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是一位学贯中西的伟大学者,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但他更见长的是在发现任用人才上,还有就是对北大的全面的改革。在他任职北大期间,广聘天下各方面贤才,真正是做到了不拘一格。他聘请了以西学见长的胡适,以中学见长但思想保守顽固的辫子教授辜鸿铭。  相似文献   

2.
<正>"狼爸"是商人萧百佑,家中一儿三女都在国内接受教育。萧氏所著《所以,北大兄妹》一书2011年6月出版,写的是自己如何将儿女"打"进北大的。据公开资料,兄妹二人2009年参加了"港澳台全国联考"。哥哥萧尧,以591分被国际关系学院录取,妹妹萧君以616分被法学院录取。随着第三个孩子也进了北大,这种"打"不但让"狼爸"声名见长,也招来了讨  相似文献   

3.
曾经读过很多写北大的文章,看完之后总有一种不以为然的感觉,“他说的,绝对不是北大。”但认真想一想,人家说的又总是北大。也许只有当我们为“北大到底是怎样的”而困惑时,我们才开始真正理解北大。因为,几乎每一个北大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体验着、诠释着、寻找着自己心中的北大,同时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经意地丰富着、涂染着现实的北大。  相似文献   

4.
曾经读过很多写北大的文章,看完之后总有一种不以为然的感觉,“他说的,绝对不是北大。”但认真想一想,人家说的又总是北大。也许只有当我们为“北大到底是怎样的”而困惑时,我们才开始真正理解北大。因为,几乎每一个北大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体验着、诠释着、寻找着自己心中的北大,同时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经意地丰富着、涂染着现实的北大。  相似文献   

5.
曾经读过很多写北大的文章,看完之后总有一种不以为然的感觉,“他说的,绝对不是北大.“但认真想一想,人家说的又总是北大.也许只有当我们为“北大到底是怎样的“而困惑时,我们才开始真正理解北大.因为,几乎每一个北大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体验着、诠释着、寻找着自己心中的北大,同时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经意地丰富着、涂染着现实的北大.……  相似文献   

6.
胡适学成回国后应聘到北大任教,在北大实践他的教育理想,继续他的学术之路,同时以北大和《新青年》为阵地推行文学革命。北大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最成功的典范,为胡适推行新教育理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胡适和一批新文学、新教育前驱在北大培养青年学子,后者积极响应和支持文学革命。新教育与新文学之间的相互推进关系,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北大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一个高考成绩在青海省理科前5名的学生,上北大是众望所归。然而,不是每一个人都对北大有兴趣,周浩最想考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然,他的想法遭遇了家人和老师的一致反对。结果是他上了北大,却真切地感受到了北大不适合他,从最初的努力到后来的自暴自弃,不难想象,他不抛弃北大,北大也会抛弃他。幸运的是,他后来选择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也最终得到了父母的理解,从而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刚 《课外阅读》2012,(10):7-9
几乎所有认识孙宇晨的人都觉得,他考入北大是个奇迹。2007年2月,他因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而参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试时,面试官甚至不知道他就读的惠州一中位于哪个省份。在这所在他之前从未有人考入过北大的学校里,他原本是理科生,但因物理成绩始终徘徊在二三十分之间而不得不改学文科。此后,他的成绩有所好转,但直到  相似文献   

9.
阿斯塔菲耶夫是以描写战争和大自然见长的作家,但他也一直秉承着俄罗斯文学中社会道德探索的传统,从早期的新经济政策到解体前的社会动荡,前苏联的重大社会事件在他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从这个角度看,他也是位"天生的道德探索作家"。  相似文献   

10.
胡适的日记、来往书信,以及北大收藏的相关史料表明:胡适任院长的时间是1932年2月,不是学界一般认为的1931年。胡适对于1930年代北大的中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他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是以兼职教授身份为北大帮忙,不愿意在北大正式任职。“九·一八”事变后,国内政治环境和北大校务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最终促成了胡适出任北大文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11.
闫晓虹 《教育》2011,(26):48
胡适与北大的姻缘可追溯到1917年,在陈独秀大力举荐下,从美国学成归来、时年27岁的胡适始在北大任教,意气风发地参与开展了白话文运动,那时,他也是北大红楼前一介风度翩翩美少年。41岁时他担任赫赫有名的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系主任;及至56岁,出任北大校长。1948年11月,南京政府决计将北大南迁,胡适却坚持不迁。他认定,北  相似文献   

