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没有亲临荷兰前,任何人都很难想像,在荷兰,“小”和“大”会形成如此鲜明的对比,会如此协调地存在和发展,会如此强烈地激发人们发奋图强的联想。荷兰的小,主要表现在它的国土和人口两方面。就国土而言,全国面积仅4.1万平方公里;就人口而论,全国仅1500万人...  相似文献   

2.
荷兰又叫尼德兰,意即“低洼之国”。荷兰境内地势非常低平,在4万多平方公里的国中,约有27%的土地低于海平面。生活在这样的国土环境里,如果没有海堤和河堤的保护,许多人将失去家园。在历史上,荷兰人深受北海之苦,据统计,从13世纪至今,荷兰被北海侵吞了56万多公顷的土地。 面对大自然的肆虐,荷兰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在很久以前,他们就开始修筑堤防,建造堤坝、水闸,形成了一整套防水系统,进而围海造陆,开拓国土资源。其中规模较大的是本世纪初开始的疏  相似文献   

3.
目前,幼儿园品德教育任务、内容中都很少涉及到“国土”观念教育的问题。而国土是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国土就没有国家,没有国家也就谈不上热爱祖国。要教育幼儿热爱祖国,首先就要热爱、珍惜自己的国土。  相似文献   

4.
荷兰是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的小国 ,面积仅 4万多平方千米 ,东与德国接壤 ,南和比利时为邻 ,西、北濒临北海 ,是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更以风车、木鞋、郁金香而闻名世界 ,被称为荷兰“三宝”。风 车荷兰利用风能历史悠久 ,自古以来就是世界闻名的“风车之乡” ,这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民族智慧是分不开的。荷兰位于北纬 50°50′~北纬 53°3 0′之间 ,在全球大气环流所形成的风系中 ,正好处于西风带 ,常年盛行西风 ,由于荷兰国土的 60 %海拔低于 1米 ,近 40 %的国土低于海平面 ,最高处海拔也仅 3 0 0米左右 ,…  相似文献   

5.
地理备课小资料(5则)为了偿还自然债荷兰桑田还沧海荷兰历史上曾称为“尼德兰”,即“低地之国”。由于国土面积狭小,荷兰人民从13世纪开始就进行了围海造田、与海争地的活动,到目前为止总共约造地2050平方公里,相当于增加了国土面积的6%。在这低洼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6.
这篇阅读课文是一首歌词,通过描述我们在自己的国土上生活、劳动、向往未来的情景,说明劳动使人民的生活变了样,劳动创造了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表达了作者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板书展示了歌词三小节的内容,便于帮助学生按“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未来”这三个方面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7.
祖国杰出民族英雄郑成功在1661年4月21日(明永历十五年三月二十三日)率军自大陆东南的金门岛料罗出发,终于在1662年2月1日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祖国领土台湾。根据荷兰人的记述:早在1646年郑成功起义抗清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日本长崎分公司就接到消息,说他已经“把目光移向台湾”;1652年一个耶稣会教士从中国到巴达维亚时,曾警告荷兰东印度公司,说郑成功正在时刻准备收复台湾,因此巴达维亚评议会曾函告当时荷兰殖民者在台湾长官,要他“继续准备防卫,并随时提高警惕”。荷兰殖民者自知侵占台湾的非法,中国人民一  相似文献   

8.
荷兰历史上曾称为“尼德兰”,“尼德”是低的意思,“兰”是指地方或国家,“尼德兰”就是“低地之国”。荷兰地势低平,除东南一隅为高度可达300m的阿登高原的一部分外;西部40%以上的土地低于海平面或与海平面等高。东部地区高度也不大。全境海拔在50m以上的地区不到20%,北海海潮可高达5m,因此陆地的安全要靠200km的沿岸天然沙丘和长达240km的人工堤来保护。荷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不冷,夏季不热,很潮湿。由于国土面积狭小,荷兰人民从13世纪开始,就进行了围海造田、与海争地的活动,取得的成就为世人所称颂。首先用的抽水工具  相似文献   

9.
吴晶 《留学生》2014,(11):36-37
荷兰人是世界公认的“吝啬鬼”,英语口语中就用go Dutch来表达AA制的意思。请客吃饭这件事在荷兰并不像在中国那么普遍,朋友之间送的礼物也都是很便宜的小东西。在荷兰生活的一年多里,我看到了荷兰人的这种“吝啬”,可是他们有时又会做出一些非常大方的事情。吝啬不吝啬,就看你从哪个角度看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提出了国土整治这一问题。要搞好国土工作,就必须搞清楚什么叫“国土”,“国土”与“土地”两个概念有何不同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土地的概念。关于土地的概念,由于对它利用的目的不同,往往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把“土地”和“土壤”等同看待。有的把“土壤”和“地形”合称土  相似文献   

