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6,(10):37-40
互联网语境下,以"互联网化"为主要表征的运行思维在电视娱乐节目之运营全过程中不断凸显,并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着昔日的受众与今日的用户,进而改变着电视娱乐节目的运行和收视。在此情势下,以官方APP、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官网构成的社交营销矩阵,正在成为电视娱乐节目营销和传播的新平台,将节目影响力进行全方位转换正在成为节目最大化的新形式,而娱乐节目也正在成为上星频道间完成强弱分化的新标识。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电视荧屏能否"有报天天读"——谈电视读报节目的传播劣势》这篇文章中认为,电视读报节目虽然是目前异军突起的一个电视栏目,在各大电视台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是,许多电视读报节目摈弃了电视传播的优势,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电视读报节目无法凸显电视传播的巨大优越性;二是二级传播,有可能造成信息误读;三是新闻素材来自其他媒体,信息相对缺乏时效性和新鲜性,这些劣势共同导致了电  相似文献   

3.
刘霞 《今传媒》2012,(12):106-107
近年来,随着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电视形式的迅速发展,电视正从单一的传输渠道、收视时间、收看方式等方面解放出来。电视节目通过多种渠道和端口到达你我眼中,并以其越来越先进的性能和质量,以及覆盖等层面,征服和改变着受众接受方式。从"你播我看"到"我点我看",从纯节目形态到全节目形态,从单纯依赖广告到多元化盈利模式,新电视的出现使得传播渠道日益增多,观众将更加分散,新电视市场将呈现出日益细分的趋势。近期互联网电视的变革、数字电视市场的起伏、手机电视在不温不火中期待突破、标准的难产使得移动电视面临的困局,这些现状都表明新电视的发展会有低谷,却挡不住春天的来临。  相似文献   

4.
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电视作为"客厅中心"的尴尬局面将会给电视产业品牌化带来怎样的影响?智能电视与传统电视的交锋是否会对电视产业的管理模式带来变革?广播电视的集团化发展是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还是无奈之举?本文试图通过最近三年电视产业遭遇的新变革与新问题来回答上述问题。目前已知的结论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的井喷式发展,在传播领域由个性化碎片化代替大众传播的某些部分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就这一点而言,我为电视产业升级转型找到了一剂药方,那就是通过单点突破的方式,在某一频道、栏目、甚至某一节目上走大制作的精品化路线,从而树立品牌影响力,同时在"三网融合"的契机下连同资源整合、媒介置换和政策优势实现"弯道超越"。  相似文献   

5.
王锟 《出版广角》2016,(20):69-71
互联网的广泛、快捷和匿名等传播特点使"羞辱"从一种伤害他人情感的方式摇身变成赚取经济利益的商品,而电视真人秀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与互联网心照不宣地联手炒作,为"羞辱文化"推波助澜.文章试图分析电视真人秀节目与互联网共谋打造"羞辱文化"的原因、特点及负面效应,并初步探索破除羞辱文化景观的现实策略,以期为当前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未来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起到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与网络宽带技术的不断发展,源于互联网的媒体在应用上越来越广泛,其视频和信息等越来越多样化。在此基础上,三网融合后所产生的混合电视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电视业务。在政策和市场上等,混合电视业务的应用都为广电产业的提升带来了机缘。在简述混合电视业务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应用体系、节目质量以及电视业务发展的分析,研究混合电视如何在广电行业中发展。  相似文献   

7.
包逸之 《声屏世界》2016,(10):16-19
近年来,互联网电视在市场上广受青睐.作为互联网电视集成运营商,广电总局批复的7家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想要在"互联网+"的新形势、新变化下站稳行业脚跟,在媒体分众化、对象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扩大市场占有量,就必须在节目内容上做足文章.本文通过对各家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的节目数量、内容分类及特点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互联网电视节目资源现状和行业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2011年10月25日,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此项政策被称为"限娱令"。"限娱令"对于电视节目内容大规模的调整,是否能够促进电视产业的发展,是否能够满足受众对于文化多样性的需求等等问题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9.
"入世"十年,中国电视业获得重大发展,我国电视传播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电视新闻理念发生了重要转变,电视民生新闻形成新的收视高潮。综艺节目热的持续、真人秀节目的兴起及电视剧的热播,造成了娱乐至上的狂欢。科教、法制和生活服务节目的改进与发展,继续发挥着电视媒体的社教功能。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的异军突起,改变了电视的传播方式,并将催生新的媒介文化。  相似文献   

