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园足球》2011,(1):30-30
【正】在大部分人印象里,姜山总是以李娜"出气筒"的形象出现,比如李娜打得不顺心时,她会当着全场观众的面让丈夫"滚出去",以至于外界认为姜山是位"妻管严"。不过,在朋友眼中,这绝对是假象。给外界造成这种印象是缘于去年的澳网,在第二轮的时候,她打得相当不顺,连连被破发,于是李娜朝看台上叫喊的姜山大吼了一声,在众目睽睽之下把...  相似文献   

2.
澳网赛场,李娜一有机会,就会拿老公姜山开涮,看台上的姜山总是憨憨地笑着。伴随着李娜获得澳网亚军,这样的一幕也成为留在人们心中的经典瞬间。圈内人说,李娜的成功离不开姜山的付出与支持。对于李娜来说,姜山既是教练,更是老公。而对于众多的球迷来说,他们是网球场上的"神仙眷侣"。纹身的故事澳网期间,电视镜头一次又一次地聚焦在李娜左胸前的文身上,那是一个玫瑰和心形组合的图案,在这个文身的背后,记载着李娜和姜山的爱情故  相似文献   

3.
吕敏 《网球》2012,(10):126-127
改写前两年美网首轮出局尴尬纪录,加上美网热身赛一冠一亚成绩,李娜在新教 练卡洛斯·罗德里格斯的指导下,正迎来职业生涯的新旅程。这次来到美网,李娜最大的变化是有了新教练。前世界排名第一海宁的教练、阿根廷人罗德里格斯是李娜在今年奥运会后敲定的新帅,两人在辛辛那提会合,李娜在决赛中逆转夺冠,两人合作的首个赛事就碰出火花并取得成功。美网赛前的热身训练中,罗德里格斯、姜山和体能教练阿历克斯3人齐齐出现在李娜的训练场上,姜山的任务主要是陪打,罗德里格斯则站在李娜一侧,关注着中国一姐的技术动作和状态。罗德里格斯的话不多,但时不时会走到李娜身边跟她指点一番,李娜仔细聆听,交流两句后不时点点头。前后移动回球练习中,罗德里格斯亲自上阵,隔网给李娜喂球。李娜正拍、反拍的回球都精准到位,新帅也不时挑起大拇指对李娜表示称赞。在与球员沟通上,罗德里格斯显然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他总是安静地站在场边,通过观察来了解李娜,先与姜山沟通后。再与李娜当面交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罗德里格斯直言李娜是个暴脾气,需要学会在场上去控制,要用头脑去驾驭内心。他说,李娜非常聪明,场上的移动很好但却不是非常有效,不能100%在正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十几天的合作让李娜感觉不错,她表示:“他总是很积极,用积极的身体语言来表达他的意图。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我都能感觉到来自团队的支持。”李娜说,和罗德里格斯初次见面的时候,后者说的一番话让自己感触颇深,“他当时跟我说,网球不是你打得好就能赢的运动,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对手是什么情况,所以无论你领先还是落后,你必须一直努力,一直战斗。现在我正在像他说的那样去做,努力在场上保持冷静。”罗德里格斯带来的变化究竟是什么?不知道是无法用语言表达,还是合作时间太短,李娜说:“可能有一些变化,也可能没有变化!”美网赛场上,李娜明显能够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无论比分是领先还是落后,李娜始终在网球场上奔跑反击。  相似文献   

4.
孙海光 《网球天地》2012,(7):143-143
李娜身上不缺新闻,关于这一点,媒体人从不担心。不过李娜之与媒体,确切地说。是与国内媒体的关系总是忽冷忽热。大家不知道她头顶上的哪片云彩冷不丁会下点儿雨,也拿捏不准与她交谈时的深浅。这种紧张的关系源自彼此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媒体需要一个怎样的李娜,李娜又该以何种姿态一视媒体,双方都需反思。  相似文献   

5.
提起李娜,眼前似乎就出现了一张灿烂的笑脸。很舒服,很耐看。 几年前,我曾经采访过李娜,那时她在中国青少年选手中已显露头角,被行家十分看好。和那时相比,现在的李娜在体形上变化不太大,只是更显精干和结实些。变化大一点的是在言行举止上,面对记者和人群,她多了一份从容不迫的成熟和老练,只有在笑时,笑意里透出的纯真才会让人意识到她今年不过19岁。 当然,这几年里,我想她变化最大的应该是  相似文献   