12.
针对社会关注的北大今年高招试行"高考(微博)+面试"的录取方式,北大招办负责入表示,目前还没有采用这种形式,录取仍然以高考为主。去年11月,北大11名教授联合致信北大校长周其凤,提出了"高考+本校专家综合面试"方案。北大校长周其凤当时回应说,他本人完全同意这个建议,但"考虑到招生改革事关重大,怕  相似文献   

13.
他已经38岁了,以摆摊、蹬三轮车为生;他只有高中文凭,但在来自北大、复旦等三位教授的联名举荐下,刚参加了复旦大学博士生招录考试。他,就是来自辽宁的蔡伟,虽还未被录取,但复旦的研究生已称之为"蔡博士"。  相似文献   

14.
李白,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杰出的诗作。李白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  相似文献   

15.
我觉得,中国的十大名校各可以用一种动物来形容。北京大学——龙。北大泱泱学府,说他是中国近代文明的摇篮也不为过。易经有云: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北大是也。清华大学——驴。近年来清华在各个大学排名中都有赶超北大之势。但其实力恐怕难以超过北大。其超出北大者,造势也。所谓黔驴技穷,程咬金三斧头,清华是也。南京大学——蛇。远古时代,中国人的图腾是蛇,但后来为龙所取代。南大在近代一度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但后来为北大取代,与蛇类似。末路贵族,南大是也。复旦大学——鸡。在解放前,复旦在上海只能算是二流,上海人所谓的“野鸡学堂”也…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家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蒋梦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他自1919年至1945年,在北大工作了20余年。在蔡元培任校长期间,他长期担任总务长并三度代理校长。1930年冬他正式担任北大校长,先后主持校政17年,是北大历届校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他学识渊博,精明干练,在那黑暗而动荡的漫长岁月里,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办学,为北大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在2017年高考季,"北大保安"成为热词。一份得到北大保安大队长王桂明认可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北大保安考上大学的人数增加到500人,其中大部分是大专,少量本科,还有12名研究生。到北大当保安江斌是在2011年成为北大保安的。1988年出生的江斌来自西北某省一个偏僻的村庄,高中毕业后,他在西安某民办学校读大专,但这个民办大学发的学位证国家不承认。很多时候,懊恼的他对着校园里的湖发呆,满心不甘。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执掌北大时,对北大进行了全面的民主改革,建立了一套“教授治校”制度.但在蒋梦麟出任北大校长之后,由于国内政治环境的改变和美国高等教育制度及其留学、从政经历等因素的影响,最终促成他在北大进行了从“教授治校”到“教授治学”的制度改造.  相似文献   

19.
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市一个贫困家庭的陈伟,在今年的高考中,以684分考取了北京大学力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此前,在年初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试中他已名列前茅,他的答辩词被5位评委中的4位打了满分,这在北大招生史上也是罕见的。他的成长经历对许多“苦着读着”的学子或许会有所启发。成长中几多辛酸几多泪陈伟的家境很困难,父母为了生计常年双双到城里打工,他的童年时代大部分是与农村的爷爷一起度过的。父母陪伴他的时间很少,但在他的学习上却很舍得投资。陈伟开始学英语时,父亲花了两个月的工钱给他买了复读机和英语磁带,这在当时的学校里是绝无仅…  相似文献   

20.
高朋 《历史教学问题》2003,(2):13-15,28
2002年2月4日北大历史系举行春节团拜会,我们作为校友系友,有幸又见到了阔别多年的恩师张芝联先生。他在历史系可称资深教授了。1951年他从上海到他的母校北京燕京大学任教,次年院系调整仍留在北大,至今忽忽半个世纪了。如果从他大学毕业后执教鞭算起,则已超过60个春秋。张先生属马,2002年是他的本命年,虽然已度过了七个轮回,但始终保持饱满的活力,神采不减当年,我们真为他高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