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计算机网络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给人们带来巨大效益与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題和一种新形式的犯罪:网络犯罪.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的一个主要群体,很容易出现网络道德缺失和网络犯罪的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犯罪的主要特点、形成原因及其防范治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犯罪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当代大学生在犯罪手段上呈现智能化、专业化、极端化等特点,在犯罪类型上趋于多样化。大学生犯罪除了自身和家庭因素外,还有社会原因、教育、网络等因素。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不仅关系到高校的教学任务与成果,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发展,更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本文通过对当代高校大学生犯罪类型、犯罪特点和犯罪原因的分析,提出预防和减少犯罪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有效性的取得是由相关教育的有效性和相关接受的有效性共同构成的.因此,有必要从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原因等分析入手,得出大学生网络法治化教育的途径与措施,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法治教育是一个双主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过程.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有效性的取得是由相关教育的有效性和相关接受的有效性共同构成的.因此,有必要从网络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产生的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内外原因等分析入手,得出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法治化教育的途径与措施,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在校大学生犯罪已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和研究.从心理学和犯罪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犯罪具有冲动性、突发性、残忍性等特点.可以通过优化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和优化生活环境等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6.
当前,手机、互联网等新兴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网络文化的多样性、网络信息的无序性、网民身份的复杂性、网络交往的虚拟性、网络行为的从众性等特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深入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新趋势,指出了大学生网络文化的新特点,为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重要群体,在享受自由的网络学习、便捷的网络生活和轻松的网络交往的同时,也产生了大学生网络侵权、网络暴力甚至网络犯罪等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深入探究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成因,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规范,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不良上网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大学生不良上网的表现主要有网络游戏成瘾、网上聊天成风、浏览不良信息和看网络电影无度等.除了网络本身的因素以外,大学生不良上网还有家庭和学校教育不够、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管理上的不到住等方面的原因.应采取以下对策解决.大学生不良上网问题:及早教育,加强引导;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和心理控制能力;加强技术防范和管理;加快针对网络相关问题的立法工作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表现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实施犯罪的案件日益增多,并成为当前大学生犯罪的新的增长趋向。如何预防和治理大学生网络犯罪,已成为政府、社会和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大学生网络犯罪的主要表现,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对策,以实现对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有效预防,促其健康成长和成才。  相似文献   

10.
统计表明,自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犯罪的现象日益严重,在所有刑事犯罪中的比例日益增加。司法实践显示,当代大学生犯罪具有罪名相对集中、主观恶性相对较小等特点。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在社会层面,主要是社会不良风气尤其是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在家庭方面,是家教错位,家庭教育缺位;在学校层面,是学校在学生心理教育、犯罪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