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路穿街(或穿村)”、“某某公路(或铁路)经此”这些词,在报章杂志上,屡见不鲜。仔细推敲一下,会发现,铁路与公路都是线状人工建筑物,是静止的,不会移动的物体,其后接“经”与“穿”构成主谓结构,就不够妥当了。我在编写地名志时,开始也碰到过“公路经村东(或村中间)”、“公路穿境”之类的用法。在座谈会上通志文时,有人提出“公路不能‘经’也不能‘穿’”的意见,开始还不以为然,后来有人建议我查找文字根据。我翻阅了各种辞书,果然发现“经”与“穿”的释义都不为这种用法开绿灯,只有报章杂志上有这种提法。在另一次座谈会上,编委们专门研究“经”与“穿”的用法。结果大家得出一条结论:“世上有很多约定俗成的文字,虽系明显错误,但大家都习以为常了。”由此我想到:当编辑切不可以讹传讹,造成“约定俗成”的事实。后来,我在编写交通信息时,就避开了“经”与“穿”,而改用“镇区东西走向的人民路,与徐州至西峡公路相通”;“郑南西线公路在村北”;“村中间大街,与某某公路相接”等。  相似文献   

2.
现在全国各地农村都有少量集体经营的村。有人说这些村坚持的还是过去的那一套,人家没改也搞得挺好。 他们真是坚持穿看旧鞋,  相似文献   

3.
那年冬天     
冬天了,看见满大街女孩子穿上花花绿绿的羽绒衣,还时常会想起小时候妈妈做的棉衣。记起那时候秋风凉起来,院里的椿树叶子一片一片往下落的时候,妈妈就开始张罗我们姐弟几个的冬衣了。姐姐个子蹿得快,妈妈总是先给她做新棉衣新棉裤,棉衣棉裤都是新里子、棉花,鞋面还是用杠杠尼或者格子布,鞋背中间有个滚边的小细鼻子,没有鞋带,脚一伸进去就行,那种鞋大家叫它“鸡窝灶”。后来家里条件好以后,就买着穿了。相片上我穿的就是那种有气眼系鞋带商店里买的,底子是黑胶的。有人也穿塑料底的,鞋帮上留一个白塑料细边,看着好看,但是路…  相似文献   

4.
陈璐 《大观周刊》2006,(35):44-44
建筑是房地产行业的表现形式,每个时代大家对建筑都有自己的理解,有人认为它是凝固的音乐;有人认为它是城市的艺术:也有人认为它是生活哲学。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但是建筑折射出来的却是时代的特点,那么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20年里,我们的建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20年,回顾20年……[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新闻导语应该简短,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大家都是一致赞同的。然而,目前,冗长已成为新闻导语写作中的一大通病。读者很有意见,编辑、记者同样苦恼.原因在哪里?有人说,主要是记者的文字不简练,分析提炼的功夫差。此话确有道理。有些同志对他要报道的事情还未搞清其特点就动起笔来,洋洋洒洒,又啰里啰嗦。  相似文献   

6.
“我觉得新闻应该是忠于事实的,是实事求是的;特别是我们做问题报道的时候,如果你作为一名记者都不敢用真名,你很难让读者相信你的报道;如果你记者都不敢把自己的名字署上去,那么这个社会还有人敢站出来说真话吗?所以直到现在,我都一直坚持用我的真实姓名署名。”——罗侠  相似文献   

7.
这是新华日报两位记者写给编辑部的一封信。感情真挚,见解正确,值得一读。在我们的记者工作中,经常有人将初步了解的情况向编辑部汇报。研究确定了很理想的报道线索和题目。但经深入调查、或补充采访,发现原来了解的事实有了重大出入。对于这种情况,是遵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果断地撤销原定的题目,还是强调这样那样的原因勉勉强强地做文章呢?谢承进、姜圣瑜同志坚持了前者,这是正确的态度。希大家都来发扬这种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8.
記者的任务是什么?看来这不成为一个問題。大家都知道,記者的基本任务有三条:反映情况、通訊工作和自己写稿。在这上头是沒有什么爭論的。但这三者究竟怎么摆法,意見就有一些分歧了。有人认为,記者应当把写稿放在第一位;有人认为,记者应当把通讯工作放在第一位;还有人认为,記者应当把反映情况放在第一位。这三項任务孰先孰后,是不是沒有定規,可以按照各人的理解,各行其是呢?我认为弄  相似文献   