10.
孙武军 《声屏世界》2014,(12):41-42
<正>一在电视领域中,电视文学节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节目类型,似乎有一个"电视文艺节目"的概念涵盖着它,又有"电视散文""电视艺术片""文艺专题"等诸多化身,还有"电视文学"和"文学电视(LTV)"这两个形态困扰着它。电视的定义是清晰的,文学的定义也是清晰的,然而电视与文学相交叉相融合,竟造成了"电视文学节目"复杂的混沌性。自电视诞生之日起,古  相似文献   

11.
过去我们对电视科教节目有认识不清的地方,以为电视科教节目就是那种几分钟一个的科教片。其实电视科教节目同电视文艺节目一样包涵着许多内容和形式,有必要对科教节目从创作理念上,从定位上进行新认识。电视科教节目是以电视手段反映科学教育知识的节目。因此只要满足了以上的  相似文献   

12.
正电视专题节目解说词是伴随着电视专题节目出现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有别于散文、诗歌、小说等其他文字语言艺术。电视专题节目解说词并非独立存在,它必须与镜头、声音等其他艺术形式一起共同作用于观众的感官,传达创作者的思想意图。"实际上画面和解说词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加强的辩证关系,二者在功能上有很强的互补性"[1]。"如果说电视画面是节目的灵魂,那么解说词可称为节目这个躯体里流动的血液,它是赋予节目  相似文献   

13.
大众媒介在电视谈话节目的可视性问题上存在认识偏颇,似乎谈话节目生来就是听而不是看的。长期以来,电视谈话节目主创人员往往过分注重发挥和体现语言魅  相似文献   

14.
每一档失败的电视综艺节目一定存在着属于这档节目独有的失败之处,但是每一档成功的电视综艺节目在节目即使内容上不相同但在电视节目形态上一定或多或少存在着相类似之处。因为节目的根基与起源点是一致的,通过对中外优秀谈话类节目和真人秀节目中成功案例的简要论述与分析,浅析中外优秀电视综艺节目中的"一脉相承"和"各具千秋"的形态特色。  相似文献   

15.
当电视媒体的经费来源全部或部分地依赖于广告,而收视率的高低直接决定广告收入的多少时,收视率被看作是评估和衡量电视媒体影响力及观众行为的一项硬指标,无论是频道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市场定位的选择,还是频道节目编排的决策,抑或是在节目评价等媒体内部的管理措施上,收视率都起到了类似"通用货币"、"杠杆"、"标准"的作用,收视率调查数据及其分析方法在电视媒体运营中的运用空间得到空前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海外引进节目模式在我国电视荧屏呈现"井喷"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就有近30档来自海外模式的综艺节目陆续在电视媒体亮相,其中《开门大吉》、《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基本都是对引进节目模式的本土化改造而获得收视佳绩的。海外节目模式引进为原创力不足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补血",但令人担忧的是,对"补血"一味依赖则会引起"造血"功能缺失,进而削弱原创能力。2013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就对扎堆现象严重的歌唱选拔类节目下发整改通知:要求对这类引进节目实行总量控制,并要求各卫视提高原创节目比重。从某种  相似文献   

17.
吴筠 《新闻传播》2012,(3):226-227
"倾听"是电视谈话节目内心的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倾听"的态度便决定了节目日后发展的一切可能性。有倾听,节目才有灵魂;而倾听没有捷径,在每一档优秀电视谈话节目的背后,一定会有无数双优秀的眼睛、耳朵和嘴巴一起"倾听",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地打造一档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本文将结合电视谈话节目的实际制作经验,与大家一起探讨在电视谈话节目的制作中倾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今的电视谈话节目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的产物,是我国广播电视传播改革开放的一个成果,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大众表达呼声的需要,它让各行各业、各阶层的人士在大众传媒上说话,表达真实情感,吐露心声,让说话以"对话"的形式出现,而不仅仅是"独白",让公众有一个全面、平等、深入、真诚的沟通平台。本文主要对国内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说明,其次对谈话节目的特征进行分析,就谈话节目应怎样谈、主持人的在节目中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行分析说明,针对当前电视谈话节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电视谈话节目的出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的电视选秀节目从初期的单一化淘汰制选秀比赛逐步转变为了多元化个性展示、包含丰富情感冲突的选秀形式,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其中,电视选秀节目对于"情感维度"的有效把握就是选秀节目在自身摸索成长过程中获得的一个成功的经验。本文以"情感维度"这一角度对电视选秀节目进行简要分析,以期通过这一角度透视电视选秀节目是如何抓住观众、掀起如此轰动的收视热潮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一五"普法宣传的提出,电视法制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开始在我国荧屏上出现。之后,伴随着我国的法制进程与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视法制节目从节目形态到节目内容和时段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拓展。从电视法制节目诞生到现在,法制节目始终是电视观众的收视热点。但是综观其节目形态、内容、采访、编辑、表达方式、镜头的设计与运用等,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