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素重孝道,孝子故事颇多。《儒林外史》中有郭孝子寻父一节,时贤多考其本事乃《啬生文集》之胡孝子。近有学者认为《型世言》卷九所记王原事当是其本事。文章通过对《明史》、《续藏书》、《文安县志》、《国朝献徵录》等著述细细勘别,结论认为,《文安县志》所载纪常《王孝子传》作为本事才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明清以来张掖地方志《重刊甘镇志》、《甘州府志》、《山丹县志》、《创修民乐县志》、《东乐县志》、《创修临泽县志》、《新纂高台县志》、《新修张掖县志》的研究,探讨了张掖龙王庙的分布与数量;碑刻与龙王信仰;民间祭祀龙王活动;分析了张掖龙王信仰产生的自然根源和社会根源.认为龙王信仰中包含的生态保护思想与张掖民间关于生态保护的思想,共同构成了生态保护的优良传统,它们对于今天祁连山、黑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列女传》是刘向编纂的一部旨在讽谏后宫、"以戒天子"官方文献。《列女传》采取了大量先秦、西汉文献,同时有刘向本人的加工和改造。《列女传》中有不少故事与《诗经》本事相关联,对这些故事进行考察,既能考见当时的鲁诗文献,也能考察《诗》本事编纂中的小说元素。《列女传》中的《诗》本事是《诗经》本事故事向诗本事小说的过渡。  相似文献   

4.
孝子故事在我国源远流长,最早见于战国,全国各地历代墓葬中都有发现。固原地区墓葬考古中发现最早的是北魏漆棺画墓漆棺两侧绘画的孝子故事,有《舜》、《郭巨埋儿》、《尹吉甫》,后来在西吉黑虎沟宋墓里发现精美的砖雕孝子故事,有《孟宗泣竹》、《王祥卧冰》、《王褒闻雷泣墓》、《曹娥投江寻父》、《姜诗涌泉跃鲤》、《蔡顺伏棺哭尸》。  相似文献   

5.
明人马中锡的《中山狼传》,过去曾劳烦许多学者去进行推测,其本事出于何处?郑振铎先生推测此文是根据宋代谢良所作增补而成,电有许多人认为此文是马中锡写来讽刺李梦阳对康海的忘恩负义(见《玉剑尊闻》、《池北偶谈》、《茶香室三钞》),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认为此文系以前人创作为蓝本,对其本事来源都未述明。那么,中山狼本事到底出自何处?笔者认为系出自民间故事。今年暑假,笔者曾到乡间进行一次小规模的民间文学调查,获一《智童降妖》故事。情节与《中山狼传》十分酷肖,如出一辙。这个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一个作恶多端的妖怪,被张天师捉住,用一特制的瓶子装好,埋到荒郊野外。后来由于水土流失,瓶子露到地面上。  相似文献   

6.
《明初移民山东的云南地望考》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山东胶东地区莱阳、牟平等县有相当数量的家谱记载其祖先明初从云南迁来。而民国《莱阳县志》和《牟平县志》的编纂者和今人风良先生却撰文否定其事。本文根据有关史料对此提出商榷,初步认为明初以来,滇人确以从军、充军或抗倭三种方式移入胶东  相似文献   

7.
记载大连地区的地方志有:《大连要览》、《南金乡土志》、《金州志纂修稿》、《复州乡土志》、《复县志略》、《庄河乡土志》、《庄河厅志》、民国《庄河县志》和伪满《庄河县志》,这在大连地区的文化历史资料中占有重要地位,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和宋代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均是以有本事的唐代诗歌为主要记载对象的诗文评著作.《本事诗》中记载的本事及诗歌大多在《唐诗纪事》中可以找到.但是由于二书成书年代不同,对同一本事的记载在叙事详略、叙事方式和叙事类型上存在一些差异.相较之下,在叙事内容上,《本事诗》记载的内容更详细、语言更生动、更注重细节描写;在叙事方式上,《唐诗纪事》的叙事方式更丰富,除了本事故事,还用诗题和诗序进行叙事;在叙事类型上,《本事诗》中带有传奇色彩和志怪色彩的本事,在《唐诗纪事》中被略去了.  相似文献   

9.
<正>寒窗七载,辛勤耕耘,精雕细刻,至1992年底,怀化地区志界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新志书有《黔阳县志》、《沅陵县志》、《新晃县志》等3部县志和地级专业志《税务志》、《军事志》、《交通志》、《金融志》、《档案志》、《财政志》、《环境保护志》及上百部县志专业志。这批志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区修志工作初战告捷,进入了收获的黄金季节。如《沅陵县志》、《黔阳县志》、《新晃县志》于1993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志书一等奖,其它专业志也均被推荐参加1992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地方志成果展览,并均获得好评。  相似文献   

10.
孟称舜是明清之际的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被认为是戏曲“临川派”继汤显祖之后最重要的作家,倪元璐称他为“我朝填词第一手”。卓人月亦认为孟称舜的三部杂剧《花前一笑》《泣妇眼儿媚》及《桃源三访》足称当时“北曲之最”。孟称舜所写杂剧题材广泛,都有本事源流。本文探讨孟称舜现存的五部杂剧的题材与本事源流。  相似文献   

