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最早提倡乡村教育的先行者。他在《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中说:“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他决心把乡村学校办成农村生活的中心,而当时最感困难的问题,是缺乏乡村小学教师,因此,他于1927年3月15日,在南京和平门外晓庄创办了一所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师范学校。该校于1930年4月14日被国民党反动政府封闭。晓庄师范学校虽然存在的时间仅三年,但在旧中国师范教育的混乱中,找到了一条出路,为中华民族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也在晓庄师范学校得以形成和发展。下面仅就陶行知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中的有关问题作一点粗浅的述评。  相似文献   

2.
2011年开始,每年6月的高考周,北京四中高二年级全体学生,会在领队教师的带领下分赴河北、山西等地的十几所乡村中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乡村社会实践活动。为什么要带学生到乡村去开展社会实践?又是如何实施的?其育人价值何在?1.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北京四中要"培养杰出的中国人"。什么是"杰出"?首先要热爱祖国,要具有崇高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在向工商社会转型发展的进程中,乡村社会日趋凋敝,建设乡村的运动应时而起,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备受重视。然而,乡村学校数量少,办学方向"城市化",乡村民众教育不发达,影响乡村建设的成效,亟需从根本上改造整个的乡村教育。陶行知面向乡村建设,探讨乡村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如何发展教育的"乡村性"。他创办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提出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学校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其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一生致力于创立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他从乡村入手,通过活的乡村教育来改造乡村社会,促进乡民生活的现代化:既有政治上的乡村自治生活训练以执民权,又有经济上的合作社训练以创造富的社会,同时更有各种教育形式和教育组织进行人的现代化改造。这一现代化方案对于转型期的中国乡村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陶行知认为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所以其乡村教育思想就是通过乡村教育的改造来实现乡村社会包括政治、经济以及人自身的全方位的改造,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改造,最终建成一个现代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是传播知识、改造灵魂的事业。教师一头挑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一头挑着学生和家庭的幸福,使命崇高,意义重大。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教师要有对事业的远大追求,静下心来思考,埋下头去做事,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但是那一辈人的理想主义精神与教育情怀依然值得我们学习。"教育指导社会,而非随逐社会也。""教育是实现理想社会的历程,假使理想社会里有不好的东西,我  相似文献   

6.
一、初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我国有重视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传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都阐述了个人要感恩回报的道理.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行知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却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都强调了个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从古至今,正是社会责任感激励着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奋斗.但是毋庸置疑,近年来,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有弱化的趋势,初中生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7.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有关中国梦的话题成为教育界热议的焦点,基于此,必须要守住教育根本,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目标,激发青年一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必须将中国情怀作为教育主题,培养和造就青年学生的崇高情感,使其具有报国之志向、强国之信心,从而彰显学科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是民国时期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毕生从事教育工作,为中国教育探索新路。他是"五四"前后最早将试验主义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系统地介绍到中国,同时加以实践并使之中国化的先驱者,是五四时代在教育界提倡和践行科学与民主两大精神的杰出代表。他致力于科学化、生活化和民主化的中国新教育,着眼于社会和国家民族需要,将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着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借鉴其丰富深刻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学习其伟大崇高的精神人格,对促进当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宏伟  姚佩民 《贵州教育》2012,(20):26+29-26,29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威严与威信有威信的教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具有很高威信的班主任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深刻体会到:班主任的威信要用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底子去"征服学生";用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用真诚、  相似文献   

10.
蒋超群 《生活教育》2014,(19):30-34
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仅仅培养从事乡村教育的教师,而是通过晓庄师范培养乡村改造家,进而改造中国的乡村社会,最终建立一个民主自治的现代化的中国乡村。陶行知的乡村改造目标与国民党政府的集权,一党训政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这是南京国民党政府最终查封晓庄,通缉陶行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立场     
《教育》2011,(31):16-17
为什么不要忘记陶行知袁新文2011年10月21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今年10月18日,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人们不会忘记,陶行知曾创办中国第一所乡村师范学校——南京晓庄师范,对乡村教育进行了可贵的尝试;人们不会忘记,他倡导"乡村学校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的灵魂",坚信"全民族的命运都操在小学教员的手里"。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乡村师范教育思想的重要特征,就是重视乡村教师的培养。一、乡村教师的地位陶行知认为:“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师范学校负培养改造国民的大责任,国家前途的兴衰,都在他手掌之中”。在当时的中国,农民约占85%,农村是教育的主要阵地,乡村教师担负着改造国民的主要责任。因此,乡村教师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前途的兴衰。二、乡村教师应适应乡村需要陶行知考察当时中国的教育状况后指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  相似文献   

