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纪照 《报林求索》2009,(12):40-43
<正>艺术何为?归根到底,不外是引领人们走向真、善、美,让人堕落的更慢一些罢了。那艺术为何?从本质上讲,艺术必须走向人,走向人的生活和生命  相似文献   

2.
照后现代主义论者的说法,艺术发展至今已然进入一个扁平化而失去深度感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确乎不是什么危言耸听,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之中,那一座座曾经触发古人多少藻思绮念的戏剧舞台正逐步陷人逼仄之境,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戏剧  相似文献   

3.
在人们看来,概念的抽象,恐怕莫过于数学了吧.可是,凡是看过科教片《唐老鸭漫游数学迷宫》的人,无不为那生动形象的数学画面而惊叹.那神秘莫测的毕达哥拉斯命题,那"天然合理"的黄金分割点……巧妙地与建筑艺术、造型艺术、舞蹈艺术等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寓数学规律、数学语言于艺术画面之中,使人在美的享受中,获取丰富的数学知识,这是何等高超的科学普及艺术啊!由此,我想到了科普编辑.好的科教片要有好的脚本、好的  相似文献   

4.
“我就是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这是青年画家、国防科工委继续教育中心干鳞波的艺术追求。他的山水写意画先后20余次在军内外获奖,并多次在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展出。他将全部的身心献给了大自然,献给了使他灵感勃发的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1964年6月,于鳞波出生在素有“国画2岁’的河南西平县玉皇庙乡。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给了他最早的艺术启蒙。他说他忘不了那一片土地,那一片让人心酸又让人挚爱的土地。春天,在一片绿得使人心醉的草地上,用跑了调的声音牵走懒洋洋的太阳;夏天,在潺潺流动的小溪边,看…  相似文献   

5.
王海霞 《大观周刊》2012,(13):180-180
就诗歌艺术本身而言,首先它是“浓缩的艺术”。这种浓缩大致可分为几种情况,那就是画面的单个截取或多个连缀。其次它是“扩张的艺术”。这种扩张表现在形式上则是画面外延的扩张,亦即简单的一个或多个画面能让人联想或想象到无数个画面的存在;表现在内容上则是意蕴的扩张,表现为情感的丰富性和含蓄性。不论是浓缩或是扩张,诗歌必须凭借虚实这一表现手法达到理想的境界,只是各个诗歌本身表现的是点是面、程度轻重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6.
花都巴黎花儿香又艳,主要体现在艺术之花上,它那空间的艺术——举凡保存完好的古城风貌,满布全城的博物馆,塞纳河两岸的旖旎风光……其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自不必细说,它的时间艺术——各类音乐、舞蹈、戏剧、杂舞,也足令人惊叹,让人艳羡。按说这已经是满城飞花,街巷淌诗的局面了,可是巴黎人并不满足,从1981年起,他们又创立了一个音乐节,时间定在每年立夏日从傍晚到午  相似文献   

7.
商子秦 《兰台世界》2003,(11):44-44
观赏张珂先生的书法作品,扑面而来的便是一种浓郁的书卷气。那飘逸的神韵,潇洒的笔墨,似春雨润物,幽兰流芳,带人步入一种艺术佳境。我甚至还想,读张珂的字,最好先沏好一杯绿茶,再放上一首古琴曲,于茶香琴韵之中,细细去品味那笔墨之中的雅致,方可知其精妙所在。这其实也是一种美  相似文献   

8.
集安,有吉林省“小江南”之美称,它是上千年前古高丽族部落十九代王朝定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在这片散发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土地上,许多有志青年为之耕耘,在书法篆刻艺术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姜荣华便是其中一位值得介绍的青年书法篆刻家。荣华自幼喜爱书法篆刻艺术。从小学开始就没淫于涂抹之中,但他真正涉足于书法篆刻艺术之河却是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他认为:书法是纯粹的艺术。其玄妙的艺术境界陶人情操并令人激动不已。那一幅幅线的轨迹,乃书家心灵的低语,并非作者故作姿态的“天真”。他先习“二王”,后临…  相似文献   

9.
白领兄 《大观周刊》2012,(14):20-20
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小说创作艺术汲取了前人的艺术精华,创造出有名的“海明威风格”,在西方文坛上独树一帜海明成创作艺术有四个突出的特征,那就是“迷惘的一代”的情绪,“冰山”原则,“硬汉子”形象和“电报式”语言.  相似文献   

10.
20年孵蛋史     
1989年2月5日,除夕,现代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馆内人头攒动。在那一次大展上,因为七个行为艺术家的突然闯入,搅乱了大展的计划,同时也使人们记住了那次现代艺术的集体亮相。20年之后,2009年2月5日,现代艺术大展的20周年纪念活动在农展馆、今日  相似文献   