9.
出版业的市场调查似乎还未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一位专门出版旅游指南图书的英国福道尔出版公司的负责人谈了这方面的经验。他说: “市场调研能有助于图书销售吗?” 开始我也是一个怀疑者。这是因为调研要花很多钱,并且还有人担心,读者的态度也许会简单地阻塞人们的想象力,影响大家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但是经过实践,最终我还是相信了市场调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于古董,无论是玉器、瓷器,抑或是金银器.有人谓之玩,有人谓之藏,还有人谓之赏。这从古至今都是达官显贵商贾大户的雅好,与我等收入刚够糊口的市井平民无缘。对于大家不屑一顾的破烂古瓷,本人却情有独钟,时常“拣”而玩之,乐此不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时代变了,信息大爆炸,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大大提高了,报纸如果还是“老四版”,就像小脚穿大鞋,肯定不跟脚。因此,报纸厚一点,是应该的,有人说已经发展到了“厚报时代”,也不算言过其实。但一些越办越厚的报纸,厚得并不是地方。有的为了增强报纸在社会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你好,你怎么了,你认为呢……只要每天开口说话,只要和人交流,“你”这个字是必不可少要用到的。在一次饭局上,有人号召玩了这么一个游戏:谈话时不许带“你”字,违规者每次罚款5元,大家都积极响应,自觉得这是小菜一碟,有人还夸下海口:“我就不信离开‘你’我还不能活了。”  相似文献   

13.
有人批评这是传统文化堕落了,但不论怎样,至少传统文化有人关注了。《沉思录》正搭上这趟快车,浩浩荡荡出发了。然而一旦放弃朝圣者的徒步而登上那列快车的传统文化,都将改变自己的身份,经典式的说教,皆变成现代版的励志,这究竟是误读,还是"新解"?还有待人们进一步评说。  相似文献   

14.
对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人说是信息革命时代,近来又有人称网络化时代,还有人叫做数字化时代。其目的是说:我们面临的时代正在发生变革,给科学、技术、经济、教育以至于生活方式都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这场变革的带头羊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它们把我们引入了“网络化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一种力量 说了这么久的WTO,也学了这么久的WT0,其实我们还不懂WTO。有人说WTO就是国际大市场,又有人说是国际经济俱乐部,还有人说是一种国际的市场规则,等等。因为毕竟缺乏亲身的感受与经验,说是市场,我们的感觉还比较虚;说是俱乐部,大家都知道里面肯定不好玩儿;说是一种规则,说法虽简单了一点,对于我们这些尚在WTO启蒙阶段的人,可能更容易接受和把握一些。  相似文献   

16.
JDF已经是大家熟悉的名词了,几乎在所有的流程或是印刷相关的软件里都能看到支持JDF的字样,可是你听说过有人用过JDF吗?有人觉得JDF好用,或是以为JDF不好用吗?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连着几次评选好新闻,评委们都深感企业报的主产品——新闻报道总是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所以,也都不断感叹,不断呼吁过。这一次评选前,大家也还是不无担心的。可是,看着看着,一篇篇好的新闻报道,使评委们一个个喜上眉梢。尽管这成就还不是那么理想,但是,大家还是觉得很欣慰的。拿被评为一等奖的14篇新闻报道来说,应该说都还是值得称赞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的灵魂、旗帜。它在整个新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是被大家所公认的。 新时期我们的新闻评论与“文革”时期相比,是大大的不同了。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与“文革”时期所不能同日而语的。但是,人们在看到这种进步时,也对新闻评论提出些意见,常听有人说:“评论没人看。”也有人说:“没人看,是因为尽说大话,抄文件。”还有人主张,评论最好不发大块的,多搞短小的、生动的文章。 这些意见不能说完全是空穴来风。他们也是在  相似文献   

19.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40):16-16
“伊拉克可能会成为你的单程旅行。”伊拉克国家旅游局负责人向有可能到伊拉克的游客发出警告。“没有!所有的防弹衣都不合我的尺寸。”在以色列议会上有人问沙龙,为了防止被暗杀他是否穿了防弹衣时,体格魁伟的沙龙这样回答。“至于从政,在童年时代我从未想过,这几乎不取决于我  相似文献   

20.
从去年11月中旬起,我在工人日报的一版上陆续发表的《改革中的思考》等几组系列新闻摄影报道,引起同行们的注意。有人认为,这是用摄影镜头反映改革;还有人认为,这是目前新闻摄影报道改革中的一种新的尝试。在这之前,工人日报的摄影报道从未占据过这么重要的位置,包括摄影记者在内的大多数记者、编辑都认为,图片不过是配合文字存在的一种调剂品,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