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太平天国史研究在钟文典教授的学术研究体系和学术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对太平天国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太平天国开国史研究、太平天国人物研究、罗尔纲先生研究、组织出版《太平天国史丛书》和对太平天国史研究方法的探索等五个方面.他的成长历程决定了他治史的人民立场,而治史的人民立场成就了他作为广西史学一代宗师、中国当代著名史学家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史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太平天国史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现择要介绍如次: 一、从《李秀成自述》到五王旗《李秀成自述》是学习和研究太平天国史的重要资料,也是学术界争鸣的焦点。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杰出将领,支撑太平天国的柱石。李秀成在天京陷落时保幼天王突围,不幸在方山被捕,在曾国荃营写下《自述》,这份《自述》为太平天国留下真史。从《李秀成自述》入手,拨乱反正,便成为近年来太平天国史研究的首要任务。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的将领,对其功过是非应当作恰当的评价,但他绝不是“四人帮”所说的革命叛徒,更不能以李秀成这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株连今人。这点近年来已得到史学界的公认。目前对李秀成的评价已进一步,多数史学工作者认为李秀成是功大于过的太平天国功臣。罗尔纲先生认为李秀成写  相似文献   

3.
2001年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150周年,5月28日至30日在江苏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召开了由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南京大学、扬州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50周年暨罗尔纲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和代表一致认为,对于太平天国史,仍然有必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本着客观、求真的态度继续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广西是太平天国的首义之地,推进太平天国史的深入研究,是广西社科界、史学界义不容辞的学术责任。在钟文典教授的倡议下,本刊从2001年第4期起特开设《太平天国史研究》专栏,迄今已有3期,现仍欢迎广大从事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就以下选题惠赐大作:(1)太平天国史事考辨;(2)太平天国学术史研究;(3)新发现的太平天国史史料与评介;(4)太平天国区域社会史研究;(5)太平天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胡适治学1937年,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纲》出版后,曾拿给胡适看。胡厉声斥责,说罗这部书"专表扬太平天国。中国近代自经太平天国之乱,几十年来不曾恢复元气,却没有写,有失史家公正",进而指出,"做历史家不应有主观,须要把事实真相全盘托出,如果忽略了一边,那便是片面的记载了,这是不对的。你又说五四新文学运动,是受了太平天国提倡通俗文学的影  相似文献   

5.
魏应麒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知名的史学家,他撰写的《中国史学史》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中国史学史专著,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魏著《中国史学史》,在编撰上,注重对中国史学整体发展特征的总结;在章节设置上,注重揭示不同时期中国史学存在的内在联系;在体例安排上,采用"以类相从"的编撰方式。作为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中国史学史专著之一,对其编撰过程与编撰特点的系统考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中国史学史早期的编撰情况。  相似文献   

6.
跨越风云剧变的20世纪,当代学人纷纷开始回首百年历史中学术之生发演变,总结经验教训,思索过去,启迪未来。齐裕、王子宽二位先生撰写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作为傅璇琮先生主编之《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文学专辑》之一,于2005年6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该书以翔实的材料,周正公允的评价及独特的编撰体例与阐述方式,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学术风格,引领我们在对百年古代小说研究历程巡礼之后,总结历史,展望未来。一,新颖别致的编撰体例编撰一部学术史著作,首先面临的就是编撰体例的问题。以往的小说史、研…  相似文献   

7.
关于《李秀成自述》及李秀成评价问题的争论,由来巳久。1944年罗尔纲先生即提出了李秀成“袭蜀汉姜维故智伪降曾国藩以图复兴太平天国的假设”。1951年,罗尔纲为《李秀成自传》写《笺证》时,又提出李秀成自传中那些自污自辱的话暗藏有“复国的深谋大计”,目的是“伪降”。1957年,罗尔纲在《笺证》第四版说明里,宣称他1944年的“假设”,由于得不到证明,声明放弃。但与此同时他却进一步发展了伪降说。他说:“忠王写自传的意图,可以明显地看出来的有:一、总结太平天国革命经验教驯,二、保存革命力量,三、争取曾国藩把对内矛头指向对外……。” 1958年,梁  相似文献   

8.
一太平天国在最初印行《圣经、新约全书》时,取名《新遗诏圣书》。庚申十年(1860)后,经洪秀全钦定,更名为《钦定前遗诏圣书》。1961年,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影印了当时国内能见到的所有太平天国编印的39种书籍,取名《太平天国印书》,未收《钦定前遗诏圣书》。罗尔纲先生在该书《序》中说:“我们今天编纂这一部文献集(指《太平天国印书》),就条件讲还没有完全具备,因为太平天国的印书有许多都收藏在外国的图书馆或博物院,其中有些如《新遗诏圣书》、《钦定旧遗诏圣书》、  相似文献   

9.
在现存的两张太平天国“合挥”上,分别填写着这样的内容:“绮天豫队议政司李大明,……配妻柴大妹……。”“绮天预官侄翟合义,……配妻祝大妹……。”(罗尔纲《太平天国文物图释》第223—224页)这“大妹”二字应作何解释?罗尔纲先生认为,“大妹”是柴、  相似文献   

