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星芳 《甘肃教育》2009,(15):34-34
语言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环境。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曾以“一个楚国人想让他的儿子学齐语”的故事作比来说明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孟子说:“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意思是,一个齐人教他,许多楚人吵扰他,即使天天责打要他学会齐语仍不能做到;要是带他到齐国的闹市里住上几年,即使天天责打要他说楚语也不能做到。  相似文献   

2.
首先,讲一个战国时期学外语的故事。有个楚国的大夫,想要他的儿子学齐国话,于是找来齐国人教他。可是,在他儿子周围有很多楚国人说楚国话,在这种环境中,即使天天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孟子的这个话主要是对士大夫讲的,那么是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就不需要骨气了呢?春秋时期有个故事。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很多人被活活地饿死。贵族黔敖想发点善心。他在大路上摆上食物,准备施舍给饥饿的人群,有个难民经过。他傲慢地吆喝道:“嗟!来食。”用今天的话就是说:“喂,来吃吧!”看他那副脸孔、那个神气,这对于把人格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来说,吃这个饭的滋味比死还难受。  相似文献   

4.
晏婴不入狗门晏婴是齐国大臣,能说会道,经常出使四方。一次,他要到楚国去,楚王便事先与群臣商量了一个办法,决定利用他,羞辱羞辱齐国人。晏婴个子矮小,楚国人就在大门的一侧,凿了一个小门,决定等晏婴一到,让带路的人故意将他从小门引进,然后再将他当狗,进行嘲讽。一日,晏婴到了楚国,带路的官员刚把他带到小门处,他便却步站住,问那官员:“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出,我是到贵国来,难道贵国是狗国?我不能从这个门进!”楚国人无奈,只好敞开大门,让他大大方方地从大门进去。淳于髡讲狗兔之死淳于髡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富有远见。有一次…  相似文献   

5.
晏子出使楚国 ,因晏子身材矮小 ,平庸愚昧的楚王与其左右就想侮辱他。他们在城门旁边做了一扇小门 ,想欣赏一下个子矮小的晏子从小门走进的“奇观” ,认为那一定很有趣。晏子识破了他们的用意 ,于是说 :“这是狗洞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这里进去。今天我是出使楚国 ,难道让我从这里进去吗 ?”迎接晏子的人听了满脸通红 ,羞愧万分。当晏子进见楚王时 ,楚王见他五短身体 ,丑陋无比 ,又想嘲笑他一番 ,就问 :“齐国没有人吗 ?怎么派你当使者 !”晏子知道楚王的用意 ,不慌不忙地说 :“齐国的国都临淄有无数的人家 ,大伙儿举起袖子就会阴了天 ,大伙儿…  相似文献   

6.
近墨者黑     
我们常把环境对人的影响,概括为一句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因了这个缘故,从前孟子的母亲三迁住所,定居于学宫之旁。而孟子终于成为一代宗师,不能不说与孟母的苦心择邻有关。的确,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一个脱离环境的人是不可想像的。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他所处的环境直接有关。一傅众咻,楚国的孩子无论如何也学不会齐国话;同样,人的性格行为,不可避免地要沾染上周围环境的特征。如果人们生活在一个恶劣的氛围中,就很难达到高尚的境界,这便是我们所说的“近墨者黑”。试想,在一块有毒的土壤里怎么能培育出纯洁的鲜花呢?  相似文献   

7.
<正> 编辑部的哥哥姐姐: 你们好! 我有一个很讨厌的同桌,他是我们班的“差生”,每天都在讲脏话,臭话,讲一些伤人心的话,动不动就骂人,讲不过别人就打……我跟他说过好几次,可每次一开口,他就大声嚷嚷:“别人的事情你少管,你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我也曾经想过要求老师换位置,可我又不想班上其他人因为坐在他身  相似文献   

8.
《晏子使楚》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想侮辱他,而晏子勇敢而机智地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这个历史故事。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教  相似文献   

9.
笑声     
李老师教我们语文,他中等身材,胖胖的,加上那鹰钩鼻,活像笑星李金斗。李老师说起话来也像李金斗那样幽默,他上课从不对人发火.让同学们在笑声中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0.
《新作文》2006,(3)
明人宋濂在《燕书》中讲了一个寓言:秦人尊卢沙特爱说大话,到了楚国,一入关就说:“我是来给楚王当老师的。”楚国大夫问:“您将以何谋略师楚?”他说:“这个你不懂。”再问.更是怒而不答。官员们只好引他去见楚王。见了楚王,尊卢沙先以晋国约秦、齐、  相似文献   

11.
纵横家张仪     
《中文自修》2023,(6):33-34
<正>秦国想要攻打齐国,考虑到齐国与楚国有共同对敌的盟约,秦惠王觉得比较麻烦。于是就让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上重礼去楚国。张仪对楚怀王说:“秦王特别憎恨齐国,可是楚国却和齐国关系亲密,你们要是真的能和齐国断绝关系,秦国愿意把商和於这两地的六百里土地送给楚国。”楚怀王贪心,相信了张仪,和齐国绝交了。之后,他派使节到秦国去接受土地。张仪骗他说:“我与楚怀王说好是六里,没听说过六百里啊。”  相似文献   

