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支遁在《世说新语》中出现近五十次,是东晋名僧与名士交游的典型。支遁清谈形式多样,内容深刻。支遁在清谈中谈著结合,先后立逍遥义与即色义,又融合为《即色游玄论》,实质是以佛解庄。王羲之、王坦之、殷浩等名士各擅道、儒、玄,与支遁有长期论战。支遁清谈的目标是会三归一,促使学理佛教走人士族社会。  相似文献   

2.
对于《逍遥游》向郭义与支遁义,研究者多有辨析,但尚不全面。向郭与支遁在注解《逍遥游》,阐明其哲学观点时的重要区别主要表现为:体道方式的截然有别,精神境界存在很大悬殊;向郭主张“物冥”,支遁主张“神冥”:向郭与支遁所理解的“至人”不同,向郭之“至人”是顺化的主体,希企性情与个性,支遁之“至人”则类似于佛,具有某种神性,同时又是教化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是晋人清谈总汇,所载东晋名僧支遁出现次数最多。支遁是东晋名僧与名士交游的典型。与之交游的名士有谢安、王羲之、孙绰、王坦之等,思想复杂。名僧有竺法深、于法开等,学说各异。支遁的清谈活动,在庄学上立逍遥义,在般若学上创即色论,一方面使玄学佛学化,另一方面促进了般若学的争鸣、佛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在魏晋玄学与般若学相互交涉和激扬的思想背景中.在与名士公卿交游清谈的学术环境下.具有名僧与名士双重特征的支遁在般若学上立即色义,在庄学上创逍遥义,在魏晋学术发展史进程中表现出过渡性的特征并成为关键性的一环。支遁即色义的理论水平介于僧肇不真空论和道安本无义之间,在玄学的影响下部分的掌握了般若学的原理;其逍遥义则是在般若学的影响下对庄学的理解,既不同于原来意义上庄子逍遥游,又不同于向、郭“援道入儒”所创建的具有儒学底色的庄子注中的逍遥义。支遁二重性的精神人格和知识结构使其成为在学术界引领时代潮流的旗帜。  相似文献   

5.
“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中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与郭象、支遁的“逍遥”论相比,庄子的“无待逍遥”是“无己”、“无功”、“无名”;而与之不同的郭象的“足(适)性逍遥”只求“安于性分”;与之相近的支遁的“任心逍遥”则讲求“至人”“无待”。庄子的“逍遥”观对我们有许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支遁,字道林,俗姓关(314—366),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南)人,东晋著名高僧,即色宗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著名的玄谈家。其佛学和庄学造诣深厚,堪称集高僧名士于一身的代表。支遁一生著述很多,其《阿弥陀佛像赞并序》是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以阿弥陀佛为中心的"安养国"——"国无王制斑爵之序"、"男女各化育于莲花之中"的极乐净土的描摹,通过对佛国馆宇宫殿的美仑美奂、苑园池沼的神奇瑰丽等情景细致入微的描绘,使我们自然联想到敦煌壁画中的西方净土变。  相似文献   

7.
作为“三玄”之一,《庄子》是魏晋思想家表达思想的核心载体之一。玄学家向郭与高僧支遁对《逍遥游》都有所言说。将两家学说加以勘会,亦可见出当时思想界的一点消息:格义、反向格义及隐性反向格义并行,般若学与玄学之间既有濡化又有对立。支遁逍遥义的立说关键在于以“至足”超越“自足”,其即色游玄论便由佛家的般若空义贯通了道家的逍遥义,可视为引内典注《庄子》的反向格义。向郭玄冥说及入世出世之辨与般若思想相合,可视为隐性反向格义的结果。道林与向郭同以玄为境,然支遁由缘起性空而游玄,向郭由独化实有而玄冥,其精神境界虽同号之为“玄”,其通达玄境的进路却大相径庭。两种进路之异,一言以蔽之,为“自尔”与“不自”的对立,或曰,自然与缘起的对立。  相似文献   

