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韩两国文化的交往源远流长。仅就小说而言,在全国统一后的新罗王朝时期(669—935),六朝志怪、志人小说与唐代传奇就已经传入韩国。高丽王朝时期(918—1392),则有《太平广记》等小说的传入,朝鲜王朝时期(1393—1910)又有《剪灯新话》、《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大批小说的传入。 中国小说传入韩国的途径很多,如商人贸易、使臣出访或学者留学等,其中尤可注意的,是某些  相似文献   

2.
徐继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开眼看世界的先驱。鸦片战争以后,为了寻求富国强兵之道,徐继开始认真探究西方列强的虚实,他编撰了一部与《海国图志》并称与世的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名著──《瀛环志略》。与《海国图志》相比,《瀛环志略》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资料比较准确。二、记叙比较全面,介绍了世界近八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地理。三、对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作了较系统地记载。力图探索西方的制度与国家独立富强之间的联系。虽然《瀛环志略》在问世之初未受到重视,但在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了较大影响。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该书对我国近代的洋务派和维新人士以及中国同盟会员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书籍交流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日之间持续了上千年,汉籍东传日本则是和汉书籍交流的主体。《武备志》成书于1621年,是明末清初东传日本的一部重要的兵学著作,通过和汉史料的记载,特别是通过《西湖二集》中一条新史料的发掘,笔者认为,考证《武备志》东传日本的时间当在1628—1631年间,由江浙海商通过私人海上贸易的方式,经由琉球传入日本。本文的最后考察了和刻本《武备志》,并注意到清末和刻本《武备志》回流中国这一史实。  相似文献   

4.
一、西方史学传入概况鸦片战争前后,中西交往日渐频繁,西方历史知识不断传入我国,起初是零星的,后来是系统的。 1856年,英国来华传教士慕维廉译编了一部《大英国志》。这是第一部传入我国的西方资产阶级历史著作。由此发端,至90年代末,同文馆、江南制造局附设的翻译馆,来华传教士创立的益智会、广学会等机构以及热心文化事业的中外人士,译编了几十部西方和日本学者的历史著作,其中较有影响的有谢卫楼的《万国通鉴》,阚斐迪的《俄史辑译》,艾约瑟的《欧洲史略》、《希腊志略》和《罗马志略》,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揽要》、《列国变通兴盛记》,黎汝谦的《华盛顿传》、沈敦和的《英法俄德四国志  相似文献   

5.
两汉书之《礼乐(仪)志》、《祭祀志》详尽记载了西汉和东汉两朝的各种宫廷礼仪,它上承秦汉,下启后世,对中国古代宫廷礼制的发展影响深远,是研究秦汉制度史的重要资料。由于制度史部分涉及较多典制名物,较为复杂,故点校起来难免有讹误。今就中华书局标点本两汉书《礼乐(仪)志》、《郊祀志》、《祭祀志》16处标点问题进行商榷,以供学界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的天地观念为“天圆地方”,认定中国作为礼义之邦,居天之中央,由此派生出华夏中心论。这种观念虽然受到过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带来的算历及地舆之学的冲击,但并未动摇其基础,于是又派生出西学中源的虚骄观念和中体西用的保守思潮。而鸦片战争前后所传来的西方天地之学,带有彻底的革命性质:一方面它将天地人视为统一的宇宙演化过程,不仅地球无中心,整个宇宙亦无中心,居于其中的人类正是宇宙长期演化的结果;另一方面,由于它彻底埋葬了中世纪的神学目的论,也带动了民主思想的大发展。因而,西方天地之学的传入,使明清之际萌发的民主、民生思想顿时成长起来而成为中国思想发展的主流。从《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的问世可见,西方天地之学的传入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公无渡河》又名《箜篌引》、《箜篌谣》,是有记载的最早的一首由朝鲜传入我国的民歌。此诗一经传入,摹写、扩写之作纷起,在我国诗坛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从原诗与接受诗两大版块分别切入,对《公无渡河》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以期达到对《公无渡河》诗的全面关照。  相似文献   

8.
玉米的传人     
玉米,原产于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传入欧洲,再由欧洲辗转传入中国.但其具体的传入路线,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史学界目前有三种观点:(一)西北经丝绸之路传入说;(二)西南经印度、缅甸传入说;(三)东南由菲律宾传入沿海一带说.笔者认为,玉米是由西北陆路和西南陆路分别传入中国,然后再扩种到全国各地的.玉米最先出现在西北和西南地区的方志中.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平凉府志》卷四记载了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叶如薥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垂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再如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肃镇志》卷二载:“回回大麦,肃州昔无,近来西夷带种,方树之,亦不多.形大而圆,白色而黄,茎穗异于他麦,又名西天麦.”从生物学性状看,此两志所载之“西天麦”与玉米极为相似,因此应视为玉米传入我国西北地区的最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鉴赏》2009,(9):42-43
漫谈桂文化 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是中国侠义小说之集大成者,上承古代自由之侠,下启后代忠义之侠。清代道光以后的《荡寇志》与《三侠五义》两部侠义小说,就是在对其接受的基础上产生的。但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它们对《水浒传》中的侠义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内涵又有所改变,《荡寇志》将《水浒传》的“忠义之侠”转变成为“盗”,而《三侠五义》将《水浒传》中的“非法侠”转变成了“合法侠”,同时分析了《荡寇志》中“侠”形象转变的原因及《三侠五义》合法侠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梁代职官建制 ,《梁书》无载 ,见于《隋书·百官志》。《隋书》之中华书局点校本向称精善 ,然其于《百官志上》,亦有误点及失校之处。本文列举七例 ,加以匡补。  相似文献   

