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维吾尔族和汉族学生的汉语三声辨别及区别实验表明:前者的辨别感知为半范畴性感知,后者则为非范畴性感知,而且其对音高变化的绝对值更为敏感。在汉语教学中,应培养维吾尔族学生的声调范畴意识,借助先进的技术设备、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强训练学生对声调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范畴感知实验研究雏吾尔族学习者对汉语普通话送气/不送气塞音音位的感知模式。实验结果表明,维吾尔族学习者能够在感知中区分普通话的不送气和送气塞音两种音位范畴,但是区分能力较低。尽管[送气]不是维吾尔语音系中的区别性特征,但是由于维语中的清塞音具有送气变体,因此学习者能够很好地在感知中分辨送气塞音,而对不送气塞音的分辨能力较差,同时他们对这两种范畴的感知受到了母语音系中的清/浊范畴的影响,将汉语普通话中的送气/不送气特征都感知为母语中的清音范畴。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普通话学习者是否具有自身声调范畴及具体的表现形式,对3名初级和3名中级普通话学习者进行发音实验及听辨实验,以被试听辨自己普通话声调的判定与实际声调是否一致作为标准。结果显示声调范畴感知没有阶段性差异。但有相对固定声调感知范畴者,一部分是因为本身发音和辨别音高变化的能力佳,其声调感知范畴与普通话声调范畴相似,另一部分采取了特定的感知策略,如通过音长、音强等声学特征辅助等。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别对不同汉语水平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进行了汉语声调的听辨实验。实验结果发现维吾尔族学习者容易混淆二声与三声,因此二声和三声的听辨正确率较低,一声和四声的听辨较容易。由此推断维吾尔族学习者首先习得一声和四声然后是二声和三声,同时不同的语音环境时声调辨别正确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运用AX判别分析任务的方法,考察了零汉语学习经验的英语母语者在进行汉语声调辨别任务时的正确度和反应时间。结果表明:总体上被试汉语声调感知正确率较高,女性被试的感知正确率高于男性,男女被试均显现了阳平—上声、阴平—去声、阳平—去声最难区分,阴平—阴平、阴平—上声、上声—上声最易区分,其余声调对子的区分难度处于上述两类之间的感知难度等级。实验结果同时显示,反应时间与判断正确率基本成反比关系。实验结果还表明,其他因素例如声母、韵腹、韵尾等对于汉语声调的感知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维吾尔学生汉语声调听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可理解度实验。实验考察不同汉语水平的维吾尔学生汉语声调的可理解度。实验发音人为中级和高级汉语水平的维吾尔学生以及汉族播音员。实验听音人为不同汉语水平的维吾尔学生90名(高级,中级及初级各30名)以及实验对照组汉族学生30名。可理解度实验表明带有维吾尔口音的汉语对维吾尔学生来说并不一定就更容易理解,对第二语言的熟悉程度也会影响他们的感知;在维吾尔学生汉语四声声调的发音中,二声与三声的错误率高于一声和四声。  相似文献   

7.
文章用实验方法对20名维吾尔族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声调习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分析表明:维吾尔族中小学教师习得普通话声调中的调型与普通话四个声调的调型相似,但调值偏低,调域跨度较小,其中阴平、去声的习得水平较好,上声和阳平容易混同。维吾尔族中小学教师汉语水平由较低阶段到较高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声调习得水平逐渐提升但存在各调发展不均衡的趋势:中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的阴平、阳平差异明显。在性别表现上,女性和男性阴平、阳平、上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两个实验研究了现代维吾尔语开首清塞音与浊塞音的嗓音起始时间类型和维吾尔族大学生对汉语普通话送气与不送气清塞音的产出。实验一的结果表明现代维吾尔语的开首清塞音属于弱送气清音,清塞音和浊塞音两个音位范畴在其声学表现中都可以通过两个语音范畴的嗓音起始时间实现。实验二的结果表明,维吾尔族学生能够在发音中区分汉语普通话不送气和送气清塞音两种音位范畴并较准确地产出不送气清塞音,而产出的送气清塞音的嗓音起始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来自新疆南疆的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学生产出的汉语普通话的语调曲线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将汉语的四个声调都产出为第四声的基础上,维族学生能够产出较好的语调曲线.对维族学生产出的汉语声调和语调的研究,为无声调语言民族学习声调语言提供了帮助,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近两百名留学生进行大样本的声调感知实验研究,统计各个声调的感知偏误率。实验数据指出,留学生对阳平和阴平的感知难度最大,去声次之,上声最小。较高的偏误率说明学生在建立汉语声调范畴时仍存在较大的问题,在教学中需要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声调教学中应分别抓住“高”“升”“低”“降”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对汉语声调的科学认知。另外,对不同学习时间的留学生声调偏误进行分组统计,显示留学生对声调的感知能力并没有随着学习时间的累积有显著的提高,而是在零起点入门阶段学习之后就进入稳定阶段,因而教师必须抓住声调教学的黄金阶段,重视声调教学。  相似文献   

