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个可怜的数字: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本教材共有20个单元,但科普类文章仅2个单元(必修三第四单元、必修五第四单元)、6篇文章。而且选修教材中根本没有科普类课文。由此可见科普类课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这又是尴尬的事实:就是这仅仅2个单元、6篇科普类文章,却成了"鸡肋"。上吧,这类课文似乎是那么枯燥无味,不像诗歌、小说、散文那样"耐嚼";不上吧,高考试卷里总有科普类文章的一块儿田地,为了应考,还是要将就一下。  相似文献   

2.
<正>人教版高中语文旧教材诗歌单元的布局呈现序列化、层级性特征。必修一的新诗单元,必修二的古体诗单元,必修三的唐诗单元和必修四的宋词单元按照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阶段排布。这样的编排能帮助学生形成对中国诗歌发展规律的基本认知。与之对应的选修教材更强调提供诗歌阅读的相关策略,如《古代诗歌散文选读》中“诗歌之部”包括三个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相似文献   

3.
<正>一、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编者对单元主题目标达成途径的意见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体现出以专题组织教学单元的编写特点。教材以人文话题为统领,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了"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等22个专题。在苏教版必修  相似文献   

4.
自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投入使用以来,"学习任务群"走进了广大师生的视野。其中,必修教材一共安排了7个学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教材则设置了6个任务群,还有单独设置了2个整本书阅读和4个活动单元。在这其中,教材将"2017年版新课标"的18个任务群有效覆盖。18个学习任务群注重以单元为主线,注重设置人文主题,实行结构化的知识和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正>小说是最常见的一种文学样式,深受读者的普遍欢迎。小说也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类重要的文体。可令人遗憾的是: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一、高中小说教学的现状1.教材在选材上存在的问题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共有五个必修模块,小说分布在必修3和必修5,共6篇两个单元。选材存在着以下问题:(1)篇幅较少,仅占必修教材20个单元的十分之一。与古诗文比较,显  相似文献   

6.
目前.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已经有五套,有的按主题组建单元(如鲁教版、苏教版),有的按体和学史的发展顺序组建单元(如人教版、粤教版),有的兼顾体、主题(如语版)。五个版本的教材,从必修一到必修五.五册内部都采取同一标准。编写思路各有干秋.但哪种编排方式有利于促进语学科的学科体系建构.哪种编排方式更适合教学实际,还有待于教学实践的检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小说是中学语文教材选文重要的体裁之一。据统计,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订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必修教材有5册20单元(每册4单元),共65课79篇文章,所选小说的课数与篇数分别占有全套书的9.2%和7.6%,可见小说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的比例不算少,  相似文献   

8.
2004年,全国各地高三应考学子统一使用了高中地理(必修)上下册、高中地理(选修)1~2册和初中地理1~4册。如何衔接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融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兼顾课本与图册?取舍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为此,《地理教育》杂志社以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为原点,以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教材为基点,以近年高考命题走向为视点,整合高初中教材,并聘请经验丰富的命题专家、长期奋战在高三第一线的优秀教师编写出版了高二、高三单元、综合复习资料《地理知识整合与能力训练》一书。该书共分15个单元。高中地理必修部分8个单元,高二选修部分…  相似文献   

9.
<正>高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任务群主要由“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和“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两个任务群构成,在新课标18个任务群中看似占比不大,但仔细梳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5本教材共计28个单元(如果算上古诗词诵读共计33个单元),其中和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直接相关的单元有6个(如果算上古诗词诵读单元则有11个),间接相关的单元也有6个,几乎占了所有单元的一半。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尝试对统编高中语文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所有课文篇目进行整合和重组,建构起多个新的教学单元,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集中力量、务实高效地实施新单元教学,努力夯实循阶有序的单篇教学,从而高质量地达成“让学生学好文又立好人”的语文教育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