11.
《方志今议》是黎锦熙在方志学方面最杰出的代表作,对指导《同官方言谣谚志》、《宜川县志》、《洛川县志》、《黄陵县志》等地方志的编写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今天编修省志、市志和县志,仍有现实的参考意义。剖析了《方志今议》的学术价值及黎锦熙的学养功力,以期更好地理解民国方志学和一代大师的治学风格。  相似文献   

12.
孝道在中国古代儒家伦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自西汉刘向《孝子传》(一作《孝子图》)以来,曾经出现过许多种题名为《孝子传》的著作,但大都早已亡佚了。清代茆泮林所辑《古孝子传》,即汇集了九种《孝子传》佚文,断简残篇,难窥全豹。敦煌石室所出《孝子传》(拟题)残卷五种,经过王庆菽先生综合校理,收入《敦煌变文集》卷八,是保存佚文较多的一种。其后徐震堮、蒋礼鸿先生又加补校(注),千载以前的疑文讹字,遂能涣然冰释于一旦。其偶有未尽者,兹再为捃拾若干条,以期有助于读者之省览。井泥已尽,可以(?)(索求)出我。(901页) 原校“(?)”为“索求”二字,非是。《敦煌变文集》137页(以下引文出自《变文集》者,但标页码,不赘书名)《韩朋赋》:“成功(?)女,始年十七,名曰贞夫。”  相似文献   

13.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孝子故事,多为在灾荒、灾难、遇险、故去等意外情况之下孝子的临变之孝。孝子事象丰富,有孝子孝亲故事、孝感神应故事和愚孝故事。孝子身份经历不同,行孝的方式各异。纪昀强调孝道的血缘亲情,体现出孝道的人伦关系。孝道有其封建道德的历史局限性,也有一些愚孝故事表现出孝的极端化和愚昧化。  相似文献   

14.
一、编纂概况 方志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和发展,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宋以前的方志,是以图经为主,逐步向方志演变的时期;第二,宋元时期朝廷下令设九域图志局,并统一方志内容、体制,是方志日臻完备的时期。这一时期中编纂有《浑源州记》、《应州记》、《浑源州图经》、《应州图经》、《云中图经》、《朔州志》等;第三,明清时朝廷多次下令编修志书,并制定统一体例,是方志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纂有《浑源州志》(7次)、《应州志》(6次)、《朔州志》(8次)、《云中郡志》(3次)、《大同府志》(6次)、《朔平府志》(1次)、《大同县志》(3次)、《阳高县志》(1次)、《天镇县志》(4次)、《广灵县志》(5次)、《左云县志》(3次)、《右玉县志》(1次)、《怀仁县志》(5次)、《灵丘县志》(4次)、《马邑县志》(5次)、《山阴县志》(2次)、《平鲁县志》(1次)、《浑源县志》(1次),以及其它专志8次;第四,辛  相似文献   

15.
贾恩绂字佩卿(1866年—1948年),河北盐山县常金乡贾金庄人。为河北著名的方志学者和教育家。一生著述很多,尤以方志最多。有《盐山新志》,《定县县志》,《河间县志》,《南宫县志》(以上四种已刊);《枣强县志》脱稿未刊;《直隶通志》(未刊)和《河北通志》。其中《盐山新志》为时人推崇,是其方志的代表作。《盐山新志》材料翔实,体例简洁、分析清楚,见解颇有新意。书中所阐述的修志观点现在仍值得方志界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辞源》重在阐发词之渊源,是阅读古书的工具书。据笔者所见,有个别词条溯源不准,所引例句出现较晚。如“孝子”一词,《辞源》引用了《诗经·魏风·陟岵序》中的“陟岵,孝子行役  相似文献   

17.
<正> 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论篇》中说:“《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这虽是评论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而言,但我认为对纂修二十四卷,几十万字的《黔阳县志》(以下简称《县志》)来说,“兹事体大”,为能做到“体大虑周”,“思深意远”,也是难能可贵的。《县志》在这方面却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现就个人阅读所得,略陈一隅之见,以就正于领导、方家。  相似文献   

18.
四川、重庆地方文献极其丰富,《中国地方志集成》即著录了《四川府县志辑》70册、《重庆府县志辑》35册,这些书籍包含了许多宋人诗歌。今主要利用《(嘉靖)四川总志》《(嘉靖)潼川志》《(乾隆)射洪县志》《(道光)蓬溪县志》《(光绪)彭水县志》《巴蜀禅灯录》等书共辑得宋代佚诗69首(包括37则断句),补充作者35人。  相似文献   

19.
从宋代的《时贤本事曲子集》到清代的《词本事》,在中国词学史上曾经出现过丰富多彩的词本事.这些词本事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被人用作词诠释的史实依据.本文认为,这种以词本事为词诠释依据的诠释方法,虽能帮助人们了解词人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的内容;但这种方法显然不利于诠释者主动介入文本、对文本开展创造性的阅读,并导致宋词作品意义的诠释走向单一与封闭的倾向.现代词学研究,应淡化这一诠释方法.  相似文献   

20.
《源氏物语》里的孝与不孝─—从与《史记》的关系谈起田中隆昭《源氏物语》里有这样特别的描写:主人公光源氏与父皇之后私通犯下不孝的罪行,而他的哥哥朱雀帝和他的亲生儿子冷泉帝却都是孝子。我认为这和以《史记》为中心的中国古典有关系,想在以光源氏引退须磨、明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