12.
阳春白雪     
战国时,有一次楚襄王问宋玉:“先生莫非有什么不检点的地方吧,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满意你呢?”宋玉从容地回答说:“是的,有这种情况。不过请大王暂时原谅我一下,让我把话讲完。”于是宋玉给楚王讲了下面的故事。楚国都城里有个人,很会唱歌。当他唱楚国民歌“下里巴人”时,有数千人和着他唱。接着他唱稍微高雅一点的“阳阿”“薤(xiè)露”时,随他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孟子的这个话主要是对士大夫讲的,那么是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就不需要骨气了呢?春秋时期有个故事,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很多人被活活地饿死。贵族黔敖想发点善心,他在大路上摆上食物,准备施舍给饥饿的人群,有个难民经过,他傲慢地吆喝道:“嗟!来食。”用今天的话就是说:“喂,来吃吧!”看他那副脸孔、那个神气,这对于把人格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来说,吃这个饭的滋味比死还难受。这个难民是有骨气的,宁可饿死,也不吃这“嗟来之食”,也不接受这种带侮辱性的施舍。这个难民倒下了,但他的骨气千秋昂首挺立,千秋光耀神州,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相似文献   

14.
<正>如果说孟子的这个话主要是对士大夫讲的,那么是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就不需要骨气了呢?春秋时期有个故事,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很多人被活活地饿死。贵族黔敖想发善心,他在大路上摆上食物,准备施舍给饥饿的人群,有个难民经过,他傲慢地吆喝道:"嗟!来食。"用今天的话就是说:"喂,来吃吧!"看他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对于把尊严看作比生命还重要  相似文献   

15.
从说到写     
杨立的口才很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令人羡慕不已。可老师叫他用三句话来描述一棵柳树,他却只写了一句什么“绿枝条”,就再也写不下去了。“哎,你那带着唾沫星的好词好句都到哪儿去了?”好朋友唐涛嘲笑他。“没了,消失得无影无踪!”杨立拍了拍那张苦恼的脸。没几天,学校举办“讲故事”比赛,同学们都推荐杨立:“他特能说,口才好!”老师也决定让杨立去参赛。杨立一扫苦恼,面露喜色,积极备战。大赛那天,杨立讲的故事是《我家的小狗贝贝》。杨立连比画带动作地讲了小狗贝贝的种种趣事。他讲得眉飞色舞、情绪激昂,赢得了一片掌声。事后,老师让同学…  相似文献   

16.
当老师     
七岁那年,我有过一次当老师的经历———教爷爷念拼音,纠正他的发音。我爷爷是连云港人,后来在东北生活了很多年,最后在南京定居。所以,他说起话来就有点南腔北调,连云港人以为他讲东北话,东北人以为他讲连云港话。爷爷年轻的时候,闹过一个大笑话。那时候,爷爷的一个同事要去外地出差,爷爷便托他买只“平锅”,结果,几天以后,那个同事不远万里辛辛苦苦给他带回来一大筐“苹果”。这件事一直到现在还被家里人当成笑柄。几十年过去了,爷爷的口音还是怪怪的,把“勺子”说成“刷子”,把“热死了”说成“噎死了”,真让我受不了!于是,我痛下决心,一…  相似文献   

17.
一场风波     
“实习老师,王鹏刚才打我。”你看,小胖墩又来告状了,真是头疼。“老师,刚才上课时,他狠狠地打了我一下。”小胖墩未等我问话就先控诉别人的不是。“不是,是他先用脚绊我的。”“不是,是他先打我的。”……王鹏和小胖墩像两头发怒的小狮子,争得面红耳赤。我先不表态,只是用毛巾帮他们擦了汗水,又让他们洗了手,然后搬两条凳子让他们坐下。他们不解地看着我。“刚才你们吵得那么激烈,老师也没听懂你们到底谁打了谁。现在老师不要你们说对方有没有打你,你们只要告诉老师你有没有打对方。”两人面面相觑,许久才憋出———“老师,我打了小胖墩。…  相似文献   

18.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在劝谏齐宣王接受“仁政”、“行王道”的思想时,认为齐国想通过武力战争掠夺的方式称霸天下是不可能的,即齐国想“以一服八”是不可能实现的。我觉得擅长论辩的孟子在这里的说理并不能让人信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比肩继踵     
春秋时,齐国的相国晏子出使楚国。楚王见晏子身材矮小,就傲慢地对他说:“你们齐国难道就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这么矮的人来呢?”晏子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我们齐国的人比肩继踵,伸开袖子可以遮住太阳,  相似文献   

20.
老师妈妈     
记得上小学五年级时,我们学校来了一位城里下放的女老师,教我们语文课,做我们的班主任。这位老师戴一副好看的眼镜,讲一口流畅的普通话,还有个小儿子和我们同班……。这一切都让我们这些乡下孩子感到很新鲜!城里老师很喜欢听我们说农村的事和各人家里的事。她那和善的微笑很快冲淡了我们之间的陌生感和我们对老师的畏惧,我们甜甜地叫她“张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