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唐玄宗在位的盛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第二个顶峰,也是封建社会前后阶段转变过程的临界点,各项制度急需改革,其中军事改革是重中之重,这就决定了财政支出的目标应该是军队建设。由于唐玄宗君臣的奢侈腐化,造成改革的不彻底甚至失败,导致唐朝社会走向衰退,影响了唐中后期政局的稳定,其消极后果一直延续到五代宋初,社会影响不可谓不大。唐玄宗在位时期,财政支出目标的模糊是造成唐朝国运由盛转衰的一个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黄金时代,唐玄宗时期的“开元之治”则是黄金时期达到鼎盛期的标志.然而40多年后的安史之乱;竟使其由盛转衰.同是玄宗御宇,历史却发生如此巨大的逆转.本文试从唐玄宗个人施政作风的角度对这一转变加以探寻.  相似文献   

3.
罗水荣 《文教资料》2010,(33):88-89
历时七年有余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其对唐朝的影响可谓很大,而安禄山对“安史之乱”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安禄山的崛起可以说和唐玄宗的信任有极大的关系.安禄山又是怎么走上不归路的呢?本文探究了其中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4.
唐代藩镇割据对抗中央,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唐朝后期政治生活中影响极大。本文拟就唐代藩镇的出现及发展、形成割据的政治原因等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确立对全国的统治算起,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为止,历时二千一百多年,西欧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则是在封建社会末期才确立起来的.以英国为例,从1485年都铎王朝建立到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封建专制制度只存在了一百五十年;就法国而论,路易十一(1461—1483)统治始到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止,也只存在了三百年左右.中西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存在的时间如此悬殊,为什么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产生比西欧早得  相似文献   

6.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破坏性最大、负面影响最深的事变之一,而安禄山则是造成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作为自幼丧父的安禄山,何以能够由社会底层的“牧羊羯奴”很快爬到身兼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的高位呢?原因固然很多,但重要的一条,就是唐玄宗的孤独为安禄山的发迹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自春秋战国裂变,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经历了两干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统治者所采用的统治制度始终是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国的封建社会统治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历史中,有很多难以攻克的学习内容。在人民版的高中历史课本当中,有很多有关中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中唐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因为藩镇割据、官宦专权以及土地兼并的不良发展,导致战乱频繁和政治腐败等问题出现。本文主要从高中历史的教学角度,从三省制度以及经济方面看中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9.
吏治不清,贪赃枉法之风盛行,是影响封建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原因,甚至是给专制君主带来统治危机的灾祸。历代王朝倡导为官清廉,严申惩贪之令,用意都在造成人人奉公守法的风气,稳定统治秩序。但是,它们要求官吏奉的是专制主义之“公”,守的是专制君主之“法”,这样的政治环境,只会使吏治清明成为可望不可及的理想,而不能有效地遏制封建官僚的贪污受贿行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值得我们作认真的分析,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中国的道德教化是指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社会具有愚民性质的道德教育。道德教化主要是封建专制话语霸权下的一元道德价值和话语的不可通约所致。话语霸权是整个封建专制社会实施愚民教化的主要手段。统治阶级对话语的控制 ,促使封建话语权圈的形成 ,由此构建了统治阶级和平民大众之间无形的两套话语系统 ,从而随心所欲的“化民成俗” ,并抑制其他道德观念的影响。要消解话语霸权下的道德教化关键在于摧毁封建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11.
安史之乱后.唐朝迅速由盛转衰,内有藩镇割据,独霸一方,不受朝廷帝制,外有吐蕃、南诏等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侵扰。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唐朝还能够维持近一个半世纪,这其中,剑南道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维系唐朝统治起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评宋璟     
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在评论唐代历任宰相时说:“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它人莫得比焉。”(《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一,唐纪二十七)这个评价是比较恰当的。在唐玄宗李隆基统治的前期,即开元时期(公元713—714年),是唐朝的极盛时代,封建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达到了盛唐时期的顶峰。唐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封建帝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地方组织制度以及监察制度等几方面,它们从整体上共同构成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最基本的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演变(1)萌芽于战国:战国时期,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变法运动的兴起,为适应封建地主阶级建立统治的需要,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集前代法家思想的成就,提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希望建立起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以秦国商鞅变法为代表,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初步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宗法制度社会 ,依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宗族是社会的最基层单位 ,建立在小农经济之上的大大小小的宗族组织构成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基石。在宗法制度下 ,每个社会成员都从属于某个宗族 ,为自己的家庭和宗族尽义务 ,以“光宗耀祖”和“显亲扬名”。而宗族则尽力保护和救助宗族成员 ,使之幼有所学、壮有所娶、老有所养。二千多年来 ,中国的宗法制度在长期的递嬗过程中经历过两次大规模的变动。第一次是西周的封建宗法制度变成士族门阀制度 ,第二次是隋唐以后门阀制度再为宗族制度所取代。在战国到秦时期 ,西周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十二月,安史乱军渡过黄河,攻陷东京洛阳,建立大燕政权;次年六月,又攻下西京长安。唐中央虽广募军队,又有回纥、西域等少数民族军队出兵相助,但安史之乱仍持续8年之久。安史乱军之所以如此迅速地攻陷两京以及安史之乱之所以持续如此之久,一般史书只谈到“由于唐朝政治腐败,军备废弛”。或认为,唐玄宗“新募的兵士缺乏训练,唐朝统治集团内部又矛盾重重,指挥失宜,唐军抵挡不住安禄山的进攻”。这些观点若仅从唐朝单方面看,是有道理的,但如果从乱军方面考察,我认为,还有如下三个因素是安史乱军迅速攻陷两京及安史之乱持续之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可谓唐代,但唐代也有它的盛衰。自唐太宗统治的贞观之治起,社会经济不断得到恢复和发展,到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达到高峰,可算得上是唐朝的黄金时代。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地发展,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萌芽子春秋,成长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春秋时期,分封制、世卿制等传统的政治体制在列国仍然占统治地位。某些国家的政权,被几家贵族掌握着。有些家族虽然已是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代表,但他们仍然是世卿之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的建立,把这场革命推向高潮。因为武昌起义发生在旧历辛亥年,人们把这场资产阶级革命称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它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和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诞生,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政治上,推动了中国政治体制的民主化进程(一)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中最突出的一条,就是它不仅推…  相似文献   

19.
唐玄宗李隆基之子寿王李瑁是贵妃杨玉环的前夫,依据中国古代分封制的原则与规律考证,李瑁爵号中的“寿”字是一个地理概念,指唐朝的淮南道寿州,大约相当今天的皖西地区;并进一步考论,与周朝和汉朝时期不同,唐朝的“封建”制度只具有象征性质;且认为,作为寿王妃,杨玉环与皖西存在过一种独特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并未结束中国的封建帝制。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伪满洲国反动的君主专制统治,宣告了封建帝制在中国的终结。这是伟大的抗日战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之另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