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珊 《湖北教育》2002,(22):48-48
教育学生学会尊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与人合作精神的重要渠道。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教师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 这是不久前我从朋友哪儿听到的一件事: 孩子们正在玩角色游戏——医院,几个小朋友把“生病”的娃娃扔得满地都是,其中有两个是老师喜欢的“好孩子”,老师当时只淡淡地说了句“下次可不能这样,好孩子应该带好头”,就让他们走了;而对剩下的几个小朋友则进行了一顿严厉的批评:“怎么回事?去把娃娃都捡起来!下次你们再别想玩游戏! 这时,小锐不满地嘀咕:“不是我干的,是琪琪带的头。”  相似文献   

2.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把尊重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尊重学生看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起点,把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工作中的一种基本态度。教师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用真诚的心去体贴学生。一、尊重学生,与学生平视在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把尊重学生放到教育工作的主要位置。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不良影响,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但许多时候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教育学生,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样的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和自尊,他们以学生对自己“服帖”为荣,无形中拉大了…  相似文献   

3.
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责任是人的一种普遍需求。青少年学生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需要为师者给予史多的尊重。尊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心态发展。一个好教师应该去研究学生“尊重需要”的心理,懂得如何去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4.
公开课上,执教老师请一个小男孩朗读一段课文,没想到他说:“老师,现在我不想读!”这令在场的听课老师大感意外。“你有权保持沉默!”执教老师笑容依然,“我们会耐心等待,以后再欣赏你的精彩表现。”果然,后半节课这个学生主动请求,以自己精彩的朗读赢得了掌声。执教老师总结道:“教育首先是一种尊重,一种保护。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内涵。”在“尊重学生”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有时也会犯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即表现上是尊重学生,实际上却是主导了学生,纵容了学生,使他们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我有个同事碰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苗壮 《山东教育》2003,(13):20-20
开班会让学生自揭伤疤,迟到了可以不喊报告推门而入,课堂上学生有权拒绝回答问题,老师在办公室和学生谈话必须先给学生找个椅子……这些看上去有违“传统”的做法,都是北京市东城区一个叫做“尊重教育”实验课题组的老师们的“创造”。依照笔者的观点,“尊重教育”其实是一种能创造奇迹的较“前卫”的教育。说起“尊重教育”,笔者不由就想起了“让学生举起右手”的河北省安国市的那位教师的故事。一次,那位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无意中发现一个平日里学习很差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举起了手,但是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又一个字也回答不出来。…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 ,班主任工作只要对学生做到“勤、严、爱”就可以了 ,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还必须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家长 ,尊重任课老师。首先 ,要尊重学生。老师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才能使“勤、严、爱”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否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所以说“尊重”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核心和灵魂。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尊重学生呢?第一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老师虽然是长辈 ,但是在法律地位上、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因此 ,老师在教育工作中应平等地对待学生 ,而不能以长辈自居 ,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顾学生的感受 ,出言伤害学生 ,甚至侮…  相似文献   

7.
王凯 《甘肃教育》2011,(13):89-89
我们常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尊重自己,那么究竟什么是尊重?其实,尊重的范围很广泛,它包括自我尊重和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然的尊重。那么,教育中要不要尊重呢?有人说,学生当然要尊重老师,其实,学生也需要被尊重,也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教师,要达到更好地教育学生的目的,就必须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心灵上是相通的,自己的存在对别人、对集体是有意义的,进而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懂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不息,从而产生向上的内驱力。教师尊重和信任学生,可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老师是一位可亲可敬可以接近和信赖的大朋友,这样教师的要求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容易被学生接受,才能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学生都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发掘他们身…  相似文献   

