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射:露锋重笔作撇,顺笔稍重写短竖,竖微向左斜。轻笔写出斜右上的短横,收笔做长竖,渐重但未及足够长度时,收笔左上挑出,藏锋重笔写长点,再左撇出,藏锋重笔写右斜上的短横,收笔后重笔撇出,露锋收笔。右边"寸"字旁,先尖锋轻落笔再渐加重写短横,收笔后左上挑出露锋写长竖,中间略细,渐渐加重后横向钩出,做一个大弯弧度折回作竖长点,回  相似文献   

2.
正姿:先露锋入纸,后快速移笔向上,再重顿笔向下部出锋完成点画,重笔藏锋后渐轻行笔挑出;接着写短撇,露锋转而以藏锋下笔,然后轻行笔弯弧度撇出,与提叠加收笔。在短撇的中部轻下笔,写短横,再转折后重下笔轻收笔,写另一个短撇。最后,写出短横反捺,完成字的上部结构。后重行笔写短撇折,收笔处稍回笔,或作空中回锋。  相似文献   

3.
正拟(擬):由于在蜀素这种少用的材料上书写,即使是米芾这个书艺高超的大家也小心翼翼,不敢马虎,故而用笔沉实,字也明显厚重一些,这个特点一直到拟古的第二首中间部分还在延续着。先看"拟"这个字——起笔虽露锋但是用笔稍重,再加重至短横收笔处轻提上行,先重后轻顺势写出竖钩,再顺笔藏锋  相似文献   

4.
正笔画明显为露锋者,如"引"字第一笔的入笔以及右边竖画的入笔皆锋芒外露,"座"字"广"部的横、撇起笔处皆为露锋。笔画为藏锋者,如"寺"字长横的起笔,"畔"字"田"旁第二笔横折的起笔。另有很多笔画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其原本的状态是藏锋还是露锋。比如"莫"字长横的起笔,"露"字第一笔短横的起笔,拓片上没有呈现出锋芒,而书丹时有可能是藏锋,也有可能是露锋。随  相似文献   

5.
正起:露锋尖笔写横,逐渐加重至收笔处向左上挑起。然后,藏锋作竖,收笔处轻提向左挪动再藏锋作横,渐提笔至横末端,提笔连带作横撇。折回锋,先重后轻横向行笔,至后段加重右斜上行笔,后收笔微挑起回锋。这个平捺的写法不同于一  相似文献   

6.
正(2)细腰钩竖钩用笔,中锋行至钩底,中部略细。(3)短竖钩竖钩用笔,略粗略短。(4)戈钩左上轻逆,右下顿笔,中下轻回,中锋弧形运笔至钩底,中部略细,轻顿,右上出锋。(5)弧弯钩左上轻逆,轻转右下按行,呈弧形,略左下行至钩底(中前部完成大弧面),钩出。(6)卧钩切笔顺势入锋,弧形运笔,由轻而重至钩底,略顿,翻笔左上迅速出锋。(7)竖弯钩竖法至弯处,保持中锋行笔,弯后行笔逐渐按笔至钩底,轻顿后向上出锋。  相似文献   

7.
正第二讲点法点,是汉字中形态最丰富、位置最灵活的笔画。其形态有方圆,笔意有藏露,姿态有欹正,往往根据所在的位置以及与其他笔画的搭配而不同。虽然点在汉字中占位不大,但"计白当黑",其处置妥帖与否至关重要,甚至于位置、大小、方圆、欹正等,稍有懈怠,往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点的写法,概括来说,有两种方式:一是露锋下笔,迅速铺毫后提笔回锋,形态短促饱满;二  相似文献   

8.
写字大课堂     
书写技法:短横右上斜,至右边顿笔转折向左下写撇,横短撇长,注意折角一定要成方折,不要圆转。 书写技法:由竖画和提画组成,也叫“右向钩”。竖长提短,竖可稍向右挺,提画顿笔有力。  相似文献   

9.
写字大课堂     
书写技法:起笔作横画,转折处略顿,转换行笔方向而折向下写竖,值得注意的是转折时先顿笔再折笔向下,使折角成方折。 书写技法:起笔作竖画,转折处略顿即转向右行,行至末端收笔。注意有的竖长横短,有的竖短横长。  相似文献   

