.
丁一 《新读写》2014,(1):42-45
一个生命要走向成熟,不是事先设定一个理想,然后通过这个理想的设定者告诉我们的手段去努力就能达到。父母和老师如果有理想,当然是好事,但只能让孩子自己去努力。而不是父母设计理想。或者把自己实现不了的理想让孩子去完成。  相似文献   

17.
“独生子女容易走向无情、无能、无责任感。要让孩子自己付出爱,给孩子爱父母、爱他人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爱他们,否则就会导致‘无情’。奉劝父母们要学会享受儿女,而不是伺候儿女,孩子的‘无能’是父母过度保护带来的。‘无责任感’是因为父母老是帮孩子承担责任,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孩子‘自作自受’。”——教育专家卢勤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2010,(12):48-48
在德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6岁~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问,到商店里买东西:10岁~14岁的孩子要在花园里劳动,给全家人擦皮鞋;14岁~16岁的孩子要擦汽车和在花园里翻地;16岁~18岁的孩子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如果孩子不自觉执行,父母有权通知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将派专门的执法人员监督孩子执行法律条例。而德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非常严谨,绝对没有半点的庇护,即使孩子因为生病不能做家务,也必须要给父母一个正式的书面说明。  相似文献   

19.
断奶是一个自然现象,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历,每一个家庭都会遇到。在孩子断奶问题上,作为父母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断奶仅仅是孩子“自立”的第一步,而诸如断奶之类的现象将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反复出现。当孩子在某一关节点上必须脱离外力支持才能独立远行时,父母一定要把自己对孩子的爱深藏于心底,理智地在孩子渴望依赖与自己放心不下之间断然做出抉择——立即断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父母,还可以成为孩子的朋友;甚至极端地站在不好的角度上讲,还可以成为“仇人”。家长可以为孩子的快乐而快乐,可以为孩子的痛苦而痛苦。孩子的人生可能因家长而堕落,也可能因家长而升华。造成这一现象产生的因素有很多。如: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