6.
自从托马斯离开李娜转投莎拉波娃的团队,姜山从幕后走上台前,这也是他第二次成为李娜的教练。本次澳网,也是这对夫妻师徒配合最默契的体现。2004年,退役两年的李娜在国家队的召唤下选择了复出,当时国家队给了她三个教练人选,一个是余丽桥,一个是潘兵,最后一个是姜山,李娜最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的准老公。那是他们两人的第一次合作。而在托马斯离开后,姜山第二次担当起李娜教练的重任。其实,李娜今年澳网的表现有两大令人惊喜的改变,一个是专项技术的提升,比如发球和击球的稳定性,另一个就是心理层面的提高。前者得益于托马斯打的基础,而后者则  相似文献   

7.
趋势     
《网球》2007,(2)
上行线李娜:“亚洲一姐”一扫在亚运会上的阴霾,在澳网闯进16强,传言李娜与教练总合不来,网协新赛季出奇招找来丈夫姜山,看来“夫妻档”还真挺管用。萨芬:上赛季状态一直不佳,突然说我要成为澳网的种子,结果他在排名榜上迅速飙升,最终位列第26,并且还  相似文献   

8.
爱心的天路     
谢明 《网球》2011,(7):134-137
阿伊巴尔问我:“李娜是中国第四吧?”旁边的小孩子马上说:“阿伊巴尔,你偷懒啊,昨天没有看李娜的决赛。”阿伊巴尔马上有点抬不起头来,他是没有看比赛。他马上换了一个问题问我:“叔叔,等李娜老了,我可以打得过她吗……”  相似文献   

9.
王旭 《网球天地》2014,(11):70-77
2014年9月19日,李娜向全世界发布了自己退役的消息。职业网球赛场,从此再无李娜的身影。 李娜之所以是李娜,就是因为她是李娜,就像那个在球场上无比凌厉的李娜一样,谁都不知道她引拍侧身之后,下一个球将打向球场的哪个边角。她的每一次选择都极具标签色彩,因为只有李娜做得出这种选择,而往往这种选择会引发外界极大的关注。 这就是李娜,这是专属她的永不妥协的性格。  相似文献   

10.
李硕 《网球》2011,(3):60-61
在李娜之前,从没有一个中国选手在大满贯赛事中走得这么远。李娜在悉尼和墨尔本的成功让众多网球专家有理由对她期待更多。长期以来,李娜就是一名让人印象深刻的中国女子运动员,她强壮的双腿、扎实的底线技术可以让她能在赛场上击出又平又低的回球,当她可以自如面对比赛的巨大压力时,她的前进空间确实引人遐想。中国的女子选手已经获得了奥运会和大满贯的双打冠军,李娜在澳网上的突破会让中国的其他网球选手在巡回赛中找到更多的自信。——《纽约时报》  相似文献   

11.
那里花开     
《网球》2006,(8)
5岁,她开始练羽毛球,两年后,教练发现她的动作像打网球:14岁,距离她夺得全国总决赛冠军只有一年,父亲因病离她而去;20岁,九运会狂揽3块金牌后,她却在亚运会来临前突然退役;24岁,在历史最悠久的大满贯赛事上,她首次正赛就闯进单打8强,创造了中国人在大满贯赛事中的单打最好成绩。如果将李娜比喻成花,最像哪一种?她的另一半姜山说:"当然是玫瑰,多好的花儿啊,而且还带刺!"她妈妈李艳萍想了想说:"我记得她小时候就在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梅花吧,因为她蛮能吃苦也蛮有个性的。"梅花,二十四番花信之首,又称花魁。李娜像疏影清雅的梅花那样,凌寒傲霜,终于怒放于单打赛场的世界强手之林,大满贯单打桂冠的山头,从此不再像以前那样高不可攀。  相似文献   

