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小辞典     
节拍: 在音乐作品中,每个拍子的强弱程度是不同的,带重音的拍子为强拍(〉),带次重音的拍子为次强拍((?)),不带重音的拍子为弱拍(0)。一般情况下在小节线后的第一拍总是强拍,音乐进行中强、弱拍有规律地循环反复,就是节拍。例如: 《学做解放军》  相似文献   

2.
节拍和拍子是音乐构成的元素之一,相关内容为基本乐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鉴于国内众多乐理书籍对其定义用语不尽相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本文特就节拍和拍子之异同作出论述,以澄清二者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3.
节拍和拍子是音乐构成的元素之一,相关内容为基本乐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鉴于国内众多乐理书籍对其定义用语不尽相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本文特就节拍和拍子之异同作出论述,以澄清二者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4.
吴熊和先生《唐宋词通论》中把节拍、拍(拍子)、均拍这几个概念弄错了,有时混为一谈,有时又自相矛盾。笔者指出了这些错误并对唐宋词中这几个术语做了辨析,明确了概念,论证了拍(拍子)、均拍都当乐句解,并以此论述了《唐宋词通论》中所说《十拍子》(《破阵子)》的这个拍子不是节拍而是乐句以及依拍定字句等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合唱指挥是合唱团的灵魂,没有好的合唱指挥,就没有优秀的合唱表演,合唱指挥的综合能力决定了演唱水平的高低,因此,合唱指挥需要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合唱指挥要具备丰富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只有指挥者对音乐合唱作品有了充分的认知和了解以后,才能根据作品的内涵及自身的审美能力对音乐作品进行加工创造,更加全面、透彻地向观众展现  相似文献   

6.
随着合唱事业的发展和创作的繁荣,我国当代合唱作品与过去相比较,无疑是质的跨越。在数十年的创作中,朱敬修先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对于作品进行不同体裁的尝试以及现代作曲理念的融入。从作曲技法的角度来讲,泛调性、双调性手法的尝试运用,点描手法的运用,人声对打击乐器的音效模拟,丰富多样的衬词在作品中的巧妙运用以及多变的节奏节拍等方面,都是作曲家合唱作品中对于技法上的创新体现。  相似文献   

7.
合唱是文字与音乐相结合的多声部音乐表演艺术形式,如何使合唱艺术作品演唱成功,指挥是关键、是灵魂,合唱指挥案头工作的研究是合唱排练的前期工作,是指挥工作的重要环节。文章从指挥者熟悉、理解作品,分析处理作品,作品声音变化对比三方面进行阐述,详细探讨了合唱指挥案头工作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合唱从19世纪传播至我国以来,在越来越多国外留学回来的指挥家们总结出来的经验中,开始变得越来越专业化。指挥已经不仅仅是击拍者的身份,更多是有能带领团队了解合唱熟悉合唱感受合唱的能力。本文将从作品分析,作品处理,指挥设计,排练计划等几个方面来试论一名合格的合唱指挥在进行合唱排练前应该进行的案头工作准备,以达到更好的排练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常 《教师》2010,(23)
<黄水谣>是出自冼星海的交响乐代表作<黄河大合唱>中的女声二部合唱,但也广泛地应用于声乐教学中,几乎成为女声教学的必唱曲目.作品中节拍节奏符合歌词的演唱规律,应该说<黄水谣>是<黄河大合唱>全曲中的一个转折点,整个作品的悲剧性和戏剧的矛盾是从这里展开的.所以,在演唱中.要表现出整首歌曲语言和旋律的完美结合必须正确运用呼吸以及吐字.  相似文献   

10.
节拍听辨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是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听记单声部音乐旋律、多声部音乐织体中常常会遇到。但是在现行的一些视唱练耳教材里我们很难见到关于节拍听辨的指导性文字,对于节拍在现实音响面前所显示出的与理论规范的相悖也大都不予深究。这样一来,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该文拟从可互换拍子、对等拍子、现代音乐节拍观念等方面人手,谈谈在节拍听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东方之珠》是刘孝扬改编的流行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在保持乐曲原有艺术魅力的同时,以合唱形式给予其新的美学内涵。本文以《东方之珠》为例,从词曲作者罗大佑的创作角度出发,通过刘孝扬的改编版本与原作相对照的方式,对刘孝杨的音乐合唱作品进行分析,从而让听众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刘孝扬先生改编作品的艺术特点,以及对我国合唱音乐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合唱作品是对个人演唱手法、表现手法结合合唱的形式,形成统一展示,以供欣赏的表现形式。因此加强对合唱作品表演者情绪的分析,应结合其相关的肢体动作进行全面分析,其中加强对表演者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的分析,更有利于提高对合唱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判断力。本文对合唱作品的情绪与多样类型进行探讨,以实现对其产生全面认识,从而提高合唱作品的欣赏兴趣。  相似文献   

13.
"板眼"是音乐术语.<现代汉语词典>对"板眼?的解释为:"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联系"板眼",我想到了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不是也应该有强有弱、有板有眼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王西麟先生的音乐作品室内乐《八重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研究,论证其现代作曲技法在作品中的运用。主要包括七个方面:1.非周期时值的混合与变拍子的运用、2.中心音组控制技术的运用、3.现代节奏的运用、4.十二音和弦的运用、5.半音化平行和声进行、6.节拍错位手法的运用、7.速度对位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板眼"是音乐术语。《现代汉语词典》对"板眼"的解释为:"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联系"板眼",我想到了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不是也应该有强有弱、有板有眼呢?  相似文献   

16.
谈谈中小学合唱作品的选材大兴县教师进修学校梁海燕合唱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形式,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广泛地受到中小学师生的喜爱。合唱通过美妙的旋律与和声把纯真与和谐直接地展示给人们,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美好。合唱艺术最能表达人们的共...  相似文献   

17.
在合唱演绎的过程中,音乐情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围绕高校合唱训练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内心情感的问题,从培养学生具备把握合唱作品音乐情感的能力、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合唱作品的音乐情感内涵、启发学生进行有效地合唱音乐情感渲染以及训练学生进行声情并茂地演唱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要采用比喻。奇比妙喻,可以启愚开蒙,使人聪慧。音乐理论,较之唱歌弹琴,是属于“冷性”的知识。运用比喻,是对其进行“热处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现拾来二则,抛砖引玉。(一)节奏、节拍与动物在音乐中,节奏是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节拍(音符强弱拍子与周期再现的规律)就是强弱关系的具体体现。与自然界的动物相比,节奏好比是“骨架”,音高和词式等好比是“血”和“肉”,节拍则好比是“脉搏”。动物有不同的类型,节奏节拍也有多种组合方式。动物有禽牲之分,拍子也有单、复之异。两种同一类型的动物(如牛和马同属家  相似文献   

19.
浅谈流行音乐元素在合唱作品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流行音乐元素具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同时在目前的音乐形式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有很多音乐类型都开始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对流行音乐元素进行运用,合唱音乐艺术自然也不例外。本文首先对流行音乐的艺术特征进行概述,并对流行音乐元素对合成作品所产生的意义进行分析,最后从流行音乐和合唱作品的契合、流行作品的旋律以及合唱听觉训练这三个方面内容,浅谈流行音乐元素在合唱作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合唱作品艺术再现过程中所要把握的原则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作品的宏观分析是再现合唱艺术美之基础;进行色调布局是再现合唱艺术美之源泉;注重语言表达是再现合唱艺术美之根本;体现和谐美是再现合唱艺术美之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