9.
以前,我国教坛是“教师中心论”的一统天下;如今,所谓的“欣赏教育”和“尊重教育”又大行其道。某些学生备受“尊重”,在家则为“家庭小皇帝”,出外则是“校园小贵族”。总而言之,老虎屁股摸不得,摸之则“欲加之罪”矣!例如,某市东城区一个叫做“尊重教育”实验课题组的老师们“创造”了一系列的校园规则(即“开班会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10.
尊重学生     
《教书育人》2004,(9):8-15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学生稍有不好,老师都会生气。这样的老师我们说他负责任。可每到这个时候,老师们都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气归咎于学生的不好,于是,说教、训导、批评、甚至侮辱谩骂也就随之而来了。不论是和颜悦色,还是声色俱厉,都会让我们看到面前的学生眼中泛起的泪光。虽然最后,学生们都成了“听话”的乖孩子,可他们委屈的眼神却出卖了他们:我们是口服心不服啊!其实,学生也有话要说!这里,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无意指责老师们的“责任心”,只是想从一个公正的角度让我们的老师重新审视学生们的“不好”,冷静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尊重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一、明晰尊重教育的含义
  同学杨九俊说过这样一件事,他同江苏部分校长到加拿大考察,在一所小学听了一节数学课,教师在给学生讲“3+5=?”时,一个学生举手说“3+5=6”!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场面出现后,教师不仅没有责备这个孩子,反而对孩子大加赞赏:“很好,真不简单,你的计算已经非常接近正确的答案了!”九俊同学不禁感言:“他是一位真正懂得和实践尊重教育的教师。这个孩子将来数学即使不怎么样,他的兴趣也会由此有较大的提高,如果说好了,那这位教师的鼓励应该给他的一生带来巨大的影响。”九俊同学在这里提到的尊重教育,展开来说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尊重老师,老师爱护学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笔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0年,从多年的实践中发现,那些对学生终生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教师,都是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的。所以,尊重学生是每一位老师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3.
尊重自我     
现在老师们总是问:“我如何能让学生尊重我?他们在见到我之前就已经决定当我走进教室时表现得不尊重我了。”很明显,你是无法让所有人都尊重你的。你可以去要求他人尊重你,可这是无法强迫的。儿童已经理解了这个概念,所以他们偏要执拗下去,反抗你要求尊重。  相似文献   

14.
一位记者到学校采访,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程式化的语言、小大人似的表情,令记者惊讶不已。记者无奈地对陪同的教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孩子的童真哪儿去了 ?”   一位老师讲《浪花》,声情并茂,自己仿佛来到了海边,回到了童年,而孩子们却双手捧书,面无表情盯着她看。老师不解:“孩子的童趣哪儿去了 ?”   教育,能够托起太阳,也能够泯灭希望。课堂教学中划一地思维、表达,自然禁锢了孩子的童真童趣。“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这个原则是每个学过《教育学》的教师铭记在心的。可是多少年过去了,当我…  相似文献   

15.
孙威 《吉林教育》2005,(4):43-43
尊重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也是教师体现教学民主作风的体现。做为一名教师,应时刻意识到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而不能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更不能对学生任意发号施令或大声斥骂。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这一点。封建社会的一些“师道尊严”还在我们许多老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6.
韩宝利 《教书育人》2007,(12):47-48
教师如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及社会交往中缺乏对学生、同事、家长的基本尊重,有意无意不分场合地伤害学生和他人,极易使他们的自尊心受挫,进而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甚至造成学生人格上的缺陷。因此,教师必须放下所谓“师道尊严”,及时修正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失误,善于捕捉和剖析产生失误的根本原因,才能还学生一个晴朗的天空,从而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理智和强烈自主意识的人,对待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成败。笔者认为,处理好师生关系,最重要的一条是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应该是这样”或“想这样”并不等于现实“已经这样”。这里有几例真实的故事。(1)有位班主任将一位学生安排在教室前排靠墙的座位上,该生的母亲发现后深感委屈,但还是半讨好地说:“看,老师多关心你,让你一个人坐在最前面,免得上课时说话。”而这位班主任却…  相似文献   

18.
公开课上,执教老师请一个小男孩朗读一段课文,没想到他说:“老师,现在我不想读!”这令在场的听课老师大感意外。“你有权保持沉默!”执教老师笑容依然,“我们会耐心等待,以后再欣赏你的精彩表现。”果然,后半节课这个学生主动请求,以自己精彩的朗读赢得了掌声。执教老师总结道:“教育首先是一种尊重,一种保护。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9.
刘福学 《上海教育》2005,(5B):55-5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民主的思想也日益深入人心,学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地方“尊重学生”的内涵被不断扩大和曲解,什么“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20.
表扬≠尊重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与赏识,课堂上已极少听到教师对学生的斥责,更多时候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片赞扬之声:“你真聪明,你真棒”、“你做得非常好”等,有些老师甚至在学生回答问题模棱两可时也大加表扬。这样无形中使学生无法辨别正确与错误、是与非,弄不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作出明确评价,对学生的闪光点予以充分肯定,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