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例文: 和我崇拜的人生活一天(之一) “怎么,对我的房间的摆设很感兴趣?”我循声望去,轮椅上坐着一位瘦瘦的老人,双手看上去很不自然,却很结实。他脸上带着慈祥的微笑,眼神让我感到很温暖,他真的就在我面前!我却突然不知所措了。“教授您好,……我是……”“不用说了,我都知道了”这次我才看清楚,他没有说话,不,他是在用心来说话。 他带我去参观他的家,或者说是他的办公室。房子并不是很大,却很整洁、实用。屋后还有一个小花园,他告诉我,他在这里已经工作了几十年了,每每遇上倾心事,他便来到这个小花园里散散心。我们…  相似文献   

2.
三松堂断忆     
宗璞 《出版参考》2005,(29):37-38
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 去年这时,也是玉簪花开得满院雪白,我还计划在向阳的草地上铺出一小块砖地,以便把轮椅推上去,让父亲在浓重的树荫中得一小片阳光.因为父亲身体渐弱,忙于延医取药,竟没有来得及建设.九月底,父亲进了医院,我在整天奔忙之余,还不时望一望那片草地,总不能想像老人再不能回来,回来享受我为他安排的一切.  相似文献   

3.
蔡宝鑫 《今传媒》2004,(6):47-48
在文人墨客赞美颂扬的美好秋日里,我惊喜地收到尹小星寄来的诗集《跪拜人生》和自传体小说《无翼的飞翔》,思维牵我走入昨夜的回忆。尹小星是手摇轮椅考察全国第一人,后来被誉为“轮椅上的人生歌者”。他出生8 个月后患小儿麻痹致成一级综合性残疾,双足不能站立,离开轮椅需用膝代足,手足并用。但他身残志坚,发起并执行了“中国首次手摇轮椅爱心考察万里行”大型采访活动,披星戴月,穿越全国31个省区,总行程近8万公里,沿途发表作品2000余篇,作“献爱心自强不息”演讲报告近1000场。期间,他用42天的时间战胜了肉体的苦楚和生活的不便,以顽强的毅力登上了海拔5731米的唐古拉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轮椅为工具登上唐古拉山口的人。而后又抛开轮椅,用双手“登”上长城顶端,再创世界第一。邂逅小星的时候,我是军旅某部的战士报道员,“踌躇满志却又前途迷茫,热爱生活却又徘徊踯躅”,在那段日子里,天空的太阳似乎也失去了光泽。后来想起,与小星相逢时其实是一个十分惬意的秋日,在辽宁省盖州市这座美丽的海滨小城,小星从夕阳里渐至眼前,轮椅上的他正摇着那轮如血的夕阳。把小星安顿在盖州宾馆,安排晚餐之后,我对他进行了采访,一直到子夜。他就倚靠在床上,连续不断...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世纪老人、我国著名书画家晏济元又一次来到驻香港部队深圳基地为官兵授课和书写作品。县老生于1901年,曾任重庆国画院副院长。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和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展出。1963年,毛主席70大寿时,他曾为毛主席作画《红日青松图》,深受主席喜爱。图为老人给官兵书写作品。聂雪来摄影报道世纪老人军营传艺@聂雪来  相似文献   

5.
于光远老人望九之年,依然蓁蓁童心,坐着轮椅巡游南北,著作不辍。谈起天来彻夜忘倦,妙语连珠,我私下称他为“老天真”。最令我倾心的是,七八十年代之交,当时“耳朵识字”之类的“特异功能”的怪异之谈春云初展,一些学者响应附和,于老即率先起而指斥这种伪科学。继而各类江湖气功被吹嘘得神乎其神,风靡社会时,于老也力反这  相似文献   

6.
2000年元月一日早晨六点半,我摇着轮椅早早来到了东方明珠塔。东方电视台编导于适海老师给我吩咐了有关事宜。9点20分,接受完电视台的现场直播采访,我开始登塔。 新的世纪,登高展望新的未来。令我激动,也让我信心倍增。46分钟的攀登,有汗水、艰辛,也有欢乐。每一个台阶,都是我通向成功的新  相似文献   

7.
王正明 《新闻前哨》2003,(12):24-25
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的一个细节,至今在我脑中萦绕:焦裕禄顶着风雪走进一个低矮的柴门,向一双膝下没有儿女的老人问寒问饥,老人问他是谁?他说:“我是你的儿子。” “我是人民的儿子”这也是本文作者穆青从事新闻工作半个多世纪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声音,是我党新闻战线上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与人民群众血肉关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我新住的小区有位年逾70的老人,他经常旁若无人,边走边高唱流行歌曲,神态如老顽童般。老人还经常邀集一群老朋友聚在一起,插科打诨、嘻嘻哈哈,甚至跑到小孩子堆里踢毽子。每天早上还可以看到他在绿化带耍太极、练气功。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1998,(3)
纯真的新闻老人商恺文/若白商恺老今年76岁了。他是人民日报资深的老记者。中等身材,微胖,对人说话轻声漫语,十分慈祥。商老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位绝对纯真的新闻老人。我与商老是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结识的。1994年5月全国地市报研究会在河南平顶山日报举...  相似文献   

10.
2006年4月的一天,一个叫李辉的老人打来电话,说他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的成员,现在手中有江苏省西南服务团团史研究会的档案资料,打算交给省档案馆。对于西南服务团,我一无所知。但在我的从业生涯中,这样主动找我们要交档案的情况并不多见。老人沧桑而又谦和的声音让我有了一种莫名的尊敬和信任。于是,我与老人相约,第二天去看看。  相似文献   