12.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提要内容的私人藏书家编撰之藏书目录,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与重要的意义。从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学术史的角度看,《郡斋读书志》目录体例的创制、图书类目的设置以及序与提要的撰写都反映出作者的文学批评观念。它不仅是一部目录学巨著,也是一部带有文学史、文学批评史性质的札记,是了解宋代文学与政治文化的独特文献。赵希弁《读书附志》在文学批评上对《郡斋读书志》也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白山司志》是迄今全国遗留下来的最完整的一部土司志代表作,也是广西现存唯一一部司所志善本。该书内容宏富,史料翔实,是研究白山土巡检司乃至中国土巡检司统治的一部珍稀历史文献,史料价值甚高。迄今学界对《白山司志》之专门整理与研究成果甚稀,此与该志之价值及地位极不相称。对《白山司志》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有助于将《白山司志》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4.
词律简说     
词本是配乐的歌词,《旧唐书·音乐志》称为“胡夷里巷之曲”。《梦溪笔谈》说唐代天宝年间“乐奏全失古法”,除了保留汉魏以前的古乐外,还将汉魏以来的民间乐曲与西域音乐(即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以及从中亚细亚和印度传入的音乐)交融而成一种新的乐曲。为了配合乐曲的谱子来填作歌词,于是渐渐产生了词的创作。有人考证,词最早来源于隋代。《碧鸡漫志》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词源》也说:“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乐府诗集·近代曲辞》首先列入隋炀帝和王胄作的《记辽东》,句式声韵就是词。《隋书·音乐志》也  相似文献   

15.
叶文 《华章》2012,(19)
《胡旋舞》是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盛行于长安等地的健舞,传自西域康国等地.向达先生依据日本学者石田干之助的考证,认为《胡旋舞》是在开元、天宝年问传入中国的.但从《胡旋舞》与《康国乐》的关系来看,《胡旋舞》传入中国的时间至迟应在北周武帝时.虽然有人依据发现于陕西紫阳县铸有乐舞人物的铜带版,认为《胡旋舞》在北魏时即已传入中国,但从其舞蹈动作的特征来看,无法看出“急转如风”的《胡旋舞》舞蹈特点,其结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早在中国的唐代,词刚刚出现之初即已传入日本。综观一千多年前日本词学的起步阶段,有两组中国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就是张志和的《渔父》五首和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正是在它们的影响下,日本诗人开始了词的创作,其中包括嵯峨天皇的《渔歌》以及有智子公主和滋野贞主的奉和之作,还有兼明亲王的《忆龟山》,此外还有一组越调诗也颇值得关注。与此同时,中国的唐诗从内容上也滋养了日本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魏源《海国图志》是继林则徐《四洲志》后,在东亚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地理类著作。魏源分别于1842年撰成《海国图志》50卷,1847年增扩为60卷,1852年又增补为100卷。该书首次于1845年由权大肯经陆路带回朝鲜,1851年由中国商船亥二号传入日本。之后日本翻刻本因简明易读又回流至朝鲜,同时日本再版的热潮又影响了中国对此书价值的重新认知。文章通过阅读史的研究方法,分析《海国图志》在19世纪中期中国士大夫阶层的有限传播、日本上层知识分子和下层武士的阅读接受、朝鲜实学派两班官员及中人的辗转传阅,并论述阅读活动对所在国进步思潮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山海志》是一款上古神话题材类3D多人在线大型网络游戏。《山海志》以中国神话启蒙之作《山海经》为蓝本、上古神话为背景,创造了一个洪荒时期的未知世界。  相似文献   

19.
《太原大学学报》2016,(3):39-43
《风俗通义》是东汉应劭撰写的一部关于风俗的书,该书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在中国小说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对魏晋志人志怪小说均有影响。目前学界对《风俗通义》小说特性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将其与魏晋志人志怪小说进行对比研究的文章至今较少出现。从内容取材、叙事手法、审美风尚三个角度对《风俗通义》和魏晋志怪代表作《搜神记》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风俗通义》和《搜神记》在创作上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汉书·地理志》载:“雍,秦惠王都之,有五、太昊、黄帝以下祠三百三所。”“上郡肤施有五龙山、帝、原水、黄帝祠四所。”这说明汉代雍、肤施两县均立有黄帝祠。《汉书》卷25《郊祭志上》也载汉武帝在长安设有黄帝祠。但同书《地理志》又载:“虢,有黄帝子、周文武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