11.
现代的人类学家和艺术学家们,在谈论人类文化和艺术现象时,少有不追溯到遥远的史前艺术的。这种“遥远”,不仅指年代的久远,而且是指文明的陌生。现代的印第安人、布须曼人和波利尼西亚入带给今天的研究者们的,是与考古发现一样的远古时代的回声,它使人们陷入深深的困惑和好奇,不由自主地要去探讨史前艺术和文化的奥秘。但由于种种原因——过去是因资料的贫乏,现代则是因方法的陈旧——这一奥秘始终笼罩在迷雾之中。易中天先生的近著《艺术人类学》,在当今国内外众多的同类著作中独树一帜。其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在于,作者首次表明,史前艺术的奥秘并不只是包藏在那早已不留痕迹地消失了的史前人类的一闪念中,也不只是封闭在那重见天日而沉默不语的石斧、陶罐和洞穴壁画中,而且还沉睡在我们自己心里,它就是我们自己的奥秘、一般“艺术”的奥秘,即“人”的奥秘。对史前艺术的陌生感,无非是对我们自己的潜伏着的、已被遗忘了的本质力量的陌生感而已。  相似文献   

12.
郑莉 《新闻三昧》2013,(1):76-80
不知道安东尼奥·高迪吗?那你可能听说过圣家堂和巴特罗之家.如果不知道,那你可能见过崇尚自然和人体工学的建筑风格.如果依然一无所知,那么你一定知道曾举办了1992年奥运会的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喜欢足球的人知道那支号称地球上最棒的球队——巴萨.而喜欢建筑和艺术的人,则更向往这个城市独特而神奇的文化风格.在这个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地中海城市里,四处散落着源自高迪笔下的形态奇特的建筑物,可它们并不是点缀,里边实实在在住着人呢.于是,这里也被称为安东尼奥·高迪作品的露天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人是艺术活动的主体,电视新闻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大量是人类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最新信息,突出人的活动应当是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美国《最佳普利策新闻奖作品》一书中有一句西方新闻界奉为经典的话:“新闻之所以重要,主要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它写人,影响人,而且通常只有当它对人有影响时,最无生气的题目才  相似文献   

14.
艺术苦恼,往往是艺术创新或突破的一种痛苦酝酿,是即将爆出灵感的导火索。因此,我们赞美艺术苦恼,绝非自作多情。然而,当在书籍艺术界转了个圈以后,便发现苦恼无处不在,且多姿多采,可以说各具异趣。不过,在一点上是相同的,那就是造就了人才。然而,如果以为唯其出人才,就让他们去苦恼吧,那又未免有些冷酷。我们有一位朋友。在全国书籍艺术界,他不仅是一位书籍艺术家,也是一些美术家和书籍艺术家的知心朋友。看见他的时候,从那妙语如珠的诙谐笑谈中,从那慨叹、苦涩的创作叙述里,你很可能产生一些错觉,以为他是一位小说家。可是,当你细察到他有一双与众不同的明眸和一种变动角度观察人的习惯时,你才会恍然大悟他是一位地道的美术家。至今已过知天命之年,他仍是那么幽默和锐敏。我们呼唤他一声:“郭振华”。他应了声:  相似文献   

15.
现场采访离不开提问,提问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采访报道的成败。一个记者若掌握一套灵活多变的提问艺术技能,那他的采访活动就能提高质量,获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人猿揖别,人类带来了一面“镜子”,那就是艺术.在这面镜子里,人们能看见他者,也能看到自身,即看到关系中的人,进而认识关系中的人.因此,艺术这面镜子,用马克思的话说,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以审美的形式把握世界的方式.而要为民立“镜”,则需琢之、磨之,才不致现象走样、本质变形.  相似文献   

17.
一地桂花香     
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我喜欢以步代车一个人静静地走在大街上,享受那落日的余辉,那轻柔拂面的微风,那高远纯净的天空,还有那怡人的气候带给自己的那份放松.  相似文献   

18.
岳晏 《出版广角》2013,(12):78-79
艺术出版将艺术作为主要的传播内容,从艺术内容的角度出发,大多数艺术都是人的艺术,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艺术出版需要人文关怀。但我国目前的艺术出版大多在个人和社会关系处理方面缺少人文关怀,艺术出版物追求"档次",忽视受众的消费能力,因此,艺术出版需要突出对人的主体性尊重,在题材选取和表现方式上多采用平民视角,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对于那些做事特别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严谨、执着的人湘潭称之为"古人"."陈古人"名叫陈德胜,在他家那翰墨飘香、充满艺术气息的书房里观赏其珍贵家藏的人无不认定他的确是一个尘世少有的积累和收藏家庭档案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20.
早就读陶冶的杂文,在《文化艺术报》头版的左下角,总有以异于其他报道的楷体字排出的千字文,围以花边,在版面上辟出一个特区,那便是陶冶给我们营造的特区风景了。鲁迅先生早已将报纸上的此类文字命名为“花边文学”。每次打开《文化艺术报》,便忍不住目光下移,去寻找那块花边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