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华 《新闻世界》2012,(1):13-14
新闻报道是“话语”,是意义的框选和建构。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研究新闻报道,选择了“词语”作为文本分析的对象,将词语在新闻话语建构中的作用归纳为定性、渲染、规范、预设等四个方面。文章认为,新闻话语给受众提供了一个有意义、有倾向的文本世界,从而使得纯粹的新闻客观性成为不可能。  相似文献   

2.
关注近年来的军事新闻作品,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新闻标题(含小标题)中出现了大量新的语言符号。流行热门词、古代词语、旧式词语、外来词等过去较少在军事新闻中露面的新词语,开始见诸报端,并逐渐呈现越来越多之势。  相似文献   

3.
邱莹 《采.写.编》2016,(1):292-293
本文主要阐述了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和新闻专业词语翻译技巧,以期我国新闻翻译工作者积极采用各种翻译技巧,准确、客观、生动的表达出原文信息,为我国读者传递出更优秀的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4.
消息是要向受众报道的一个新闻事实,是要以最简洁的词语表达一个最基本的新闻信息,消息的标题就是用准确的词语向受众表达一个基本的事实,但是有些消息的标题却使受众不明白到底在说什么,看过新闻之后,才恍然大悟,标题模糊化,使其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本就消息标题不能表达新闻事实的模糊化问题作一归纳和分类。  相似文献   

5.
新闻标题的语言环境,具有不同于其他文本语境的特殊性。这表现在:新闻标题的词语意义不仅与新闻作品中的内容要素息息相关,而且还与社会环境中的文化形态、思维特征,审美心理等紧密相连。因此,一些记者或编辑常常利用在这种语境的特殊性,使用下面的技巧去拟制新闻标题。  相似文献   

6.
新闻观察     
《青年记者》2012,(13):50
当前报刊上的词语乱用问题不时可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力丹和该校学生姜日鑫的《不要望文生义地乱用"异化"概念》,给传媒人以警示。  相似文献   

7.
张琪 《新闻与写作》2004,(7):24-24,27
“新闻链接”、“关键词”、“新闻闪回”等词语在报纸媒体上的频繁出现,映证着网络链接时代报纸新闻背景的新变化。在社会变化纷繁复杂、传播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报纸新闻背景的应用也呈现出新的问题与矛盾。20世纪30年代,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事物复杂化,就事论事的纯新闻报道已不能向读者完整地展现新闻所描述的历史。再加上科技向人们生活渗透力的加强,也使得科技新闻报道越来越不是少数专家的阅读专利。于是在美国,出现了需要提供大量背景材  相似文献   

8.
网络词语作为一种语言变体,既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意识的发展与转变,也能够发挥其工具属性维护社会主流的性别意识、稳定既有的秩序。在"两分化"的社会性别背景下,网络词语形成、传播、以及跨媒介使用,不仅承担着对社会性别的描述与刻画,还能通过"选择性曝光"的行为方式,巩固与强化既有的社会性别逻辑。  相似文献   

9.
姜兵 《青年记者》2007,(8):57-57
“民生新闻”近年来大量涌现并广受欢迎。民生新闻不是作为一种新的新闻类型而出现的,它不是时政新闻、社会新闻之外的新的新闻体裁,其报道范围并不仅仅限于社会新闻领域,已拓展至时政、经济:等多个新闻领域。民生新闻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观念而出现的,并已形成为一种思潮,成为一种全新的新闻实践方式,对传统的新闻观念产生了全面的冲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许多时尚热门的新词新语应运而生。新词新语可以分新造词语、新义词语、新借词语三类,这些新词新语种类繁多,新奇独特,也准确、快速、生动、鲜明地报道了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迎合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但是新词新语在使用中也要注意符合新闻语言原有的稳定和规范,还要考虑到新闻文体和受众的阅读。  相似文献   

