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尤娟 《考试周刊》2014,(62):132-133
矛盾的主次观是唯物辩证法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如果利用好矛盾的主次观进行《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枯燥、难懂的化学原理。  相似文献   

2.
杨华 《中学文科》2009,(12):14-15
准确理解、把握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高二年级哲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分不清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主要是他们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出现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教师自身没有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科学内涵及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高二哲学常识的学习中 ,很多学生对哲学原理的运用出现了张冠李戴的情况。其中 ,对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哲学常识中比较重要的原理 ,混淆使用的情况特别严重。在教学中 ,为了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区分和把握这两个原理 ,我采用以下的教学“三步曲” ,效果甚好。第一步 :引出一组相关的选择题 ,让学生感悟问题1 “弹钢琴”和“单打一”是两种不同的工作方法 ,它从两方面说明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A .抓重点就是抓中心 ,无法照顾一般B .只要抓住了重点就行 ,反对均衡论C .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 ,但也不能忽视支流D .既要抓…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依据矛盾主次方面原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首先把着眼点放在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上;依据不同特点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理,对电大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从电大教师本身的特点出发;依据每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都包含着各自的特殊矛盾原理,学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针对性地开展阶段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深入研读诸葛亮《出师表》后,认为这是一部主次矛盾移位的杰作,并就此观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误区一:矛盾就是对立。简析: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此观点只看到了矛盾双方关系的一面,即矛盾的对立性。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该观点有合理的成分。此观点忽视了哲学矛盾双方关系的另一面,即矛盾的统一性。统一属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它有两种情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这种观点没有全面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7.
拙作《试论矛盾的立体性》(载《江西师大学报》一九九一年第一期),认为事物、矛盾、矛盾运动和矛盾关系是立体形态的。恩格斯曾表述过矛盾的立体性,他强调人们依据科学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揭明“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和“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一、案例背景分析1.本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框内容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中矛盾双方不平衡性的原理的阐述,即不仅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多种矛盾其地位和作用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上一框题),就是在同一种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也有主次之分。本框内容既是对上一框内容的具体化和深化,也是对对立统一原理的具体化和深化,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矛盾双方的关系。理解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有助于理解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所以搞好本框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矛盾的特殊性和对立统一原理,这也是…  相似文献   

9.
技法一点通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文章的题目被称为文章的眼睛。那么,文章的主要内容则要依据题眼展开叙述。就《和家人一起看奥运》这一题目而言,题眼是“看”,因此,全文的主要内容应紧紧围绕家人看奥运时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来写。如果失重了,这篇文章就会主次不分,偏离主题了。  相似文献   

10.
对哲学判断论的能指矛盾和断定矛盾,作了具有实证内容基础的对应关系研究,而不是纯形式的研究。由此,从“有S型”性质判断的实证例子中,归纳出其非否定是针对“量-质-真值”断定项的否定,其反否定是针对“主-谓-命题”描述项的否定。进而,用事实验证了具有正反对称互补关系的逻辑形式否定演算规律和描述内容否定演算规律。  相似文献   

11.
许多同学将“一分为二”和“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混淆,不能准确无误地做出判断和选择。有这样两道题:①喷洒农药,蝗虫被控制了,但同时污染了环境。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相似文献   

12.
<正>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中经常会遇到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尤其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部分,涉及多个概念及相互关系原理,如"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等等。这些概念和原理抽象、深奥,如果仅仅靠口头讲解,学生势必会觉得枯燥乏味,理解困难,即便学生死记硬  相似文献   

13.
矛盾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矛盾研究方法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等等.矛盾研究方法作为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普遍的方法,根本的方法,将其运用到社会学的研究和学习中,会给我们提供新的视角,使得我们对社会学的研究和学习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14.
从古至今,映衬在文学作品中运用较为广泛,无论是诗词歌赋、文言篇章还是当代的白话小说,映衬的大量使用为文学作品增添了许多感情色彩。用他物衬托写作人表达的感情或者情景,正如我们常说的"绿叶衬红花",有主次宾主之分。而映衬与对比的混淆是研究中一项较为热门的话题,对两者的讨论至今仍有异议。如果说反衬属于对比,那对比也就属于映衬而非单独存在,如何划清这两种修辞手法的界限,需要更多的研究比较,本文主要探讨和明确映衬中的主次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误区一:矛盾就是对立。简析: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的观点只看到了矛盾双方关系的另一面,即矛盾的对立性。  相似文献   

16.
按命题要素分类.数学命题一般可根据思维形式分成“假设”“推理”“判断”三个部分。一道数学开放题。若其未知的要素是假设,则为条件开放题;若其未知的要素是推理,则为策略开放题;若其未知的要素是判断,则为结论开放题:有的问题只给出一定的情境,其条件、解题策略与结论都要求主体在情境中自行设定与寻找.这类题目可称为综合开放题。  相似文献   

17.
肖桂中 《高中生》2012,(6):22-23
在高考数学中,选择题是考生要逾越的第一道屏障.选择题如果解答得顺利,不仅会为后面的题目赢得宝贵的时间,也会奠定坚实的答题信心.因此,过好“选择”关.打响高考数学第一炮,对考生来说显得至关重要.解答数学选择题的基本原则是:“小题不能大做”,要充分利用题目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包括题干和选项),排除干扰,利用矛盾,作出正确的判断.对于数学选择题的求解,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从题干出发来考虑,探求结果;二是从题干和选项联合来考虑。或从选项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矛盾和事物的显著区别,通篇主要围绕一些论见和对矛盾性质、特点的理解,论述了矛盾不能一分为三,矛盾双方不能一方取代一方,同一性也非相对的、暂存的,“一分为二”不能作为认识与分析事物的方法,矛盾着的事物双方(如物质与意识)不能说是一对矛盾,否定了“矛盾即事物”等观点,辨明了对矛盾问题的若干误解,并提出了自己的有关见解。  相似文献   

19.
一、元素周期律试题考查三大热点 1.元素周期律的迁移应用 该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一种不常见的主族元素,分析推测该元素及其化合物可能或不可能具有的性质.解题思路是:先确定该元素所在主族,然后根据该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进行推测判断. 2.确定“指定的几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形式 该类试题的特点是:给出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或性质特征,判断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的形式,解题思路是:定元素,推价态,想可能,得化学式. 3.由“位构性”关系推断元素 这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做此类题的依据是:①根据各周期元素数目的递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进一步说明说谎者悖论和罗素悖论都是由于混淆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才形成的.并指出.“刘文”对这一观点的各种批评都是不能成立的。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悖论是一种逻辑矛盾,并对“刘文”否定悖论是逻辑矛盾的全部论据进行了系统的反驳。第三部分指出停论不是辩证矛盾.并指出“刘文”所以认为悖论是辩证矛盾,是由于它既把一切认识都有其客观的辩证法基础和一个辩证命题具体地反映了事物的辩证矛盾相混淆,又把实际上是辩证命题(不是悖论)的所谓“量子悖论”、“伽利略悖论”和悖论相混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