13.
由于梁漱溟认为近代中国衰弱的问题在于文化失调,为了使中国社会形成“新秩序”,他意欲创办一个组织来实现文化重构,他从“乡村救国”的角度出发,成立了乡农学校,它有三要素组成:乡村领袖,成年农民和乡村运动者。通过进行乡村教育、引导农民自力团结及发展乡村经济,乡农学校为乡村建设做出很多贡献。虽然乡农学校自身存在着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矛盾,导致了梁漱溟的乡村改造运动的失败,但是乡农学校的一些思想对于我国当今的农村教育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党宁 《教育与职业》2008,(7):106-108
梁漱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尊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上世纪30年代初期,正值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日趋严重之际,无数仁人志士都在努力探索民族复兴之路。当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武器,并使用武装革命手段来改造中国社会时,梁漱溟却把目光投向乡村教育和建设的实践活动,且硕果累累。虽然抗日战争的残酷现实令他的乡村教育实验半路夭折,但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成果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学习陶行知     
要办好中国的教育,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科学体系来。陶行知先生最善于结合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实际情况来研究教育。他抛却高官厚禄,脱下西装革履,亲自到农村去,与农民同甘共苦,为发展中国的乡村教育作了大胆的尝试。他创立的一套乡村教育理论,今天对我们仍有借鉴作用。陶行知先生创造了丰富的教育理论,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教育遗产。他还创办了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有的同志把陶行知教育思想概括为三个方面,我认为是很恰当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梦,乃国家强盛之梦、民族复兴之梦、百姓富裕之梦。所有中国人的梦如涓涓细流,最终汇成大大的中国梦。一个民族的希望和腾飞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教师,我们的梦想就是以自己的崇高师德和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教育和引导学生,努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教师的梦想是实现中国梦的体现,我的梦想就是:一、牢记使命,敬业、勤业、精业、乐业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在于"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的成  相似文献   

17.
人是有所信仰的。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人类的进步,民族的振兴,希望在教育,而教育的振兴,希望在教师。教育是需要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才能从他所从事的职业中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到人生最大的幸福。教师选择教育这一职业并具有教育信仰是与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亦即个人的幸福密切相关的。信仰教育并选择教育而且把它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将使人在这一追求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育信仰作为一种内在精神引导教师去追求人生幸福。教师的教育信仰是对教育促进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极度信服和尊…  相似文献   

18.
李建文 《山东教育》2002,(8):12-13,14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献给了教育事业和教育改革的实践,为了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他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愧为“万世师表”(宋庆龄语)。我们今天强调“以陶为师”,学习他对教师的见解,对人民教师增强责任感,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以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一、热爱教育,献身教育陶行知要求教师要立志为国家教育事业而生活。教师的“心里应当有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当明白“教育是实现理想和社会的历程,通过教育来改造社会。”他说:“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需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人类社会性活动的基本保障,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内涵,同时也是一个人行为处事的重要心理因素和动力机制。教师有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就会急国家之所急,想民族之所想,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吸收理论营养,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充分发挥人民教师传播先进文化、培养创新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余家菊是中国近代知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众所周知,他是国家主义的先驱人物,但是关于他首倡"乡村教育"一语,是乡村教育的领军者却不为众人所熟识.余氏认为"乡村教育已经破了产"、"乡村教育事业大家都不愿意去干",为此指出乡村教育的发展的三个实施方向——向师范学校运动、向乡村学校运动、向乡村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