10.
《回族人物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回族历史人物传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白寿彝先生在主持编撰《回族人物志》的过程中,对回族历史人物与回族史研究的关系、回族史研究的指导理论和资料问题、新型回族史编撰的体例、回族历史人物的评价等诸多方面都作了深入的探讨与设想,为回族史的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领域。据此来分析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思想,不失为一条明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农民运动的两次高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发现,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小生产者阶级的局限性使革命队伍日益受到封建主义的侵袭,滋长了保守、迷信、享乐、皇权等封建思想意识。其表现为封建皇权主义思想严重,家天下、迷于权势、争权夺利和生活腐化,以致内部流血内讧,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最后失败。历史告诉我们,旧式农民战争推翻不了封建制度。同样,义和团也无法摆脱旧式农民战争的归宿,他们英勇反抗,拼死奋斗,仍不能赶走入侵的帝国主义。义和团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笼统的和极端排外主义及封建蒙昧主义。笼统排外又是封建蒙昧主义的突出表现,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导致了行动上的盲目性和落后性,其结果是孤立了自己,壮大了敌人,使反帝斗争陷于歧途,悲壮失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历史表明,封建皇权主义和笼统的排外主义,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革命和农民战争的两个致命弱点,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不能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自发的农民思想不能拯救中华。  相似文献   

12.
刘宋史学,是南朝史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在中国史学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刘宋时期,史学的多途发展格局得到了巩固和继续,以<后汉书>、<三国志注>等为代表的前史撰述取得了杰出成就,刘宋史学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新的史学机构的设置,成为史学走向独立进程中的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小说史》的编纂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历了三个阶段、涌现出两次高潮,其中杨义、严家炎、陈平原等人的小说史著作都已成经典之作。通过对这些经典文本的重新审视和发掘,可以发现其中隐埋着一条包含小说史体例、小说史视野以及小说史意识在内的小说史编纂模式转变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浙江长兴有“帝乡佛国”之称。所谓“佛国”,指陈朝崇尚佛教,尤以扶植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史上之大事;有关过程,汤用彤、吕思勉、范文澜三位先生语焉不详,此引《佛祖统纪》为证,以求一目了然之效,并稍作发挥。  相似文献   

15.
镜象化是中国化史上一项独具个性的内容。其中《太平广记》的镜象故事就较典型地体现了这一化现象。本从“鸾鸟双鱼、阴阳和合——镜鸾与婚恋主题”,“耀通三界、光照天地——镜媒与神仙主题”,“镇邪去恶、降生吉祥——镜异与灵怪主题”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了中国言小说中镜象化的类型及其化意义,以期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中国。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作者是班固.他在其父班彪<史记后传>(65篇)的基础上,于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着手撰写<汉书>,至章帝建初七年(公元82年)大致完成.后经其妹班昭续撰和马续补修始成完本.<汉书>记西汉一代二百余年间的史事,较全面反映西汉各方面的情况,为后人提供不少重要史料,受到后代史学家的推誉.<汉书>武帝以前,纪、传、表多采用<史记>旧文,但重加整理剪裁,其中有增删改易,或新立传目,或增补事实,并提供不少新的史料,又较多地转录重要历史文献,使我国古代不少重要历史资料得以保存.<汉书>开创断代史的新模式;开拓中国古代史学研究新领域;进一步发扬中国史学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相似文献   

17.
留学生是中国历史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主要推动者,中国现代新史学的诞生分为两大流派;一为实证史学,一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以王国维,陈寅恪,胡适,傅斯年等为代表的留学生对于中国现代实证史学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以李大钊郭沫若、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为代表的留学生则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胡适、郭沫若是中国史学由传统向近现代转型具有坐标意义的学者。他们都以"但开风气不为师"为旨趣,在多个学术领域尽显才华,是"球形的发展"式的天才学者。他们均有鲜明的学术个性,其中的同异,与他们的个人气质、经学倾向、求学经历、政治观点等,均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开创了一种写史"范式",影响且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与编写。夏志清从文学性、人性和道德情感的角度评判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研究模式,与大陆以"革命斗争"思想启蒙"改造国民灵魂"等关注视角迥然不同。对言词、字句和文字本身细腻的关注是文学史编写文学性的体现,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的基本立足点。就此而言,夏著的典范意义对当前文学史编写如何走出困境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过往《中国教育史》著作的叙述具有形式上的多人共撰性、内容上的教育专属性、维度上西方史学观念主导性三个特点。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的改革、时代的迅猛发展和高校学生身心特点的变化、教育史学科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完善等,都需要对《中国教育史》的叙述做出部分变更。《中国教育史》的编撰应当采取如下三种言说方式来进行,即:明线应强调历时维度的政治性、暗线应强调共时维度的文化性、主线应强调内容维度的两分性。依中国文化历史演进的基本理路来阐述先秦至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历史演进通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