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体传播的及时性、广泛性、交互性日益增强,媒体关系网络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社会资源。积极获取新闻媒体正面关注,营建融洽的媒体关系成为企业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必不可少的技能,包括对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本文在分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推动作用,进而提出了有效应对媒体负面报道的几点建议,以推动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闻媒体对受众实施人文关怀是媒体的社会责任之一,但在"杨丽娟追星事件"中,媒体不但没能对杨丽娟及其家人进行正确引导,实施应有的人文关怀,部分媒体甚至成为其"疯狂"追星行为的推波助澜者。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媒体在"杨丽娟事件"中的作法,探究该事件中媒体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对其所表现出来的缺失提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3.
媒体社会责任一直是传媒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除了向广大受众提供信息之外,媒体还身兼信息"把关人"的身份,这是基于大众传媒的社会角色定位、媒介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媒体的社会责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媒体除了具备传统的舆论引导作用以外,更多地关注起自身经济效益的建设。"品牌建设"便是媒介经营的一条必由之路。因此,基于社会责任的品牌建设是如何起到促进媒介发展作用的相关论述是本文的切入点。本文通过对湖南卫视个案的分析,得出湖南卫视是如何从自身品牌定位出发,结合品牌承担媒体的社会的责任的。希望借鉴湖南卫视的一些有益的方法,分析当今电视媒体如何结合社会责任与品牌建设,达到一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4.
从自媒体发展开始,新闻自由即是新闻活动的表现形式与空间,而媒体责任是新闻自由的新闻媒体赋予新闻自由的一种义务,因此,媒体责任与新闻自由不仅是新闻媒体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两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么他们之间终究有什么关联呢?笔者针对我国新闻媒体发展的情况,窥探新闻自由背后的媒体责任,以此抛砖引玉,能够得到对新闻自由背后的媒体责任更为全面的了解,从而使新闻媒介的媒体自由与媒体责任得到更好的衔接,推动媒体我国新闻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分析了维权报道中的媒体责任,认为新时期的新闻媒体维权报道应当具有社会判断力与历史责任感,避免陷入媒介审判的法律意识,并且还需要具备为民请命的公益责任。立足于媒体责任,对新闻媒体在维权报道中应采取的策略展开分析,包括深入调查、立足高度以及重申立场三个部分,以期引起同行人员重视。  相似文献   

6.
新闻媒体被称为"社会瞭望塔",新闻记者也被誉为"社会良心"。但在新闻传媒业日益发达的当下,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却呈现出滥用和冒用的趋势。个别媒体或少数媒体工作者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谋取私利,或达到其他的不良目的。这不仅扰乱了媒体的行业秩序,而且磨损了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加强对媒体不端行为监督与规范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张婧 《今传媒》2015,(2):24-26
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是一个讨论已久的话题,这两者就好像是民主、法治天秤两端的两个托盘,任何一方有所缺失,民主法治的天秤就不再完整,因为这两者是辨证统一的,相互促进也相互牵制。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主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这对我们社会发展建设有着划时代的深远意义。作为有责任的媒体都有必要在法治建设这方面添砖加瓦。因为笔者的工作关系,想更多地从新闻媒体的角度来剖析新闻媒体与建立法治社会的关系,同时也从一些案例中,思考新闻媒体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肖曜  梁锋 《新闻前哨》2015,(2):50-51,54
"社会责任"对新闻传播学研究来说,是个非常熟悉的话题,但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与媒体的"社会责任"直接相联的"社会责任理论"(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y of the press)被视为西方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在我国对媒体的要求中,一直强调"党性原则",从"工具论"、"喉舌论"、"祸福论"再到"执政能力论"等等,"社会责任"的要求从来没有成为党对我国媒体提出功能要求的核心词汇。但是,从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  相似文献   

9.
金彪 《视听纵横》2006,(3):45-47
媒体信用体现的是新闻媒体的"德行",是媒体的"言"与媒体的"行"的有机和谐统一,是媒体的"自利性"服从"公共性"、媒体的"自我意识"屈从于"自觉意识"的必然要求,应该是媒体的"主观"言行与社会大众的"客观"评价的和谐结合。媒体信用具有权威性、客观性、规则性、社会性、示范性的特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媒体产业需要媒体信用的支撑。浙江广电媒体信用建设,既要遵循新闻媒体的发展规律,充分把握媒体信用具有权威性、客观性、规则性、社会性、示范性的特点,又要立足浙江实际,从加快发展浙江广电媒体的角度出发,继承文明的传统新闻职业道德观,倡导新闻职业道德新风尚,搞好媒体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10.