11.
《最后一课》不愧为爱国名篇,作者仅以“讲课”“听课”等平常的生活素材,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国土沦丧的沉痛与悲愤。文章处处洋溢着赤诚的爱国主义感情,其中有三处比喻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下面试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客随主便”是我们中国人待人接物时有礼貌、有涵养的表现,可在欧洲人看来,“客随主便”却是令人十分困惑的思维方式。在荷兰大使馆任职期间,我曾与荷方代表一起接待过许多国内来访的代表团,而这些荷兰的接待人员最怕听到的,就是我们最常说的那丽个字——“随便”。  相似文献   

13.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在提出“再创造”的教学原则外,还提出了“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即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  相似文献   

14.
一八四○年,英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了中国长期闭关自守的大门。此后,帝国主义列强相继入侵,人民被蹂躏、国土被瓜分的威胁愈演愈烈,在民族存亡岌岌可危的情势下,先进的中国人和一切有识之士,都为强敌交侵和祖国“人才乏绝”不能御侮而“扼腕殷忧”。因此,开发民智,作育人才也就成为清末维新派人士的一致主张和强烈呼声。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我和两位朋友去西安。一出机场,就有一大群出租车司机朝我们蜂拥而来,其中一人大声喊着:“你们住在哪个宾馆?你们从哪儿来?我免费送你们!”免费?作为一名营销学教授,我得弄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从荷兰来。”我回答道。“荷兰?我拉过荷兰的客人。等等!在这儿!你看看!”他翻开意见簿,然后径直把它放到我的面前——那页纸上是手写的荷兰文。这是一对荷兰夫妇对其服务的热情推介。“你们要呆几天?让我来招呼你们,每天只收50O块。”他说道。他知道,一旦外国游客看了这本意见簿,这笔交易就算搞定了。他的竞争对手们也都熟悉这一点,于…  相似文献   

16.
1581年建立的荷兰共和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独立前的荷兰工商业就很发达,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更加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独立后的荷兰很快成为西欧一等强国。在整个17世纪,它在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各方面都占绝对优势,成为海上霸主。这个时候的荷兰,被称为“17世纪的模范国家”,或称“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或称为“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的核心地带。”总之,17世纪西方可称为“荷兰时代”。  相似文献   

17.
欧盟宪法于2004年底诞生,但这部宪法要想正式生效,必须通过欧盟25个成员国的一致批准。只要有一个成员国对欧宪说“不”,都将意味着整部宪法被全盘否决。因此,欧洲媒体将欧宪马拉松式的表决过程比喻为欧盟的“扫雷游戏”。其中,一颗关键的“地雷”就埋在法国。为了免去长时间的牵肠挂肚,法国早早就紧锣密鼓为全民公决做准备,法国总统希拉克还不遗余力地为欧宪在法国顺利通过进行积极的游说。正式公投之前连续九次全国民意调查都显示,欧宪极有可能在法国遭遇一场噩梦。但不少政客还是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他们寄希望于20%的游离选民能在最后时刻扭转乾坤。结果如何呢?我们都看到了。法国民众果然如事前所预料的那样,引爆了这颗最关键的地雷,也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这说法一点不为过,几天之后,荷兰也紧随法国否决了欧宪。荷兰被认为最开明最前卫的国家,连安乐死、同性婚姻和红灯区都能宽容的荷兰人,这次却没给欧宪开绿灯。我们不禁要问,欧宪,你怎么了?本文告诉我们,欧宪在法国、荷兰遭遇滑铁卢并不意外,它有许多致命的硬伤,一部不是“以民为本”的宪法要想让多数普通民众都接受,本身就不现实。  相似文献   

18.
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天,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建议,一致通过了“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正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11月21日,苏维埃俄国外交人民委员会照会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塞尔维亚和比利时等国大使,建议立即停战和开始和谈。23日,外交人民委员会又建议挪威、荷兰、瑞典、丹麦、瑞士、西班牙等中立国,就和平谈判进行调解。  相似文献   

19.
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我们伟大的国土上,四个现代化已经不是要不要在本世纪末实现的问题,而是要加快,要提前!这是人民的意志、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基础又在教育。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大大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认识到这一点,就会迫使我们认真想一想:怎样才能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这个严峻的现实课题面前,你是解放思想、创造条件、大干快上呢,还是怕这怕那、无所作为、按照“常规”走路呢?党中央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教育战  相似文献   

20.
“上帝创造了世界,我们创造了荷兰!”这是常挂在荷兰人嘴边的豪言壮语。然而,从90年代开始,出于环保方面的考虑,荷兰开始将部分围海造田获得的低地重新变成沼泽和湖泊。在面积只有4.18万平方千米的荷兰,五分之一的土地面积是荷兰人在800年里从大海、湖泊以及滩涂里“夺来”的。荷兰利用“珍贵的土地”发展了先进的蔬菜、花卉种植业和畜牧业,从而使其成为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然而,围海造地这一创举在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负效应。大面积的滩涂和沼泽在围堤后被抽干而形成陆地,使其地下水水位明显下降。据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