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创造性的学习活动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一、提出问题,引起兴趣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紧扣课题精心设计合理、新颖的问题,如在讲“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可先提出:教室的门不管开到什么位置,为什么总是与地面垂直?这个问题不但能比较好地揭示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教育心理学认为:“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合理而巧妙的发问是一个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那么如何发问才合理呢?发问要遵循什么原则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体会,不妥之处,请指正。一、以问引趣,激发思维兴趣激发灵感,兴趣是发现的先导。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提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而又暂时无法解答的问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创设诱人的学习情境。如在讲解  相似文献   

3.
巧引妙导     
一、自主选择,激发探究兴趣。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在教学《常见的岩石》这一内容时,我准备了很多材料,问学生…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为主要方式。这样,学生好问的天性受到抑制,学生提问题与创新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问”,通过“问”来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诱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多数小学生对教师很崇拜,对教材也不会有半点怀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自己,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悬念氛围,让学生有个机会“异想天开”,敢于发问。对于发问者,哪怕问的问题很简单,或根本没有什么意义,教…  相似文献   

5.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创造潜能往往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长期的应试教育和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学生总是被动地学习,总是被要求去解决教师、教材所提出的问题,一味地接受现成的知识,不善思考,思维僵化,问题意识淡薄甚至没有。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敢问、乐问、善问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上要做到教师起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讨论是最好的形式。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何时组织讨论呢?下面谈谈我的点滴体会。一、“曲问”“卡壳”时。教师设置的曲问,不仅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更能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探求理解课文,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由于学生认识结构的欠缺,往往造成课堂巧问“卡壳”,此时,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应及时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集体努力,打通脉络。例如我在教学艾青《我爱这土地》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样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什么作者的“眼里常含泪水”,而我们…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教学涉及面广,当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后,总会提出各种教师预想不到的问题,甚至是“谬问”。当然这种“谬问”不一定就是错误的问题,只是背离课文主题,如不及时引导转化,浪费有效教学时间,降低教学效率。而转化不当,又易挫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绝对不能扼杀学生发问的积极性,而要掌握巧妙的转化方法。下面笔者就结合课堂教学中转化学生谬问  相似文献   

8.
“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呢?”“怎样能防止这样的错误出现呢?”这似乎是每个小学数学老师都会自我发问的问题.确实,数学学习中,每个学生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教师为了使学生在练习中减少错误,总是挖空心思,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9.
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而不发”、“问而乱发”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问不得法。问是发的条件,发是问的结果,要求学生发得好,教师首先要问得好。教师怎样才能问得好呢?最重要的是要把问题“提”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以下是本人对这一问题的浅见。  “提”在点子上  “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作为启动学生思维的出发点,已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提倡和运用,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启动学生的思维呢?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应该是能够激发学…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而且可沟通师生间感情,创造活跃的教学气氛。因此,合理而巧妙的发问是一个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那么如何发问才合理呢?发问要遵循什么原则呢?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一、利用卡片激发兴趣 低年级孩子有较强的口头表达欲望,可以借助拼音卡片激发其说话的兴趣。如,在学生看卡片呼出音节“hua”时,教师问谁能给“花”找一个朋友?学生答出“菊花”、“花朵”……教师又用期待的口气问:谁能在“花”的前面加上一个说它很美的词语呢?学生答出“鲜艳的花朵、漂亮的菊花……”谁能用“花”说一句话?学生争相发言:“我家种的菊花很美丽……”这样,把说话训练贯穿到语文课中,给学生创造多种说话的机会,激发他们说的愿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是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足见“问得好”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提问技巧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发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才能有效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探讨教学模式。所以“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相似文献   

13.
好问、好说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对自己的所思所想总是想说出来,尤其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更想发问,这是主动求知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份天性,为所有想说的学生创设“说”的条件。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提的问题教师不提,学生能解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把展示自我的机会完全还给学生。例如在讲“长方形正方形认识”一课时,当课要结束时我问大家“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一个女生站起来说:“能不能说正方形是长方形进化得来的吗?”话音刚落,一男生迫不急待地举手后说:“进化是指活的东西,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  相似文献   

14.
<正>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西方学者德加默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好的课堂提问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怎样提问才是有效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一、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李敏 《考试周刊》2011,(66):42-42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与要求,设置问题,并激发学生发问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发散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活跃学习气氛,帮助学生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理解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在高中语文课堂,一名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总是通过提问引导设置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有效促进学生思维,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那么,应该如何运用恰当而富有技巧的提问引导艺术呢?  相似文献   

17.
“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此二语道出了“做学问”与“学发问”之间的关系——只有学会发问才能做好学问,才能称得上有学问!我们很多的语文教师,已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且试图从教学上加以改进,以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于是,在语文课堂上,时常出现这样的情景:老师的问题层出不穷,一环套一环,一问追一问,老师总是装着一脑袋问题走进课堂,由主导的“灌输”演变为主导的“发问”;学生从主体的“被灌”演变为主体的“答问”。  相似文献   

18.
张轶 《湖南教育》2006,(6):22-22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开始部分的成功导入能够迅速安定学生的学习情绪,极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而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为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导入的内容直接击中所教的内容,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教师可这样导入——“动物王国又在举行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了。瞧,小狗足球队与小熊足球队正在举行足球比赛呢!”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根据课件的画面提问题、列算式。学生们的兴趣极高,都争先恐后地提问题。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思维的火花也绽放开来。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如何设问激趣呢?一、问中求新“新”,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倘若所提问题过浅,学生无须动脑;过深,学生则无从动脑。类似于“是不是“”好不好”的一般化、概念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如:有些教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教师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些教师提问过于急于求成,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那么,如何设置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