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历史上的人物,除了“姓”、“名”之外,还有“字”、”,这是怎么回事?在古代,婴儿出生以后,由长辈给起个“名”。“字”是成年时取的。《礼记·檀弓》中说:“幼名,冠字。”《礼记曲礼》上就讲得更具体了:“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笄而字。”意思是说,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  相似文献   

2.
帝王,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帝王的称号有天子、皇帝、君王之别。由于帝王乃“至尊之称”,因此古代对其称谓,也就特别慎重、讲究,并出现了许多代称。这些代称,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谦称,也就是帝王的自称;一类是尊称,即臣民百姓对帝王的称谓。一、谦称: (一) 予一人。《礼记·玉藻》曰:“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予一人”,即天子的谦称,意思是说我在天下也只是一个人而已,与众人没什么甚异。表示一种谦退。(二) 予小子。《礼记·曲礼下》曰:“天子未除丧,  相似文献   

3.
手杖与年龄     
2009年10月30日,《四川工人日报》上有篇报道《干爹侯泽民和他的儿女们》,说的是一位乐于助人的汉族老人的事。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春风化雨润心田,将要进入朝杖之年的侯泽民仍然坚持着资助不同民族的需要帮助的人。"其中的"朝杖之年"应写为"杖朝之年"。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有赐手杖给老人使用的定制。《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对于多大年龄、在什么范同可以用杖,《礼记·王制》作了规定:"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相似文献   

4.
幼学之名,始见于《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孟子·梁惠王下》也说过“夫人幼而学之”的话。又因为它是启人之蒙昧,故又称蒙学。它的发展史实在不短,从周秦时就已开始。求知要读书,读书必先识字,字且不识,遑论其他。所以幼学也先从识字入手,根据现存的最早一部古代目录书——《汉书艺文志》小学部分的记载,汉前识字课本已有十家三十五篇,最早的是《史籀篇》,接着有《苍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汉代合三篇为一,总名为《苍颉篇》,又称三苍。时又有《凡将篇》和《训纂篇》之作,但均已亡佚,仅后世辑有片简只字。现能见到的最早识字课本是汉元帝时史游所撰  相似文献   

5.
蔺唤 《大观周刊》2013,(6):129-129
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再从大学到现在,我们学习生涯的每一刻都有老师的陪伴.他们既是师长.又是朋友,不管你的成绩或者收获如何.我们都应该对老师怀着一颗敬重和感恩的心。当然.世无完人,即便“圣人”孔子也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成为万世师表的.他对自我成长的描述即:“十五弱冠,二十冲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  相似文献   

6.
古语云:“天地君亲师。”从中可见我国古代的教师是很有地位的。古代对教师的称谓也有很多。夫子《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起先,孔子的门徒尊称孔子为夫子,后来夫子便成为对教师的尊称。先生《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教授宋代除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地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掌学校课试等事。师傅老师的通称。《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子罪也。”师保古时担任教导贵族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宗师掌管宗室子弟训导的…  相似文献   

7.
避讳,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封建礼仪. 封建社会,对君主或尊长的名字,不能直接说出、写出,谓之“避讳”.大约在西周时就已开始.“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这是把避讳和国家法令、风俗习惯、人情世故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8.
智人睿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为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礼记·学记》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荀况:《荀子·大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相似文献   

9.
生活一理发理容"上海"代表的是时尚《礼记·内则》:"栉縰笄总";《魏书·封轨传》:"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古人从来重视理发。台湾在明郑成功时期,数次与清廷议和,都因"薙发"涉及了民族大义,没有谈拢。起码在"剃头挑子"的年代,  相似文献   

10.
现在提倡写短文,而且新闻体裁还规定字数,在长风日炽的今天。以字衡文,出于不得已。如何把短文写好?使人读后真有“尺水兴波”之感,是很值得研究的。前苏联作家契诃夫说,“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古代精短文章,光焰夺目。《论语》、《孟子》、《书经》、《诗经》、《礼记》、《左传》加在一起,也只有40万字。《论语》只有11750字,老子的《道德经》,仅有5000字。  相似文献   

11.
子张学干禄     
公案:《论语·为政》载孔子与子张之对话云:"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案:子张,姓颛孙,名师,孔子弟子,小孔子四十八岁。)  相似文献   