10.
学一学 这一期我们来学习横折钩类的偏旁部首。“ ”是这类偏旁的基本字根。书写时注意,横画略略右上斜,转折时顿一顿,写成—个方折,竖画重按行笔,写得比横画粗一点为妙,出钩不宜太长。  相似文献   

11.
正再靠帖再完善姜翠菊书友的隶书,行笔自然,线条温蕴,有良好的临帖基础。隶书的标志性笔画——波画和捺画,写得出色,如"西""风(风)""下"等字。结体活脱。正文排列字疏行密,大疏大密,特点鲜明。此作瑜瑕互见,以下几个方面尚需加强。一、下笔要准确。如"鸦(鸦)""家"字的点画,"水""古"字的竖画,入笔处露锋明显,应尽量避免。二、有的笔画质量待提高。如"小""水"二字的竖画,  相似文献   

12.
正(4)竖折左上逆锋起笔,右下轻顿,左下轻回,中锋下行至折处,右上轻回,中锋向右行笔至底部,略上仰,右下顿笔,左下回锋。(5)短竖折竖折的写法,竖画、横画皆短。(6)撇折逆锋起笔,右下轻顿,左下轻回,向左下方弧形运笔至折部,左向短行,右下顿,右上轻回,右向行,均匀出锋。  相似文献   

13.
写字大课堂     
正学一学这一期我们来学习横折钩类的偏旁部首。"(?)"是这类偏旁的基本字根。书写时注意,横画略略右上斜,转折时顿一顿,写成一个方折,竖画重按行笔,写得比横画粗一点为妙,出钩不宜太长。  相似文献   

14.
写字大课堂     
书写技法:短竖略向左斜,竖末端笔后折向右行笔,再顿笔折向下行,然后出钩。  相似文献   

15.
提笔。笔锋在书写点画时不可能一样粗细,当点画要求变细时毛笔就要提起,这就是提笔。因此,提与顿是相对的,互为依存。提笔多用于横画的中间、转折连接处及露锋出锋时。顿笔。线条点画要求变粗变突出时用力下按,有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之说。字的收  相似文献   

16.
审题指南针:1.下笔之前先要细读原文,找到自己的"感点"。2.开始下笔,一般分四步写:首先,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切忌不分轻重,照搬原文。引述一定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其次,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对引述材料进行一番评析后,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自己的"感点"。  相似文献   

17.
正第二节小楷发笔法发笔又称为起笔,是笔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清陈介祺《斋尺牍》中说:"若求古人笔法,须于下笔处求之。"又谓:"所有之法,全在下笔处,笔行后无法,无从用心用力也。"相传王羲之写小楷,于发笔处最深留意,可惜我们已看不到他的真迹了。用笔的精到、笔势的流动、点画的变化以及调锋等都于发笔处表现出来,故善于发笔者,必不拘泥于一法,而能矫变异常,  相似文献   

18.
正39.巾字底边竖略短,"横折钩"折后竖钩粗重略短,中竖垂直有力。宽度、高度均视上部覆盖酌取。40.贝(贝)字底目部长方,竖和横折垂直有力,横间距均衡,底点分张。高度视上部酌取。(三)字形结构人们通常将"欧体字"字形简单概括为"长口框",字体结构为"内收外放"型。汉字就结构而言,大体可分为独体字与合体字两大部分。合体字通常分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多部位组合结构等几个部分。左右结构,通常由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19.
正3.撇撇画舒展、俊洒。书写时切忌钉头、鼠尾、僵直。标准撇的写法要领:(1)逆锋起笔,(2)右下轻顿,(3)左下轻回,(4)向左下方弧形运笔至前部均匀收笔出锋。撇画书写时,因用笔的轻、重、提、按、转折等方面力度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竖撇撇的写法,前部略竖,后部均匀左展。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知道,"木"字一竖是没有钩的,因此大多数"木"字底的字"木"都不带钩,如"花朵"的"朵"就是这样。仔细看这"朵"下的"木",竖不带钩,左右两边分别是撇和捺,并和横笔和竖笔相交。但有的"木"字底就不一样了,不但竖带钩,那一长撇变成了短撇,一捺也变成了长点,而且和前两笔不相交,典型的就有与"朵"一字貌似的"杂"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