11.
"景观镜头"这个词语听起来似乎很熟悉,然而仔细琢磨,便会发觉,其实这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语。这四个字看起来并不新颖,可认真考量,却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全新的派生词。那么,何为景观镜头,景观镜头与电视新闻又有着怎样的关系?结合近来中央电视台各频道中的大量新闻直播,我想和同行们一起聊聊景观镜头在电  相似文献   

12.
本书采用博弈论、信息论、传播学理论等作为分析工具,将四大城市的13家都市报、四大主流门户网站、两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作为研究对象,对各大媒体的日常新闻报道及其社会背景和特定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大量的案例剖析与实战推演,总结出各大媒体在不同环境下,针对不同的竞争对手及其表现而应采取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变革、观念的更新,新闻语言的表达也应与时俱进。报刊新闻词汇的变异修辞主要包括:重复使用特定词语,更换、增添语素,使用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缩略语,借用其他语域术语等。作为国家发展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媒体之一,报刊中的新闻词汇必须在语言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新闻语境进行变异。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网站成为公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网站新闻信息的生产、呈现与传播渠道等发生重大变革,网站编辑作为新闻信息的直接把关人,其工作方式也发生着改变,集中体现为对新的数字化技术工具的使用.文章以美国网站新闻编辑对数字化工具的使用为视角,考察数字化工具在新闻搜集、新闻核验、新闻呈现和大数据新闻中的应用,以期对我国网站新闻的编辑过程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当今全球科技日新月异,传播媒体蓬勃发展,资讯普及的速度超乎想象,阅读新闻已经成为人们与世界接轨的最佳方式。新闻的简单定义是"新闻是对受众所关注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姚福申1998年)。中文叫"新闻",英文叫"news",从词语的构造上都有一个"新","new"在里面,充分说明了新闻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摄影 ,是人们运用照相机械和感光材料记录客观世界 ,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形象化手段。它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已成为新闻报道、科学技术研究和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工具。自1839年8月19日摄影术诞生以来 ,摄影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社会生产力 ,成为人们观察、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一种必备工具。“摄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使得整个世界都是摄影永久遗产” ,新闻摄影则是这种大众文化的最精华部分。新闻摄影是报道新闻的摄影。用摄影的手段进行新闻报道 ,是新闻摄影的目的和任务 ,也是新闻摄影区别于其它摄影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们的整个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改变,知识呼唤人们朝着理性化的方向迈进,使人的素质不断提高。而新闻是社会生活中最快捷、最敏感的传播工具,当我们重新审视新闻作为时代最前沿的信号时,当我们以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为主旋律引导人们时,我们就会发现,今天的主流媒体新闻迫切需要理性化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一、语言的功能和重要性1.语言为什么重要?语言是记者最主要的工具,这个道理所有要写作的人都非常清楚,但是真正在写作时,却时常忘记语言的重要性。有些记者会陷入"意识流",想到什么写什么,还有些记者会被自己知识、文采所打动,忍不住在新闻写作中炫耀一下。但大部分时候还未发表,就被编辑无情地修改了。编辑不会帮你选择最准确的词语、最好的表达方式,也无法猜测你含义混淆的句子到底是什么意思。作为记者、作为一篇报道的作者,要对自己的语言负全部责任。事  相似文献   

19.
律德成 《新闻三昧》2008,(10):23-24
在新闻五要素中,“何时”这个时间要素非常重要,常因这个极其关键的要素,决定一条新闻有无价值或价值的大小,这也是新闻与旧闻区别的重要标志。如上个月发生的事,应当是旧闻了,可为了勉强发稿,在时间要素上稍加变通,把上月的某某日,改成“日前”或者“最近”等模糊词语,  相似文献   

20.
地方党报作为当地党委政府的主要宣传工具担负着重要的宣传使命,如何让严肃的党报受到普通群众的喜爱,它的社会新闻版块毫无疑问将重任在肩。社会新闻作为一种新闻类别和新闻样式,除了是晚报和都市报的主角,也应该在党报的版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关注民生热点、关注基层民情、关注百姓心声,有意识地去发现、表现富有人情味的新闻事件,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多突出"人情味",可以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拉近党报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增强党报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和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