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本身和课程框架是文本解读的两个基本点.文本本身要求学生关注文本的文体,而课程框架要求学生树立课程和受众意识.教师在文本解读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文体,探寻文本之间的内外结构,从而品味文本的语言,唤起学生真实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多角度反思文本的内蕴.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言语形式,引导学生经历语言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内化迁移,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与作者对话、编者对话,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本的表达形式,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词汇是文本的基本组成元素。如果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就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词语导入,检查学生的预习,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展开语言训练,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文本,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蒋敏 《学苑教育》2020,(3):30-30
文学类文本多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不但能将文本的内容充分表达出来,而且能增强其艺术感染力,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中考阅读理解的难点。学习文学类文本不仅能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人文素养,而且还有助于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灵活运用文学类文本来引导学生潜入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了解文本的深层意蕴,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学生对阅读语言比较敏感,教师可以此为教学鉴赏发动的起点,引领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材料,对文本情节、文本线索、文本主题等内容展开鉴赏研究,进而建立起良好的文本阅读思维,成就童心对阅读学习的期待。  相似文献   

6.
教材中的文本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我们只有不厌其烦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才能发现文本语言中蕴含的听、说、读、写的元素。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引领学生抓住文本的语言进行有效的语文实践,发展学生说的能力,提升学生读的品质,对接学生写的需要。只有这样多维的解读,才能因材施教,突显文本语言张力,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在阅读课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品味语言。为此,我们语文教师总是绞尽脑汁,想尽种种办法来设计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同文本内容对话,同文本作者对话,同学生心灵对话。源于思考:研读文本与学习写作的结合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如何引领学生研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中,语言的转化是由外在文本的“文”向学生内在的“意”的转化过程,是把规范的、精美的文本语言转化生成为学生内在语言的过程。语文教学只有实现外在的文本语言转化为内在的学生语言,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实现文本语言与学生语言转化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一、情境对话:促进语言理解相同的文本,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读,表达语言的方式也会不同。在对话中理解,在理解中表达,情境对话为创造多元理解、多元表达的个性课堂提供了舞台。  相似文献   

9.
郑庆仙 《教师》2019,(10):34-35
语用教学借助一定情境让学生进行练笔,能让语言鲜活起来,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地发挥情思文采,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随文练笔需要让学生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运用迁移法,化空白点为练笔点;回归语言本身,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习得语言,获得情感体验。而在文章语言表达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向文本纵深之处拓展延伸,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有效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文本细读包括读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课堂中找准契机,适当安排小练笔,如:仿写、缩写、写对话、写感悟等小练笔形式可以有效地推进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和形式的把握,促进学生细读文本,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沈娟 《教师》2012,(15):36-37
语文课堂应以语言为核心,聚焦文本语言因素,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抓住语言特点,品析文本内涵;更要加强语言运用,提升学生语言品质,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品味语言是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增强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精雕细琢处、看似寻常处、文本空白处和文字优美处,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教师要在引领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抓住文本语言的关键处、核心处,反复品读,在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深深体悟中,将感性的形象渗入理性的语言中。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学生咬文嚼字的实践。一、基础:扣住咬文嚼字的资源点 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咬文嚼字,就必须对所教学的文本和学生有通透的了解,根据学生自身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文本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对接与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咬文嚼字体系,让学生从文本中探寻咬文嚼字的资源,因“文”制宜,因材施教,提升咬文嚼字的教学效率。1研读教材,捕捉文本信息 寻找文本咬文嚼字的教学点,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钻研。通过反复朗读的方式,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在读中触摸文本的语言文字。在读中感受文本在遣词造句上的精妙,从而挖掘出适合学生阅读品悟的教学价值点,为学生悉心体悟奠定基础。2.参透学生,悦纳生本信息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文本的读者。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就是要让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感受文本语言表达的精彩,理解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因此,在实施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语言基础、个性本质、思维水平以及生活经历等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文本的世界中开掘出符合学生认知需要和探究能力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4.
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时感受语言温度,联系单元整体,学会知人论世,使学生的生活和现实与文本统一起来,从而让文本解读更厚重。  相似文献   

15.
在品读、悟读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可以使其领悟文本语言的美感。教师可通过示范引领,在揣摩模仿中使学生觉悟文本语言的音律美;通过感知辨析,在深度思考中使学生领悟文本语言的意蕴美;通过形象再现,在肢体语言中使学生体悟文本语言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中的精读就是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针对该文本在教材中的地位和教学价值,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去精读文本,从而有效解决文本中的疑难点、混淆点以及核心点。阅读教学中的精读不同于细读,它是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上科学地引领学生获得知识,习得本领。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怎样引领学生精读文本呢?从文本语言、文本结构、文本主旨这三个方面,采用具体的案例来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精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品味经典文本语言,可提高学生语言敏感、美感与词语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体会文本蕴含的生命内涵与意义,人生语文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咬文嚼字、联系文本思路品味语言文字运用的妙处,并使学生学会感受其声.品味其形,品味文本的反复呼应之妙。  相似文献   

18.
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钻研文本,正确把握教材,从图文结合、文本范读、角色转换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本中的语言,感受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散发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学生真正在教材文本中获得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许多语文课缺少"语文味",原因就在于文本被遮蔽了:或被忽略,或被随意演绎,或被无端推翻,或干脆"销声匿迹".一种文本就是一种文化.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凭借,教师没有文本就无以施教,学生离了文本就无从学习.只有直面文本,直面文本语言,才能真正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才能让语文的人文之光照亮学生的青春.  相似文献   

20.
试从引导学生推敲文本语言,寻求文本间异同,接轨文本与影视三个方面,对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