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红领巾》2011,(11):43-43
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当游客站在四川峨眉山金顶,背向太阳而立,而前下方又弥漫着云雾时,有时会在前下方的天幕上,看到一个巨大的七彩光环,从外到里,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的次序排列,有时光环中还会出现观看者的人影,且影随人动,这就是峨眉山神奇的“佛光”现象。这种现象在其他地方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6):149-153
博物馆作为一个地区和文化的中心,其高高在上的光环一直都使它保持着远离世俗的姿态,因而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于文化游客这个群体,其馆内观光体验的质量,也取决于它与文化游客生活阅历间的共鸣.基于"日常生活"在人文旅游中的延续,以建构"自我凝视"的观念来说明博物馆体验效果与文化游客生活经验的内在联系.每个人的旅游行为都是其"日常生活"的延续,文化游客在博物馆体验中对个体生活经验的"自我凝视",暗示了人文旅游不仅是个体认知文化现象的活动,而且也是个体审视和升华"自我"与"现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黎明时分,一群游客沿着麦田埂行走,突然有人瞅见了自己的身影,并发现在自己头影四周竟环绕着一个彩色光环,而当他们驻足细看幽影时,却都只见自己而看不见别人  相似文献   

4.
明珠闪闪     
我们被时间无情地追赶时间的光环戴在每个人的颈脖上,它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它曾经装饰过青春的容颜。时间的光环并不是永远的,因此,我们才会格外珍惜,让它闪烁  相似文献   

5.
所谓光环效应,是指我们在对某一个人的认知过程中,把认知对象的某些清晰而明显的特征或品质加以放大,因而掩盖了认知对象的其它特征或品质。光环效应的实质就是把各种相互独立的,没有必然联系的特征予以叠加,统统赋予认知的对象。即一个人被赋予了一个肯定的或有价值的特征,那么他就可能会被赋予其它积极的特征,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好似被镶嵌在一轮美丽明艳的光环里。如相信一个外表秀气的学生更聪明,即“一好百好”。反之一个人最初被赋予否定或无价值的特征,那么就会被认为具备所有不良的品质,如同被混浊阴暗的光环所笼罩。如…  相似文献   

6.
幽默与漫画     
误会 两个不相识的游客在希腊的著名景点遇上了。 女游客请求男游客说:“能帮我在古神庙废墟前拍张照吗?”男游客应允了。 “不过,千万别把我的汽车拍进去,”女游客提醒说,“那样我家人准认定我又出车祸了。”  相似文献   

7.
一天,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水族馆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当时,那个水族馆正在向游客展示新近增加的一些珍奇鱼类,其中还有一条前几天刚刚进馆的大鲨鱼,这条凶猛的大鲨鱼招揽了不少游客。一天,正当众多游客围着那条大鲨鱼时,突然,从鲨鱼的口中吐出一只完整无缺的人的手臂,把正在观赏的人们吓了一大跳。当地的警察闻讯迅速赶到水族馆,经法医验证,这的确是人的臂膀。可奇怪的是,在这只臂膀上居然找不到被鲨鱼咬过的痕迹。后来,法医进一步证实,这只手臂是被人用刀从死者身上砍下来的。  相似文献   

8.
印度洋海啸已夺去了十余万人的宝贵生命,但也有人幸运地从这场天灾中逃生。10岁的英国女孩蒂莉·史密斯是幸存者中的英雄,她在海啸发生时挽救了泰国普吉岛上数百人的性命。在致命的巨浪出现在海平面之前几分钟,海水开始从海岸线往回退。海滩上不少游客驻足观望这一场景。但只有小蒂莉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是海啸来临前的征兆。蒂莉几周前在学校恰好学过这方面的知识,于是她拼命地喊:“大浪要来啦!”没人知道那么多游客当时为何会听从一个小姑娘的警告,但事后证明这的确使他们在海啸到来前及时逃脱,这里也成为普吉岛上唯一一个未发现遇…  相似文献   

9.
荣誉和光环,谁不想要这两样东西?它们预示着成功,时刻向世人昭示着我们是多么伟大。可是,物极必反,在荣誉面前守不住自己的人比比皆是。雷楚年,七年前是一个阳光而充满希望的勇敢少年,在荣耀面前迷失了自己,以致七年后罹患牢狱之灾。这就是不能在荣誉前坚守自我的后果。为  相似文献   