12.
老公听你的     
姚昆 《网球天地》2011,(3):38-39
托马斯被莎拉波娃“挖”走,老公姜山重新走上教练席,斗志高昂的李娜取得了职业生涯迄今为止的最大突破。在女子网坛,像姜山和李娜这样“夫唱妇随”获得成功的组合并不少见,对于“太太选手”们来说,老公的运筹帷幄,是她们在赛场上获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擂台     
《网球》2012,(10):18-18
?换了新教练罗德里格斯的李娜,能否维持不错的状态,连续第二年闯进年终总决赛呢? 美网后,虽然李娜的积分保持在第八,但和紧跟的斯托瑟、巴托丽、沃兹尼亚奇的差距都不大。李娜一向在年末成绩都不理想,而东京和中网都是高手云集。特别是中网,她在备战之余,怕还需将部分的精力放在赞助商的活动,另外本土球迷巨大的关注也会给李娜产生不小压力。体能、年龄、技术对于李娜而言都不是关键,她最大的敌人一直都是她自己。若是想要保住第八的位置,李娜先要甩掉心理包袱,但这一切并不容易。在美网之后,以及日本公开赛和中网之间,李娜一直都在罗德里格斯八股的网球学校里训练。李娜的正手本就是她赖以成名的武器,虽然这一技术已基本定型,但在阿根廷人看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技术训练中,罗德里格斯着重改变李娜引拍时间长的打法,让她尽量在上升落点上展开攻击。这种打法相对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比赛时间,为老将节省体能。相信如果李娜能够吃透这一招,她会变得更有攻击性,想保住年终总决赛的席位,并不是一件难事。  相似文献   

14.
走进国际     
法网夺冠后,李娜的微博粉丝上经超过232万人,早上起床随便发一条微博,都是数以千计的转发量。不过李娜对微博似乎并不十分热衷,主要是训练和参赛的任务太重。对新科大满贯冠军李娜来说,她没有时间和机会调整,这也是她必须要适应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葛晓倩 《新体育》2014,(8):67-69
对终于“狠下心来”的卡洛斯来说,他担心的是李娜会因为自己的离开而退役,所以他在努力为娜姐寻找下一任教练。不过,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她呢?止步温网32强之后,李娜还没来得及整理自己的情绪,就遭受了又一个重大打击——卡洛斯将不再担任她的教练了。  相似文献   

16.
Rebo 《网球》2007,(3)
对于她认为“不怀好意”的提问,李娜还是会抛出一个软钉子,但无论你怎么看,今天的李娜都是如此温柔。出席“新兴中国力量”TCL赞助中国女网发布会上的李娜,妆化得很仔细,很美,她微笑着回答每一个问题,放松又自然。你也许会在心里暗暗纳闷:这是那个李娜吗?其实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无论是  相似文献   

17.
李娜,在职业道路上辉煌过、挣扎过。虽然同是在举国体制培养模式中成长起来的,可她总是感觉像“有人把她喂养长大,却无法得到想要的自由”。实际上,她自己得到过自由,但她最终还是回来了。其实,李娜的天赋险些献给羽毛球。由于父亲曾是一名羽球球员,5岁时,李娜被送去学打羽毛球。但一年之后,她被武汉市业余体校的网球教练夏溪瑶教练看中,才踏上了自己的网球之路。 1994年她参加了湖北网球队集训,两年后,李娜正式入选湖北省网球队,那年她刚满14岁。李娜曾说,从6岁开始打网球起“悲伤比快乐多,都是在为别人打球”。14岁之前,她为父亲的“全国冠  相似文献   

18.
她4岁入选省技巧队。当她看了巴塞罗那奥运会电视转播后,便萌生了当世界冠军的念头。 李娜出生在一个体育之家。父亲李华荣当年是安徽省马拉松运动员,母亲殷美琴是一名中长跑运动员。李娜出生时,她的母亲在部队工作。在李娜8个月大时,殷美琴将她寄养在外祖母家里。由于自小不在  相似文献   

19.
作为排球运动员,八一队赵蕊蕊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事却与排球无关──她的微笑。一位球迷说“蕊蕊的微笑和她的球技一样让我欣赏,无论是场上还是场下,无论是赢球还是输球,她总是脸上带着微笑;让人一看心里就暖暖的。蕊蕊爱笑再自然不过了──别看她个子高高1.97米;今年还不满18岁;如诗如画的年龄,哪能不爱笑O1992年,刚刚11岁的蕊蕊从古城南京踏进7绿色军营,成为八一青年队的一名小队员,从此开始7她的排球之梦。在八一队,她见到了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的崔咏梅、吴咏梅等国家队的大姐姐,当时还好一阵激动;不过现在,蕊蕊已经不…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08,(11):50-52
我第一次看到王楠就对她印象挺深刻,左撇子,比乔红站位离台更近,弧圈球打得也好。后来她的成绩越来越好,我看她比赛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但都是蜻蜒点水的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