12.
《大学》原为《礼记》篇章之一。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列为四书,作为学习儒家经典的入门教材,流传极广。但旧注中始终存在一些疑难问题,颇有争议。例如"格物致知",致知即大知,《中庸》云:"子曰:舜其大知也与。"《大戴礼记·主言》云:"所谓天下之至知者,能用天下之至和者也。"又如"无情者不得尽其辞",情为忠诚之义,《周易·乾·文言》云:"修辞立其诚。"又如"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命当读为冥,昏庸之义。  相似文献   

13.
讨论《文心雕龙》中的“经典”问题的前提有两个:一是经典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正如佛克马、蚁布思所说,“没有任何地方像中国那样拥有如此严格地、如此长期地被尊崇的经典:维持了两千多年一直到本世纪的儒家经典。这些经典包括《易经》、《尚书》、《诗经》、《春秋》和《礼记》。”1经典及对经典的研究——“经学”构成了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宝库。二是《文心雕龙》中对经典的重视。“经典”一词在《文心雕龙》中的出现频率是相当之高而且其地位作用也是相当重要的。吴林伯在其《〈文心雕龙〉字义疏证》中指出…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书目》2022,(3):36-37
<正>本书以“皇帝”与“权力”为关键词,在人与国家、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等诸多关系中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精讲,独到地剖析了皇权体制下中国文人的政治诉求与生活理想的冲突和调和。在人生不同阶段中,与童年期一样同属于前文所说的私人领域的是老年期。那么,老年期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正如前揭《礼记·曲礼上》所言:“七十曰老,传(传家事于子孙)。”  相似文献   

15.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注音版《论语》(2002年9月版),是专门给小孩子背诵用的,其中“曾”字的注音却有些问题。因为是给孩子读的,所以应该予以纠正。《论证·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八佾》:“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以上二句中的“曾”,人民文学出版社《论语》均注为c啨ng,很可能是受成语“曾几何时”的影响。但实际上,这里的两个“曾”字都不应该读c啨ng,而应该读z叆ng。《汉字大词典·日部》“曾”收有以上两音,但在c啨ng音下有三个义项:①副词。尝;曾经。②深。③通“层”。而在z叆ng音下有9…  相似文献   

16.
为官当慎     
慎的主要字义是当心,小心。《诗·小雅》说:“慎尔言也”。《易·乾卦》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礼记·中庸》说:“审问之,慎思之。”《新唐书·仪卫志》说:“必备物而后动,盖所以为慎重也。”这些都是要求人们应该谨言慎行,谨慎持重,是古人讲求自身修养的重要环节。而今,对于我们执掌行政权力,肩负重要责任的各级官员来说,慎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缙绅录,又称“搢绅录”,是明清以来对刊刻于京城北京,并流行于官场及民间的全国范围职官名录类文献的总称。《幼学琼林》这样解释,“朝臣皆搢笏于绅间,故曰搢绅”,搢绅为在职官员之代称,而“搢”与“缙”通,此类文献遂统称为“缙绅录”。追溯渊源,缙绅录之雏形为南宋之《班朝录》;到明朝,其编纂已颇为流行;至清代,传世数量众多,蔚为大观,遂为清代北京地方文献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由于对其中的关键词"攻"、"异端"、"也已"训释不同,加之解经的原则及方法参差有异,历代诸儒对这句话的理解歧义纷呈,莫衷一是,钱穆《论语新解》即已指出:"此章之义,尤当警惕矣。" 有关"攻"字的训诂,主要有两种意见:一训作治。如何晏《论语集解》:"攻,治也。"皇侃《论语义疏》:"攻,治也。古人谓学为治,故书史载人专经学问者,皆云治其书,治其经也。"朱熹《论语集注》:"范氏云:‘攻,专治也。故治木玉金石之工日攻。’"一训作攻伐。如孙奕《示儿编》:"攻如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历史上,“无为”与“有为”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庄子·大道》称:“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孟子则说:“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道家的“无为”与儒家的“有为”在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始终各擅胜场。  相似文献   

20.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儒家的几部经典著作的合称。“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淳熙年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后,人们才相沿有了“四书”这个合称。《论语》: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言行录,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叙而成。内容有孔子的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的谈论。西汉时有今文本的《鲁论》和《齐论》,及古文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