8.
支遁,东晋名僧,(晋书)无传,生平材料主要见于(世说新语)和慧皎(高僧传)。两书所载虽详,但亦有不少存疑之处,本文据此略作辨析。支遁,字道林,本姓姜氏。陈留人,或云河东林虑人。《高僧传》(世说新语·言语)往引(高逸沙门传)所载相似,但“河东林虑”作“河内林虑”。按:林虑晋届司州汲郡,汉时则属河内郡,“河东”实为“河内”之误,此处是用汉时旧称。支遁本姓关,出家后始改“支”姓。据(释道安传):“初,魏晋沙门,依师为姓”,则支遁所从应为支姓僧人。佛教在汉地初传,并无明显的宗派之别,只是从师徒姓氏相袭的…  相似文献   

9.
沈邦兵 《文教资料》2010,(10):14-15
本文探讨了向秀、郭象《逍遥义》与支遁《逍遥论》的思想理论和影响,指出后者正是两晋时期佛玄交融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沃洲禅诗派是兴起于盛、中唐之际,吴越一带名士僧与诗人仰慕晋代支遁、许询作诗参禅之风所形成的一个禅诗流派。沃洲禅诗派的兴起,标志唐代禅诗繁荣局面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作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不仅为中国短篇小说赢得了很高的世界声誉,也为后世的外文翻译留下了不小的挑战。以严复的"信"为标准,探讨郭临英译版本《瑞云》的优缺点,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12.
从“达”看英译《瑞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雪梅 《海外英语》2012,(1):175-176,178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作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不仅为中国短篇小说赢得了很高的世界声誉,也为后世的外文翻译留下了不小的挑战。以严复的"达"为标准,探讨郭临英译版本《瑞云》的优缺点,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13.
曹植的英雄主义情结在其诗歌中有着非常生动的反映和形象的写照。揭示了诗人在曲折的人生历程中承载的孤独与寂寞、深刻的生命体验和不懈的理想追求。文章探索曹植诗歌中所体现的英雄主义情结。重新认定了其诗歌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曹植本人的出身、思想构成等多方面的联系,进一步肯定了其诗歌强烈的抒情性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人本主义思想贯穿李贽思想发展过程的始终,其人本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重视人的主体性、自由平等性和自然本真性等方面。人本主义思想对李贽关于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功能、文学批评鉴赏及文学创作等方面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曹植章表“独冠群才”的精彩与悲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植不但是杰出的诗人,而且是写作章表的方家,他的章表具有立意高远、陈情恳切、理深赡等特点,并记录着一生的追求与失望,洋溢着一生的才华与情感。遗憾的是,无论这些章表何等的精彩,还是改变不了他受尽虐待和冷遇的悲惨命运。因而,这些章表实质上成了他理想的幻灭曲,悲吟在悠悠的天地间。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的批评家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 ,在创作论、主题论、人物论等方面皆反对李贽的观点 ;而在“自娱娱人”说、宋江形象、人物性格塑造、艺术虚构等方面则承袭叶昼的一些说法。金圣叹为了出名 ,大反甚至大骂李贽 ;而其狂傲性格使他在承袭叶昼时又不标明。金圣叹反李痛快 ,而承叶则极不诚实。  相似文献   

17.
李贽研究在国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明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李贽不仅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思想学术界亦有重要大影响,日本、德国、瑞典、美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均有一些学者从事李贽研究。本文侧重介绍了日本、美国、新加坡以及意、法、瑞士、前苏联等国学者研究李贽的概况与实绩,进而阐述了李贽思想对各国思想界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江宁邓邦述的群碧楼是清末明初著名的私家藏书楼,其收藏多为宋元旧椠及稿抄校本。《书衣杂识》是邓邦述倚据其藏书所作的善本题跋集,涉及版本、校雠、经藏、史论、掌故等诸多方面,对于后人认识邓氏藏书价值及其本人学术素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潮是清朝初年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刻书家和思想家,他一生著述颇丰,其遗风给后世留下了很深的影响。而其《虞初新志》在出版编辑界的影响力更为学界所关注。但是作为一位在诸多方面均有建树的作家,现代研究者对其关注显然不够。对张潮及其小品文的成就进行简单探讨,希望能对张潮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焦竑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以博学多识而名于世的学者之一。在他广泛的学术交往中,李贽和徐光启是较为重要的两位学者。焦竑帮助李贽修订《藏书》《续藏书》等重要著作,在传播李贽的学说上,作出了贡献。焦竑与徐光启学术交往的基础,是二人在学术思想上都主张学以致用。在政治见解和政治态度上,焦竑和徐光启也有许多相通之处。从他们的学术交往中,可以体会到他们各自的学术特点和学术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