11.
我相信,时至今日,那汉江边的炮声仍会不时在他耳边回响。他叫王宪清,今年82岁。在延安八一敬老院,我见到了他。老人是1947年2月参军的,当年走进革命队伍时的喜悦之情他依然记得。那时他年纪小,新发的衣服裤子长,就挽了起来,高兴得不得了。之后,他随部队南征北战,直到1951年抗美援朝来到汉江边。这是老人印象中最为激烈、最为凶险的一战。那是怎样的个昼夜啊面对敌人他们拼死阻击老人黯然地  相似文献   

12.
缅怀储老     
2011年1月18日16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以95岁的高龄倒在他最后的岗位上,他就是原江苏省委书记储江。当储老病危的消息传来,我们很是震惊。2010年的中秋前夕我们看望老人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以当时老人的健康状况来看,过百岁是没问题的。那天我与同事准备好了月饼和水果,驱车前往老  相似文献   

13.
有一件事,过后多年想起来都让我感到内疚。那是1986年,我在阿克苏驻站,就住在记者站的小院里。有一天,记者站来7位老人。他叫什么名字,长的什么模样,事隔这么多年我已经完全记不得了。只知道他找我这个“新疆日报记者”,是希望借助党报的力量讨还公道的。从老人的叙述中,我知道他数天前为一桩纠纷,受到当地执法部门某些人十分粗暴的对待。当时我脑子里的念头是:“这种事管不了”,“写了报纸也未必能登”,结果几句话就将老人给打发走了。事实上,就算当时自己当记者的资历尚浅,调查一些复杂问题的功力也欠缺,但至少可以请老人…  相似文献   

14.
当下,新闻人总是游走在责任、良心和道德的边缘,很多时候,理想和现实撕裂着内心。良心的碎片2006年夏天一个炎热的午后,一个76岁的老人用草帽端着几十个大杏,汗流浃背地来到了我的办公室,说是专门从家里的树上给我摘的。乘车走了五六十里的山路。然后,他就坐在我的办公室给我说他的事情的进展。老人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儿子,是客车司机,有一次开车拉一车人在十字路  相似文献   

15.
1995年的时候,我还正当壮年,我的万科地产也在青春茁壮之年登上中国地产龙头之位。此时医生却告诉我:你的腰椎长了血管瘤,若再如此忙碌好动,血管一破,你的下身就得瘫痪了,最好坐轮椅。我说:那可不成。还没瘫痪就坐轮椅,怕是不瘫痪也吓瘫痪了。我不怕瘫痪,等真瘫痪了再坐轮椅也不迟。在我坐上轮椅之前,我得把我今  相似文献   

16.
自2004年9月甘肃省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展览向社会开放以来,共接待了3000余人,他们之中有机关工作者,有部队官兵,有青年学生,还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在一批批的参观者中,最使我难忘的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那是今年4月的一天下午,虽然已是初春时节,但反复无常的天气仍使兰州十分的寒冷。在送走一批参观者后,正当我检查展厅、准备关灯锁门时,看到了一位老人仍在神情专注地看展览。他满头白发,戴着老花镜,穿着布满小兜的银灰色马夹,胸前挂着照相机,看起来格外精神。他正盯着一幅老照片,不住地微微点头。我被这位老人的神情深深地吸引…  相似文献   

17.
我是因为拍摄电视纪录片《巴金晚年身影》,而得以在1999年秋天认识和采访柯灵老人的。想不到时隔不到一年,却传来了他远行的消息。那天早晨,我听着广播,既感到意外和吃惊,更感到痛惜与遗憾:我再也看不到这位可敬可亲的老人了,而他曾经是与我有约的呀!在《巴金》电视片拍摄的前后,我一共见了三次柯老。说起来可能很难使人相信,在初见柯老之前,我的心里似乎早就有他的具体形象了。细细寻思,那是三十多年前,因为他的《不夜城》被蹂躏,我反而专门去寻读他的美文,是那些文中所包涵的精神品格,在我心里逐步勾勒出了他男子汉的伟岸身影,我记不清当…  相似文献   

18.
(一) 1997年2月19日,世纪伟人邓小平与世长辞。他走时,带着一个未了的心愿。这一天,距离香港回归祖国还有132天。 小平曾多次说过,他要在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之后,到这块中国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哪怕坐着轮椅去,在香港站一分钟也好。 此愿此情,再可追逆至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这位“一国两制”构想的首创者、香港回归进程的总设计师,含笑走向前来观礼的  相似文献   

19.
陈伯吹先生于1997年11月6日在上海逝世了年91岁。他算得上是一位世纪老人。 如果从1927年3月商务印书馆出版陈先生第一部8万字的中篇小说《学校生活记》算起,整整70多年,他一直专心致志地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直至生命的最后。人们称陈先生是当今儿童文学界的“泰斗”,享此殊荣并不为过。 突然得知陈先生逝世的消息,我感到十分悲伤又十分内疚。原因是:陈老在他步入90岁高龄之时,结集了一本散文集《在聂耳的坐像下》交湖南少年儿童出版  相似文献   

20.
今年10月6日,夏总走了。噩耗传来,我一时不敢相信。中秋节时我去电话祝贺节日,得知他身体不错,秋天了,感冒咳嗽都没有。就是最近的几年,他也只是耳朵背,行走要靠轮椅,但思维清晰,精神乐观。春节给他拜年时,我说,明年社里将给你做百岁大寿。他笑笑:难说啊,争取吧……可惜,生命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