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日偶读孙少华老师的文章《学生成绩为何不能公布》(山东教育1、2期),读罢感觉,尚不能完全苟同孙老师的观点。中国的教育问题不少,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可见一斑。应试教育饱受诟病,师生深受其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山东省公布了规范,不公布成绩、不排名,正是对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下的一剂良药,虽然不能指望它完全杜绝应试教育,但这毕竟是正本清源之举,是向教育本质回归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王慧 《中国德育》2010,(2):71-71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比”的现象。如:拿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与语文成绩好的学生相比;拿不善言词的学生与出口成章、口若悬河的学生相比……甚至在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的情况下,所有的学生往成绩跟前一站就“比”出来了:他语文好,数学差:他画画好,可成绩太差;她唱歌好,学习却不好……于是,  相似文献   

3.
蒋楚辉 《高中生》2015,(12):22-23
出新形式1:新规则型创新题例1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均被评定为三个等级,依次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若学生甲的语文、数学成绩都不低于学生乙,且其中至少有一门成绩高于乙,则称“学生甲比学生乙成绩好”.如果一组学生中没有哪位学生比另一位学生成绩好,并且不存在语文成绩相同、数学成绩也相同的两位学生,那么这组学生最多有A.2人B.3人C.4人D.5人难度系数0.60创新看点试题给出“学生甲比学生乙成绩好”  相似文献   

4.
很多小学老师有这样的发现:当自己的学生走进社会后,对老师更有感情的不一定是那些原本学习最好、自己最疼爱的学生。能成就事业的也不一定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个现象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个现象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明显的滞后性。现在表现不好、成绩不好的学生未来未必不能成材。所以.不要急.  相似文献   

5.
前些天,我在与一位沪上名校校长谈及学校教育管理问题时,他认为,进入上海排名前四位的高中的学生总体而言应该是位列同年龄学生中的前2%~3%,这些学校又有着非常不错的资源、资金和师资保障,理应使学生们得到更好的发展。就拿最功利的学科成绩这一点来说,这些学生经过三年高中学习,在毕业时,他们学科成绩至少还应该在群体中位列  相似文献   

6.
[事件]丘成桐给中国基础教育泼冷水刘世昕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观点被普遍认同:中国学生的数理化成绩要比同龄的美国孩子好,中国学生基础知识要扎实得多,只是创新能力差一些。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对这种观点毫不客气地泼了瓢冷水:“这都是多少年来可怕的自我麻醉!我不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有多好!”丘成桐多次提醒,不能再对国内的教育盲目乐观。——2003年11月7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2013,(35):77-78
根据PISA2012结果,在所有OECD国家中,韩国学生的数学素养最高,平均成绩为554分,阅读和科学精熟度也位居前列。韩国学生阅读平均成绩为536分,仅比OECD国家中排名第一的日本少两分。科学素养项上,韩国学生在所有OECD国家中位居第四,为538分。韩国课程和评估研究院评论称,韩国学生的高表现同时展现了本国教育体系的整体优质和韩国人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李老师这样选小干部不恰当。这是因为:首先,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代表其他各方面都好,更不能说明一定能胜任班队干部的工作。一个班有四、五十个学生,由于他们的基础不同,兴趣爱好和个性不同,能力也有强弱。作为班主任要认识到班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形成班集体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于学生学业的评价 记:一直以来,不少人认为东方国家的学生在数学上擅长于基本运算和解决常规问题,而在解决开放题和创造性方面.就不如西方国家的学生。这一次,中国也派代表参加了PISA(即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测试,数学成绩排名第一。新加坡学生在,TIMSS测试中数学成绩在各参加国中排名第一。您怎么看待这些国际测试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正>长久以来,中国很多学生和老师都有这样一种观念:中国学生的数学成绩比同龄的美国学生好很多,例如,中国小学生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已经学得滚瓜烂熟了,但同年级的美国学生连加减法还做得磕磕绊绊。中国很多中途去国外上学的中小学生也纷纷表示在国内学了几年数学之后,外国学校的数学课学起来很轻松。由此看来,中国的数学课确实比美国更难、更有深度,而中国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各类数学竞赛中的成绩也的确都非常辉煌。  相似文献   

