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管理即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幼儿园管理中,园长经常会站在当事人双方中间做出调解和判断,而如何成功地引导当事人解决问题,并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是一门领导艺术。心理学中的"同理心"技能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有着广泛的运用。我院在如何管理好集体办公室的讨论中,较为成功地运用了同理心的方法,取得了使用和管理双方的共识,有效地改善了办公室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校长的人际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全是靠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如同人们心理上的纽带和桥梁,显示着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在学校这个群体中,校长作为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的最高领导者,完全有必要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去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学校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勿庸置疑,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过去我们根本不能将现代科学管理理论之一的人际关系“学说”引用到管理中来,谈人际关系,人们容易跟搞不正之风的人所信奉的“关系学”联系,实际上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所谓的人际关系,是指在一定的群体背景中,在交往基础上形成的,由个体的个性进行调节,并伴随着情感上的满意或不满意状态的人与人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学。这些关系可以是亲密的,疏远的,但都是心理上的距离,统称为人际关系。管理实践表明:校长只要建立了融洽的人际关系,就会使工作明畅、生活舒欣;否则,工作处处被动、畏难,心情抑郁,工作效率不高。因而,笔者认为校长应该认真地研究有关学校管理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并使其稳健,和谐地发展,从而激起全体师生员工的热情与士气,提高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3.
一、情感管理的内涵 情感主要是指人们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心理反应,如喜、怒、悲、惧、爱、恶等。而情感管理是在组织中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因素,尊重理解人,通过适当的方式使人产生对组织、工作、人际关系的正面情感反应,从而使人更易于接受制度的管理,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协调,彼此互为命运共同体,从而使被管理者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工作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互相认知、情感互动和交往行为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在人的一生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发展而言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合理运用人际关系理论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管理,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1 人际关系客观存在   人际关系学认为,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之中,与其中的个人或人们发生各式各样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定的人际关系.其中的“个人“是一定社会群体的表演者或承担者,“人际关系“也包含涵着群体之间的人际关系.   ……  相似文献   

6.
学校管理应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更深层次地说,学校管理活动只有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才能保证学校管理对象要素实现合理化结合。从而让校长管理水平的功效得到最大化体现。协调人际关系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校长与上级、下级、同级人际关系的协调艺术也是校长管理艺术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7.
印象管理     
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希望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的魅力和长处,赢得别人的认同和喜欢,得到别人积极的评价。为此,人们采取种种方式以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这种试图控制别人对自己所形成的某种印象的过程,在心理学中称为印象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恰当地运用印象管理,将有助于梳理和协调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化解冲突;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一、“多重自我比喻”与有效化解冲突“多重自我比喻”是指一个人总是很看重自己当时所处的群体的意见,当不同群体的意见明显不同时,这个人会有多个…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学思想,它强调"人本",注重人文关怀,重视对人格的塑造,主张构建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酒店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酒店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儒家"人本"思想对于中国当代酒店的人本管理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先秦诸子在研究管理问题时,认识到了调节人际关系是管理工作最根本的任务之一。为此,他们从伦理道德层面上提出了“义”作为其一种管理理念。他们认为,“义”是调节管理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最佳行为规范和准则。无论是规范领导者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方法,还是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先秦诸子这种传统的管理理念,它仍然是现代管理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学校是一个有目标地培养人的教育组织系统,组成这个系统的成员之间,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领导集体、教师集体、学生集体等必然互相参与、密切往来,彼此都会有着直接的交往,从而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络。在学校群体中的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而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就是学校的人际关系。一个组织的管理成效的高低,往往与其中的人际关系是否协调相关。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校的每个成员的自身发展、心理健康、积极性的提高,对学校管理活动、教育教学的效果等方而都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并最终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组织效能的发挥和学校集体形成和巩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是否做好“人”的工作,是否真正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是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的课堂管理工作中,"环境"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主要是因为其作用的"显性"度不如纪律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而其实是,环境管理在课堂管理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本文对课堂环境管理的作用价值及操作实践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核心内容是人与人之间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当前我国人际关系中存在着功利化、商品化与庸俗化的现象,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培育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营造"人和"的社会环境、"人性"的社会生态与"人文"的社会关怀;现阶段培育新型人际关系应以下三个方面为着力点:第一、提升公民人格素质是培育新型人际关系的基础工作;第二、规范有组织的社会行为是培育新型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第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培育新型人际关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的现代行为科学理论,打破了传统管理理论把人仅仅看成是一种生产因素、一种能动的工具的思想,它注重人的成长与发展,认为影响工作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社会心理方面的满足程度以及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著名的霍桑实验证明了:在确定的前提下,导致工作效率提高的原因,并不是经济因素,而是社会、心理的因素,一旦工人得到关心、爱护、尊重,一且改善了管理中人与人的关系,工人劳动热情就会提高。它强调人们不仅追求经济利益,还有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  相似文献   

14.
一、情感管理的内涵情感主要是指人们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心理反应,如喜、怒、悲、惧、爱、恶等。而情感管理是在组织中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因素,尊重理解人,通过适当的方式使人产生对组织、工作、人际关系的正面情感反应,从而使人更易于接受制度的管理,使管理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和谐管理问题刍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和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永远追求的目标。在和谐管理的诸要素中,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管理的关键;人与工作岗位的和谐是和谐管理的基础;组织成员之间的收入利益和谐分配是和谐管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管理学从诞生到发展,经历了理论演变发展的不同阶段,从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到激励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再到Z理论和全球化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的演变主要围绕两点进行:一是"效率",即制度化;一是"效果",即人性化。这对工商企业管理教育的启发是:教育需要与时俱进、要树立"无边界"的教育观念、积极推进制度化与人性化的融合,以及在创新中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其目的来说,旨在%养全面发展的人。人是学校管理中最为活跃的核心因素。学校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学校的人际关系。因此管理者要通过自己或者学校组织成员,协调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发人的潜能,达到组织目标的管理。学校人际管理,重在凝聚人心,激发人的积极性,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发掘人的最大潜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获得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18.
关于学校人本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学校人本管理思想改变了视人为工具的观念,把人视为学校最核心的资源,学校人本管理的基本模式是:目标协调-制度建立-培训与鼓励-化整合-完成社会角色转变,学校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重新认识人,以激励为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开发人力资源,搞好校园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是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人的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印证了这一点。在强调合作与共赢的当今社会,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  相似文献   

20.
人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我国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构成,人在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本文将对人的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首位,强调了解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沟通和交互作用,着眼于企业人的集体意识的培育和对企业及团队重大决策的参与及对企业人进行激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