11.
语音是语言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海外的汉语语音教学,缺少现实的语言环境,学生们在规则指引下比较容易习得单字调,但是一旦进入语流,仍然普遍存在洋腔洋调的现象,这是教学中没有重视连续语流的韵律结构造成的.多数学者认为,在构成语音韵律的音长、音高、音强三要素中,音高是决定汉语语音自然度的主要因素.然而,我们通过对德国学生汉语发音的听辨实验发现,音长对于汉语语音的自然度同样重要,音长偏误也是产生洋腔洋调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在训练单字调的同时,更要重视训练多音节词的音高与音长模式.本文结合第一作者在澳大利亚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语音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研究考察了韩国、日本和泰国留学生的汉语声调知觉,发现:零起点的韩国和日本留学生的知觉是连续性的,泰国留学生则表现出一定的范畴化特征,但和汉语母语者的知觉模式并不一致;初级水平的韩国、日本和泰国留学生表现出和汉语母语者一致的知觉模式,但在范畴化程度上和母语者存在差别;初级水平的韩国、日本和泰国留学生在知觉的范畴化程度上不存在差别。结果表明零起点学习者汉语声调的范畴化知觉受到母语经验的影响,但音高重音和声调语言的母语经验对声调范畴化知觉能力的发展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于围绕特定话题进行对话练习的情形,我们用贝叶斯定律构造了中文专家系统的原形。系统里存储的知识来自于中文教科书。学生通过WEB浏览器的用户界面,能够展开对话。本系统自动生成合适的句子来维持用户与系统之间的对话。实验结果表明,本中文专家系统将给学习汉语的学生提供非常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制约维吾尔语专业学生专业素质提高有六大制约因素,本文针对此六大因素,提出了提高维吾尔语专业学生专业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经过调查显示,普通话在淮北人语言观念中的地位逐步加强。淮北城区本地学生作为"双言人"主要代表,在各种场合有选择的使用淮北话和普通话,对于普通话的接受和使用度逐渐提高,但对自己的方言仍然有着很高的忠诚度。淮北话和普通话在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共存。  相似文献   

16.
英语是典型的重音节拍语,重音是它区别意义的主要语音手段。汉语是典型的音节节拍语,每个音节都有明确的四声调值,声调是汉语区别语义的主要语音特征。汉英语言节奏模式的巨大差异是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地道英语口语的最大障碍。本文通过对比中关大学生对同一英语文本的朗读语音数据,旨在找出学习者的重音误用规律。研究发现,在无标记调核调群中,本族语者的重音模式完全一致,而学习者出现多重音现象;在有标记调核调群中,本族语者除极少部分调核重音出现误置外,其它重音模式仍然高度一致,而学习者的重音模式非常混乱,存在调核误置、多重音及重音缺失等现象。本文的研究对习得正确的英语节奏模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通过实证调查,探究新疆高校维吾尔语专业汉族学生汉语口语中的维吾尔语化特征,力求探索引起语言变化的内外成因和潜在机制。研究表明:新疆高校维吾尔语专业汉族学生汉语口语的语法中出现了大量的维吾尔语化特征,语言的直接接触影响是其主要外因,语言模式的竞争是其主要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