10.
悦己 《初中生》2018,(1):10-11
倪妮坚决否认出名之后人也有了自信的说辞,她至今还在寻找着自己的自信,甚至觉得现在的她和自己心中优秀的自己相差甚远.比如她还是不太敢站在那顶明星的光环下——不是怕这来得突然的光环散去时会太匆匆,而是从心里觉得自己好像从来就不是那么值得跳出来表现的人.  相似文献   

11.
请善待教师     
<正>在人类的历史上,恐怕还没有任何一个职业像中国的"教师"获得如此多的光环: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吊诡的是,头顶如此光环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幸福感却普遍不高,甚至陷入了无法自我定位的尴尬处境。这些光环更多的是社会对教师这种"身份"在心理上的道德诉求:一方面,教师应当成为"人之模范,社会之楷模";另一方面,教师的形象更多的是只讲奉献,不讲回报。但这种诉求漠视、架空了人的基本需求,将教师"神化"了。教师也要生存在现实社会中,首先是人,然后  相似文献   

12.
《出国与就业》2009,(1):9-9
从明年元旦起,我国游客可以坐在家中,通过因特网全天候预订欧洲铁路客票,这标志着赴欧洲的游客可以在出发前就与欧洲旅游交通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3.
昨日当我注意你时 你十六岁出道,顶着爸爸谢贤的光环,境遇如同房祖名。受关注并不意味着受欢迎,那光环越发显得像阴影,翻开报纸与杂志,那压力非常人所能体会。 现在已没有太多人记得,提携你的恩人是刘德华。那时香港没有太多人喜欢你,毕竟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取向。而你正年少轻狂,  相似文献   

14.
眼中的光芒     
梦想的现场,每个人头上都有光环。天上所有的星星,为我们加冕,敢仰望的人,眼中自有光芒。——题记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的礼貌,似乎已成民族自我整容的重大议题。据媒体报道,最近一项在1500名欧洲酒店经理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日本人当选世界最佳游客,中国人则在世界最差游客中名列第三。与此同时,外交部也公开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其  相似文献   

16.
<正>IDOL贾斯汀·比伯名利场是把双刃剑。年少成名,这个少年经受过的压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在拥有了无数光环的同时,外界巨大的舆论压力也让他喘不过气来。率性而为、放飞自我的明星不少,Justin Bieber大概是最突出的前三之一。经受过天才少年的赞誉,享受过世界巨星的光环,遭遇过众久之的低谷,JustinBieber迎来了回归初心的觉醒。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能成功的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则结果会“事半功倍”。但如不自觉的进入一些心理误区,则其结果会“南辕北辙”。那么我们怎样去实现前者而避免后者呢?我们首先分析一下这些心理效应,以便在工作中正确运用:一、光环效应心理学家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漂亮,有的不漂亮。让被试者评价照片上的人与漂亮无关的一些品质。结果漂亮的比不漂亮的在各方面的得分都高。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被认为是好的或被崇拜的,他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相反,则被加上一个“黑色”的光环。这也是“一俊遮百丑”的来历。当你认识…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些伦理价值观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业涉及大量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资金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涉及人与自然、人与人(当代人与前后代人、人与群体)、民族与民族、国与国的伦理关系,对民族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精神生活与文明品质的伦理影响非常重大和深远。 日本游客今年9月18日在珠海集体“买春”事件震惊全国。中国人需要从这个耻辱中思考和解决  相似文献   

19.
据2013年2月22日《北京晨报》报道,"一名叫梁齐齐的游客,在故宫大铜缸上刻下了‘梁齐齐到此一游’"。原来,几天前,故宫工作人员颜先生巡视时发现太和门附近的一口大铁缸被人偷偷刻上了一行字。由于没能"人赃并获",气愤之下颜先生将此事发到微博上。此事立刻引来"骂声一片",还有人说"逮到你都得剁你的手"。网友纷纷谴责该游客"太缺德",甚至扬言要"人肉"此人。故宫证实游客缸上"题字"事件,此缸位于太和殿广场弘义阁前檐台基下南侧,为清宫遗存的铁缸。该字迹已被故宫工作人员清理,未对铁缸本身造成损伤。故宫方面表达了对"题字"行为的愤  相似文献   

20.
一所旅游学校的老师给大家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导游,带着许多游客在瀑布前,众游客兴致很高,高谈阔论,根本听不清导游的安全提醒,导游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