周嵛 《新闻前哨》2014,(9):73-7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媒体所涉及的领域也日益扩大,新闻媒体介入到司法监督领域则是其中较为突出的方面.媒体对于司法活动的监督,可以促进司法的公正与透明,形成媒体监督与司法之间的良性互动,但是新闻媒体不当的监督方式,却会影响司法的公平与正义,正确认识和处理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互动关系,合理调整新闻媒体报道司法活动的限度,才能最终实现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我国的新闻媒体发展目新月异。据统计,目前我国正式注册批准的报纸有2000多种,广播电台3000多家,电视频道3200多个,媒体产业人员达50多万人。从数量概念上来说,中国堪称当今世界的新闻媒体大国。但就国内的实际现状而言,真正品质优秀而且在全国影响广泛的新闻媒体却屈指可数。一方面,社会和受众对媒体的依附性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媒体却难以满足社会和受众不断变化的需求增长,两者的矛盾目渐突出。新闻媒体品质分化的现象,不仅危及着媒体的生存,还影响着媒体社会功能和传播效应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媒介技术进步和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世界媒体环境和我国舆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主流媒体在宣传思想和舆论引导中"领头羊"的地位受到挑战。新兴媒体的发展和崛起使传统主流媒体面临挑战。媒体融合的要求正是在这个形势下党和国家对新闻宣传领域作出的最新部署。"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1]的表述,一方面明确了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和宣传思想工作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也为主流媒体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进路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邓理峰 《现代传播》2016,(4):122-126
本文尝试讨论在新媒体环境里企业对媒体专业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有的积极贡献。对于有关新闻媒体与企业关系的讨论常围绕着企业作为媒体公共性之侵蚀者而展开,而忽略了企业有可能成为解决当前媒体与企业关系问题的方案构成者的情况。本文则提出在企业自媒体爆发增长的情况下,重建编营分离制度和新闻专业主义文化,也是企业不能回避的社会责任。企业自媒体虽然无法取代或代行专业新闻媒体的社会角色,但同样需要秉承公共服务的精神,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的专业规范和方法。这不仅有利于构建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符合企业界的长远利益,同时也是企业自媒体获得社会能见度、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的路径,是其进入公共领域绕不开的合法性门槛。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在不同的领域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广播电视媒体是我国新闻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闻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应用的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型,加强互联网广播电视媒体的建设,有利于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体育媒体在我国体育事业体制下,不仅要传播各大赛事的比赛信息,还要满足广大受众对于比赛以外各类信息的需求。体育媒体将社会责任铭记于心,是新闻报道的出发点。随着网络媒体的崛起,特别是在体育媒体领域,职业道德规范时有缺失,各种不负责任的报道经常出现。本文以网络时代体育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体育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现象和原因的探讨,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发展之道,在网络时代,使体育媒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是新闻媒体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具体体现。公益活动不仅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也能激发民众的社会责任意识。本文以萧山日报近年来对公益活动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浅析全媒体背景下公益活动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既是新闻媒体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新闻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流媒体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尤其是灾难性事件,新闻媒体应该担负起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发挥什么样的社会功能?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从各新闻媒体报道中所显现出的历史意识、历史眼光以及肩负起时代赋予责任的自信三个角度,探讨媒体在"5.12"汶川地震报道中体现出的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媒体时代逐渐到来,给传统新闻媒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文章主要针对自媒体和传统新闻媒体的区别进行分析,通过详细阐述自媒体新闻和传统新闻媒体的融合,并且找出详细的解决策略,为我国的媒体新闻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龚斌 《新闻前哨》2008,(9):46-47
由于重大突发事件具有突然性、破坏性,对于社会来说意味着一定的危机,社会大众往往容易处于慌乱、紧张之中,新闻媒体应恰当运用媒体新闻优势,发挥化解社会恐慌、稳定社会情绪、满足民众知情权、守望社会、灌注希望于社会的功能,凸显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