11.
顾爱勤 《湖南教育》2003,(20):30-30
长度不等的尺子。教师不苛求学生处于同一个水平,取得同一个成绩。学生原有基础有高低,反映能力有快慢,理解能力有强弱,教师不要也不能奢望个个文化成绩都优秀。有学得好的,也必然有学得不怎  相似文献   

12.
问题四:我们的家庭和数学教育在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吗?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我刚到美国时,做了一些这方面的跨国研究:中国学生的数学成绩很好,美国学生的却不那么好。我一进美国课堂和学生谈话,不管是哪个年级的学生,他们没有一点害羞的感觉。记得我师范毕业实习的时候,第一堂课是拿着讲稿在念,整个脸都红了,下面有多少人我都看不清楚。美国的小孩不同,像我女儿在美国出生,已经四岁了,在台上发言不知道多少次了,根本就没有难为情这一说。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和高质量的生活,仅有好的学业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包括自…  相似文献   

13.
乔磊 《生活教育》2011,(3):91-92
高中生报考大学,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本人,对大学的排名很有兴趣,很多人依据这些排名来圈定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大学。而细心一点的学生会考察大学专业的排名,认为选择专业比选择大学更重要。不论学生和家长如何选择大学,很少人会想到一个  相似文献   

14.
“效率循环”原理与“成功教育”的策略旌德县教委汪小祥当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好,表现好时,老师、家长、同学对他的期望就高,给予他的肯定、赞扬也多,他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更努力地投入学习,力求有更好的成绩,形成上升的螺旋效果。这被称为有效率循环。当一个学生成绩...  相似文献   

15.
在班级工作中,后进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有的甚至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我每接手一个班级,首先总要在班上讲“三不”:不偏心,不怒骂,不告状。一个班级的学生,不论成绩如何一律平等,成绩只代表过去,不代表现在,更不代表将来。所以不管以前如何,在我面前一律平等。对待犯了错误、暂时后进的学生,我一般不向家长告状。如此,在学生面前摆明自己的观点,消除了后进生与班主任之间的距离,也树立了他们的信心。其次分别找后进生谈心,了解学生。不了解就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就不能有针对性地工作。只有全面了解了学生,…  相似文献   

16.
王朝曙 《教师》2013,(30):23-24
后进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缺乏自控力,二是缺乏进取心。但后进生也有好的一面,从教十几年来,我总会听同仁们聊起,成绩好的学生没意思,后进生更讲义气,还是教后进生好,这或许就是后进生好的一面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老师总不能以平常心对待后进生,甚至会激发与后进生之间的矛盾。如何教育和转化好后进生,一直是所有教师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正本学期第一次月考结束了,拿到成绩单后同学们有的兴奋有的沮丧,教室一下子嘈杂起来。教室第二排靠窗的女孩子一直在课桌上趴着,双肩一抖一抖地似乎在哭泣。这是一个在班级里成绩属中上游的女孩子,平时挺刻苦,但成绩一直不理想,这次考试班排名和校排名都有所下滑。下课后,我把这名女生带到办公室,双眼已经哭成桃子的女孩情绪还没有平复。她抽泣着告诉我,因为觉得自己不聪明,所以平时比别的同学更用功,觉得有所进步,可是一上考场就紧张得不行,大脑一片空白,会做的题目也都做错了。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  相似文献   

18.
PISA已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PISA 2018结果表明中国四省市的成绩和均衡程度都令人欣喜,中国基础教育很好地继承了重视纪律、培养教师和社会重视等传统优势。但同时,中国基础教育仍存在课业负担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儿子10岁,上小学四年级。在上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成绩不理想,语文82分,数学78分,在班里排名倒数第三。不光孩子受批评,就连我这个家长也被"请"到学校,让班主任老师狠狠数落了一顿……我十分纳闷,我和妻子为儿子的学习不能说呕心沥血,但也绝没有少花费心血,孩子的成绩为什么还这样一塌糊涂呢?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到底缺什么?同事们对我说,现在的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学校,试卷评定成绩后,不会在班上公布分数,排名次的事就更不存在了.试卷由学生逐个亲自去向老师领回,学生间不得也不会互相打听各自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